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用王老吉盒子喝水的爷爷,找回了生活的“正常感”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用王老吉盒子喝水的爷爷,找回了生活的“正常感””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王老吉盒子喝水的爷爷,找回了生活的“正常感”
都说人越老就越像小孩儿,但是当长者真的出现失智、失能症状之后,“老小孩儿”这四个字绝不像读来那么轻松。值得庆幸的是,在广州,不少失能、失智长者在养老院里得到了专业的照顾。
在越秀银幸颐园(赤岗)养护院,98岁高龄的梁爷爷和92岁的左爷爷成为第一批试点体验的“幸运儿”。在历经3个月“自立支援康复计划”实施期,两位长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积极变化.
从完全不能站立到可以借助辅具行走,从情绪不稳到可以平和地与人沟通,生活逐渐变得有秩序、有规律了许多。
就连原来喝水困难户的左爷爷也能自己捧着一个王老吉盒子,津津有味地自行喝水。
制定目标、坚持实施、分析原因、动态调整,专家和护理团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努力尝试,为长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我们希望帮助长者尽可能保持或提高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
看似“苛刻”的目标,却让长辈一天天康复
八月的雨后天空澄明,越秀银幸颐园(赤岗)养护院古树葱郁,远眺小蛮腰,工作人员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青春气息与长者漫步歇息的恬淡气息交织一起,给人以和谐美好之感。
98岁高龄的梁爷爷和92岁的左爷爷分别在护理员的帮扶下在院内散步。“左爷爷,记得答应过我的三件事吗?”、“记得,第一是不要哭……”、“梁爷爷,您今天开心吗?开心就要笑一下哦”……两位长者安静、平和地和护理员交流,脸上还时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两位长者“岁月静好”的状态,让人无法相信两三个月之前他们的状况有多糟糕。据院方介绍,两位高龄爷爷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别入住养护院,因为认知症的原因,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出现攻击他人、情绪不稳定等异常行为。经养老院工作人员专业评估,首次试点对象确定为这两位长者,通过跨专业团队在专家指导下制定“自立支援康复计划”,来试验自立支援技术如何在中国本土机构有效开展。
首次试点工作由养护院院长周雯芹亲自挂帅主抓,调动银幸总部运管力量和项目医护团队力量,全力推进,并大胆启用院内两位年轻的个案管理员郭艳和王玲玲作为项目实操担当。
“当初我见到左爷爷的时候,他很抗拒我们,还会骂人,但后来通过我们个案照护的推进,左爷爷的骂人问题得到了缓解,这让我明白了长者的异常行为其实背后都是有诱因的,也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发现主要矛盾”。
有一天晚上,郭艳看到左爷爷在走廊对工作人员大骂,当她跑过去后却发现左爷爷在各种撕扯衣服。“当时我问他是不是热了 ,他说是”。
但郭艳没有立刻带左爷爷回到有空调的房间,而是先跟他沟通,告诉他晚上不要出房间、骂人等。
尽管当晚解决了热的问题,左爷爷也回到了房间,但是事后指导专家却告诉郭艳,当时不应该再多说什么,应该直接带他到凉快的地方,因为长者的情绪容易反复,应先解决主要矛盾。
“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也感觉到自立支援康复计划的理念和我们日常的理念有些不同”。
喝水这个事情,必须达到“目标”
“哎我们吃完饭,嘴巴张张,叔叔,咕噜咕噜”,对于护理员王玲玲和郭艳来说,刚开始鼓励梁爷爷和左爷爷喝水是难如登天的事情,两位长辈曾经多次因为喂水而影响情绪,甚至一天都不肯吃饭。
王玲玲一个小时要端着水杯喂十次以上,但梁爷爷第一周每天饮水量都不超过500ml。
“那时候身边伙伴都说不要太坚持了,免得长辈不开心”。“我们当时也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坚持让爷爷喝水。
但是专家告诉我们,达到标准饮水量是减少两位长者异常行为频率的根本。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500ml水,缺水不仅会加重认知症障碍,而且还会引发死亡”。
后来,王玲玲根据专家的意见和目标制定,增加饮水类别如蜂蜜水、柠檬水、熬苹果水等,并在长辈轮椅后的本子上记录每天的饮水量,用手机定时提醒长辈喝水,逐步培养长辈的饮水习惯。
根据长者饮水的实际情况,专家又指导护理员制定了不同的饮水摄入量目标,比如第一周左爷爷要达到每天喝1000ml的目标,没有实现就多样化尝试,在第二周就达到了1500ml的终极目标。
努力、再努力!为了实现喝水的目标,两位年轻人想尽了办法。发现梁爷爷喜欢喝王老吉,一次性能喝一瓶,就先给他喝点王老吉;发现梁爷爷心情不好什么都不肯喝,就用注射器给梁爷爷喝水;在没有王老吉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把温开水装进王老吉包装的容器里……
“解决主要矛盾这个理念支持着我们,尽管过程中有些担心和纠结,比如怕王老吉糖分太高,怕长者对注射器形成依赖等等,但为了达到喝水目标,我们都坚持”。
长辈的基本功能,努力恢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梁爷爷的喝水摄入量从200ml提升到1800ml,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把水杯放在他面前,只需要轻微提醒他“梁叔,喝一口水”,就会拿起来喝,养成了良好的饮水习惯。
喝水只是一道关口,要恢复长辈的正常生活,就必须努力从长辈在“吃、喝、拉、撒”这些最基本的功能方面入手,帮助长辈一关一关地过。
王玲玲细心发现了梁爷爷仍有咀嚼能力的可能性,他会把咬不动的肉吐出来,咬的动就吃下去。在专家指导下,她先在粥里加菜,再到拌饭(打碎的饭),最后能吃米饭、普通餐,实现了从吃流质餐到吃普通餐的转变。
“吃碎餐直接抿一下就咽下去了,对他的面部肌肉不利,无法刺激脑部神经,吃正常餐起码能延缓身体机能退化。”
行走 ,这个普通人觉得很自然的行为,对于失智、失能长辈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难关。左爷爷一开始根本不愿意配合郭艳,甚至大哭大闹。
但是经过劝导和鼓励,他接受了两个人搀扶行走,到使用扶手,再到大型助行器,有时候还会要求自己走走。
就这样,护理员王玲玲和郭艳脚踏实地,发挥个人才智,一步一步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跨入一个个新的台阶。
这一套自立支援康复计划以目标分解,分段实现的形式,极大调动了护理一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长者在不断康复进步过程中重塑生活的快乐。
专业康复体系助力长者正常生活
对于专科毕业刚刚进入养老院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照护失智、失能长辈是一次磨练。王玲玲和郭艳坦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是两回事,能达到初级目标就已经不错了。”
她们在学校学习时,其实已经了解自立支援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每天喝水达到1500ml;二是每一至两天保持1~2次的正常排便;三是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四是每天保证2000大卡的营养摄入。
然而,这些始终是文字,并没有给她们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长期以来,失智长者难以在护理员的照料下实现正常生活的状态,这是由于护理员不了解实现转变背后的数据,不能科学地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和实践目标。而通过实施这次自立支援试点,两位年轻人和整个认知症照护团队都深深懂得了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动态调整、团队合作
郭艳提到,左爷爷刚开始完全没有站立、行走的意愿。她需要各种劝慰,并且是两个人搀扶才能让左爷爷站起来,后来用普通的助行器走了四五天,左爷爷又不愿意走了。
“我觉得这套照护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共同去分析原因,并且需要实时动态调整”。在看过长者的视频之后,专家发现左爷爷借助助行器走路时要弯腰,全身力量就会压在腿上,加重腿部关节的磨损和疼痛。因此建议养老院用更大的助行器。
养老院院长立即调动资源调配了一个更适合直立行走训练的助行车,通过工作人员的耐心训练,左爷爷使用一周就可以在有人协助的情况下自己行走,一个月后无需协助也可以自己使用大助行器独立行走。
之后在专家指导下院方又调配了长者车,在左爷爷开始能控制方向后,就让他借助长者车慢慢走。前后历经2个月每日的艰辛陪伴练习,左爷爷终于可以自己行走了。
记者了解道,在前3个月的自立支援康复计划实施过程中,左爷爷和梁爷爷从作息日夜颠倒、情绪行为不能自控,到减轻暴力倾向,睡眠不依赖药物,身体状况改善,基本生活技能自理,日常作息恢复正常,都离不开银幸公司高层的支持以及养老院的内外支援和跨团队合作。
实施护理两位长者的计划之前,院方组织护理员进行了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开始之后 ,护理员每天都和专家有10分钟的微信电话对接,汇报案主全天的饮水、营养、运动、二便四方面的情况,专家根据这些情况找出原因,指导工作团队制定目标,让一线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推进情况寻找最佳措施。“密切交流,是为了判断能否进行下一步计划,或者需要巩固”。
同时,自立支援康复计划也有护理、餐饮、医疗、社工、综合等团队共同参与,共同发挥岗位专业能力,实践每一个阶段目标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
越秀银幸颐园(赤岗)养护院院长周雯芹表示,目前自立支援康复试点得到了家属的充分肯定,两位长者之前的异常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小知识
所谓自立支援,就是以康复、医疗、预防等方式让他们保持基本的活动机能,尽力实现并且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周期,实现自立的日常生活,维护晚年尊严。
借助康复医学、护理医学、心理医学、运动学、营养学等专业指导,自立支援康复将最大程度上让老年人实现“零约束、零尿布、零卧床”,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自立,助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而“对症施策”是自立支援康复的重中之重,先明确长辈失能失智原因,通过个性化方案制定及专业的团队配合解决这些症结,进而使老年人再次正常生活。
自立支援康复注重恢复、改善老年人的步行功能、身体机能、身体症状及生活能力,并通过促进老年人实现吸取足够的水分、营养,保持足够的运动量,自然排便,进而实现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目前越秀银幸等不少养老企业均实施了自立支援康复实践试点个案,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实习生沈昊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实习生沈昊雯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实习生沈昊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欣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用王老吉盒子喝水的爷爷,找回了生活的“正常感”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