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和区块链的区别(【区块链指南】第1集:千字读懂“ICO、、比特币”的江湖)

  ico和区块链的区别(【区块链指南】第1集:千字读懂“ICO、区块链、比特币”的江湖)

区块链行业,是一个江湖。

  

这个江湖有两大势力:币圈跟链圈。

  

他们之间,相互看不上,却又是同根生。

  

这两大势力的存在撕裂了区块链。。。

  

币圈就是指一拨专注于炒加密数字货币,甚至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筹资(简称ICO)的人群,业界俗称"币圈"。

  

而且要细分的话,币圈也可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主流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主流货币,是真正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研发出来的货币,有它的技术原理,未来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场景。

  

另一类是数字货币筹资也就是发行新币。新币也被业界称为“山寨币”,寻找一款精品良心山寨币实属不易,国际市场口碑较好的山寨币有莱特币LTC、未来币NXT、无限币IFC、苹果币APCCOIN、阳光币ssc等。这些币种挖掘质量高、交易市场上抗跌性能较强。

  

这两个圈子,也存在着一定的鄙视关系。前者自认为是投资,看不上后者的投机。币圈总体上是为了投机或者赚钱,喜欢炒作,希望价格翻倍。在此之前,先来看看ICO、区块链、比特币的江湖

  

比特币

比特币,就是基于这套“加密的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不需要中间人的信用体系”的数字货币。或者简单来说:比特币,就是一套去央行、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

  

这也是比特币让很多人费解的地方。没有央行,那这个“货币”是谁发行的呢?

  

2008年10月3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的人,向几百位密码学家发送了一封邮件,宣称他研究出了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邮件附了一个链接,通向一个九页的白皮书,其中描述了一个新的货币系统。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放出了比特币的先行版本。

  

要讲到央行和货币的关系,就要稍微讲一点点历史了。

  

二战之前,很多国家发行货币都是基于本国的黄金储备的,即发行货币总量等于本国黄金总量,国际间贸易结算使用黄金,因此又叫做“金本位”。

  

直到罗斯福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黄金储备的量已经不足够支撑纸币的发行,于是放弃了金本位制,改用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发行货币。

  

这种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来发行的货币,给了央行调控经济的权力和工具,可一旦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发行货币,就有可能导致货币超发。这样,在国家信用破产的时候,货币价值兑换不回等值的黄金,货币的价值也会大减,甚至一夜之间趋向于零。

  

所以,你现在理解比特币了。比特币,就是互联网世界的虚拟黄金。既然毫无实际价值的黄金,可以作为货币,大自然就是黄金货币的发行者,那么比特币,理论上也可以作为货币,算法就是数字货币的发行者。黄金,和比特币的发行,都不需要央行。

  

比特币从传统定义上来看,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对比特币持观望态度,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至少承认它的“数字资产”的身份。否则,避税、转移资产等问题,无法解决。

  

  

ICO

什么是ICO?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它跟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不但看起来类似,意思也差不多。IPO是首次公众发行,ICO则是首次币发行。

  

ICO是一种为区块链项目筹集资金的方法,它不是把公司股权拿出来发行,而是把区块链项目的数字货币用来发行,收取的也是通用的数字货币,通常为比特币或者以太币

  

但是,在ICO平台上,你融资,简单到让很多专业的金融人士完全看不懂。你连一个公司都不需要注册,可能只是随便几页项目白皮书,有时候甚至连白皮书都没有,只有一个项目愿景,发行一个“张三公证币”,出售一小部分,就能够换来价值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比特币或者以太币。

  

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

1、区块链是一个网络技术,它在一些应用场景之下是颠覆式的,未来会带来大量新的机会,比如智能合约、供应链金融、投票等;

  

2、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本质上是基于分布式记账技术、去中心化的记账工具,目前被认可的身份是数字资产,能否成为货币还需要看金融体系的态度。它今天最大的价值,是用于炒作的资产;

  

3、ICO是一个通过“币买币”的方式避开监管的、低门槛的众筹、融资平台,上面会有好项目,但也一定骗子横行时代,请小心谨慎。

  

然后再来说链圈

  

链圈

这个群体大部分是工程师、是技术人员,比较有情怀,从事区块链是因为认可技术本身对行业的改变。链圈就是一群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甚至从区块链底层协议编程开始做起。

  

区块链技术目前的成熟程度,对于"币圈"来说,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他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不关心。但是对于积极探讨区块链在各行各业应用的"链圈"来说,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瓶颈,妨碍了各行各业的“区块链+”的实现。

  

所以链圈的人是清高的。但其实币圈和链圈,有点相爱相杀。这两个圈互相鄙视,谁也瞧不起谁,交流不多。这是有原因的,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是具备的,只不过没和具体的应用场景充分结合起来。

  

币圈人士大量投资区块链底层项目和团队,以及大量的落地项目;同时币圈大佬也开始进入同样需要海量计算能力(算力)的人工智能计算领域,

  

因为目前整个领域的利润很大,链圈的人也会考虑赚钱的问题,面对财富暴涨的时候,技术人员的欲望也会被激发出来,甚至被蛊惑。

  

而币圈的人可能在赚钱之后开始想做些实在的事情,做一些具有可持续性的落地应用。总而言之,两者的趋同都会加速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缩短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周期。

  

当然“币圈”不等于“链圈”

  

区块链最初来源是在2009年,比特币的出现。但直到2015年,区块链技术才受到重视。2017年,是区块链发展迅速的一年,各种ICO项目层出不穷,风头正盛。

  

但是随着市场的狂热,各种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项目也混杂其中,都是属于投资炒作的性质,项目难以落地。这样的野蛮生长就造成了今年9月,国家对各种数字代币项目重拳出击,多个平台被叫停。

  

尽管对于ICO和比特币交易的监管相继出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加密技术、点对点通讯技术、激励机制、货币理论等,对于科技技术和经济学方面都有很强的研究性,具有雄厚且深层的理论基础。区块链对于全世界范围的机构、企业等都有很重要的革新性意义。

  

币圈的韭菜与大佬

  

“一下赚到了50万,还怎么安分工作?”

  

徐达89年生,因为老爸在上海做钢贸生意,家里还算殷实,他任职于一家期货公司。

  

最初,他买币时,只投了5000元,一周之后,竟然翻了一倍。“这可比放在银行快多了。”随后,徐达又增加到1万,不到一周又翻了一倍。

  

5万,10万,他不停加注,很短的时间,他最高赚了100万。

  

“原来一直都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徐达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谨小慎微了,随后陷入近乎疯狂的状态。他透支信用卡,从朋友手中借钱,准备再干一票大的。

  

谁知,如电影中的情节一样,人们总在最后一步失手。大跌。

  

风波过后,徐达赔了小100万,一不小心,成了自己一直嘲笑的韭菜。

  

类似徐达的经历,绝非个例。

  

在如今如火如荼的炒币大军中,近乎每个人都有过被割的经历,这已成为大家不必明说的秘密。

  

而韭菜被割的背后,其实有着两股力量的推动。

  

一是所谓的币圈大佬。

  

无论是“布道”,还是站台ICO。大佬的目的是给受众一个心理预期:跟着我,你也可以财富自由。这就像是驴子眼前的胡萝卜。

  

而韭菜认为,大佬们均是其未来目之所及,可以变成的样子。他们将这些大佬之间热切讨论的区块链话题,比特币新闻奉为圭臬,将这些大佬奉为神明。

  

另一推动力量来自于自媒体人。

  

他们利用了人类心中的贪婪,每天晒仓。

  

比如几百万买了某币,今日涨了一元钱,这相当于赚了几十万元,让受众瞬间心动。而这些自媒体人持续每日晒仓,对最爱小道消息的韭菜而言,形成了强大的黏性。

  

我的一位链圈朋友阿生,向「北纬31度」透露,他曾亲眼见过,某自媒体人有了众多粉丝后,在群里现场拉盘。

  

比如呼吁购买某币,而下面的粉丝一呼百应,其场面之壮观,出乎他的想象。“但另一边,群主可能在偷偷卖币。”

  

这一切都加深了阿生对币圈的反感,更让他义无反顾的投入链圈。

  

链圈的隐痛

  

“他们根本没有应用场景,不懂区块链,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入场,给空气币抬价,然后套现离场。”

  

可能整个世界,都被一群英语老师给控制了,这一点让链圈的人尤为不爽。

  

对阿生们来讲,区块链本是他们技术人的世界。

  

因为最初比特币、区块链的发明,都是一群技术大牛,从密码学角度形成的成果。

  

“但如今,却被币圈乱象所破坏。”对链圈的人而言,区块链还是一个婴儿,需要慢慢喂养,而币圈的人在拔苗助长。这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拉进了一个劳教所一样。

  

另外,链圈对币圈的鄙视中,还夹杂着羡慕。

  

做技术的人,薪资一般并没有太高。可能一个技术大咖在某社区誉为神,但出现在人们视野时,不修边幅,看起来颇为普通,可能一说话甚至词不达意,磕磕巴巴。

  

而如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国贸,都是币圈成功者出没之地,他们穿着高大上,谈吐绅士。这群现实生活中,被誉为神的人,走到哪里都被誉为神。

  

羡慕嫉妒恨,交织在一起,成为链圈怨气的源头。

  

当然,专注在链圈的,也不尽然都是“清高”。他们之中,也有很多“眼前能看得到的利益”。

  

比如当前,阿里、联想顺丰等各大公司,纷纷争抢区块链技术人才。小米在拉勾网上,发布月薪30K~60K的招聘信息,科达股份的区块链研发总监,月薪85K~100K。

  

  

如互联网刚爆发时,程序员做个简单的网站,都可达到很高的工资。

  

在现如今区块链时代,比如现在以太坊链上的商业模式,转化成代码,变成智能合约,都需要程序员来解决。。。。。。情况颇为相似。

  

而技术造诣更深的链圈的人,会将热情放于公链上。

  

他们期待着成功做出一个EOS竞品,而一旦成功,回报之大,确实远超币圈。这也是技术人一大情怀。

  

“虽说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出现,但未来一旦爆发,那最先的机会就是我们的。”阿生说道。

  

区块链的初心

  

币圈对链圈也并不是毫无看法。在币圈的眼中,链圈是一帮只知道闭门造车,不解风情的老顽固。

  

链圈的人,只会一步步做技术上的突破,如盖楼一样,要花足够的时间,一步步夯实地基。但币圈不一样,你打一层地基就行了,赶紧往上盖,赶快卖楼啊。

  

其实,链圈的思想更符合中本聪的初心。

  

  

链圈也原本包含着币圈,因为Token本就是中本聪激励经济体系的方式,交易只是其中部分功能。

  

但当链圈的Token,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就被原有世界中的投机者,拿来炒作套利,这违背了中本聪的意愿。

  

现在币圈的炒作,乱象,与本来金融世界的中的炒房、炒股,其逻辑本无区别。不过是利用了区块链的概念,来套利炒作。

  

就像一帮潜心技术者,养育出来的果实,被币圈窃取了一般。

  

区块链就像一个婴儿般的生命,在尚未大规模落地应用前,靠投机者预期形成的区块链浪潮,俨然存在泡沫,这点是现阶段的必然。

  

人性自古如此,有光就有暗。但没关系,加入时间的维度,光明正在加速到来。

  

如过你有好的见解,欢迎留言补充~

  
","content_hash"!"10aaf46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