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单位(爆火的比特币,谁的生意?)

  比特币单位(爆火的比特币,谁的生意?)

这两天的美股,又一次坐上了过山车 。

  

上周五晚上,可能是预知了1。9万亿投资计划快要通过的好消息,持续下跌的道琼斯指数开启了800点的大逆转。

  

同样坐上过山车的,还有一个特殊“产品” 的价格,只不过,它的涨幅,有些夸张。

  

如果从去年美股熔断算起,从最低点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涨幅超过十倍 。

  

这个“令人心动”的投资产品叫比特币 。

  

两周前,比特币的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如果把它当成一家公司,它当时的市值位列世界第6,仅次于苹果、沙特阿美、微软亚马逊谷歌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1万亿中,有4600多亿,接近50%,是在2021年涨起来的。

  

从1月1日算起,到2月19日,仅用49天 。

  

它的单价,从1万美元涨到2万美元,用了40天 ;从2万美元到3万美元,用了17天 ;从3万美元到4万美元,用了6天 。

  

这样的涨势像个谜。

  

很明显,推动比特币上涨的力量,很强大,但没有人知道是谁。

  

这甚至引起了美国财政部的警惕,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警告比特币会对投资者和公众构成危险。

  

如果把比特币当成一家公司,这家1万亿美元的公司,没有董事长、没有CEO、没有一名员工。

  

但它,却真实地在那里,等着你走近。

  

面对未知,有人选择现在入局。

  

不久前,摩根大通宣布,我们必须参与比特币 。

  

摩根大通宣布,我们必须涉足比特币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投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被人们记到了现在:

  

我将炒掉任何一位涉足比特币的交易员,因为他蠢。

  

杰米·戴蒙,曾是世界500强最年轻的总裁,典型的华尔街银行家。他对于比特币最初的态度,是不屑 。

  

2013年初,比特币的价格是13美元,年中时涨到了1242美元。

  

当时,不少人向杰米·戴蒙询问对于比特币的看法,他直接回了一句话,“一种欺诈” 。

  

而比特币当时的起伏恰好“印证”了他的判断。2013年末,价格还是800美元,到2014年,就只剩300美元了。

  

不过第二年,比特币又“卷土重来” ,价格上升了40%,有投机者又去询问杰米·戴蒙,结果又被打脸:

  

摩根大通每天会以数字化的方式,处理6万亿美元,而比特币的规模,也就20亿美元。

  

后来,兴许是被问烦了,杰米·戴蒙只甩出一句,比特币是一场骗局 。

  

尽管那一天,比特币的市值达到历史新高。尽管后来,谷歌上关于“比特币”的搜索,超过了“特朗普”。

  

谷歌中比特币和特朗普的搜索热度曲线图。

  

但对于庞大的机构来说,比特币还属于“小打小闹” 。

  

2018年,当比特币价格波动更加剧烈时,摩根大通直接禁止用户使用信用卡购买比特币。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由于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那些允许比特币交易的信用卡服务商,会面临比平时更高的风险。

  

比特币对于摩根大通来说,风险,远高于收益 。

  

但,只要收益足够高,风险或许也可以被无视。

  

那一年,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冲到20000美元,当时,杰米·戴蒙立刻变了脸,他表示对把比特币称为骗局这一言论,感到抱歉。

  

杰米·戴蒙说,他后悔称比特币是一场骗局,现在他坚信比特币背后的技术力量。

  

在那之后,杰米·戴蒙再也没有发表过对比特币的评论。不过,摩根大通接下来的做法,却折射出他对比特币态度的转变。

  

2020年,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中称,“比特币已经成为黄金的竞争对手”,并预估,比特币的价格会达到14。6万美元。

  

从唱空到看多,支持比特币的人,从一小撮,变成了一大群 。

  

根据美国在线证券交易平台罗宾汉(Robinhood)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平台虚拟货币业务投资者,增加了600万。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报道称,全球有1。06亿加密货币用户,其中有1400多万人,是1月新增。

  

加密货币交易网站(exchange Crypto。com)的一份报告估计,继上月单月用户人数上涨16%之后,一月份全球加密货币用户一共达到了一亿零六百万。

  

这些人,都是摩根大通的潜在用户。

  

而一些当年和杰米·戴蒙持相同看法的人,如今也开始转变方向,为比特币站台。

  

曾经称比特币是“洗钱指数” 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现在开始“小规模涉足比特币”。

  

高盛也重启了自己的比特币交易部门,为客户提供交易、托管等服务。

  

比特币价格波动极大。过去4年间,平均每一年,比特币的价格就会出现一次“腰斩” 。

  

触底之后,它又能以更快的速度反弹。

  

这些,都是投机空间 。

  

对于拥有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的机构来说,比特币的波动越剧烈,他们从中获利的空间也就越大。

  

几天前,美国比特币的投资者都在关心一个人的动向。

  

他是美国总统拜登提名的新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加里·詹斯勒,被称为“美国20年来最激进的监管者” 。

  

不同于前任的宽松,加里·詹斯勒多次公开表示,应该加强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比特币的监管。

  

3月2日,他一开口,比特币的价格直接下跌4%。

  

拜登新提名的加里·詹斯勒表示,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设法消除加密市场中的欺诈和操纵行为,比特币价格应声下跌4%。

  

加强监管,意味着要更透明。

  

但比特币天然, 不透明——因为它匿名 。

  

最先利用匿名性的,是从事灰色行业的个人与团体。

  

2011年,一名叫做乌布利希的美国人创办了一个只接受比特币交易的购物网站。

  

这种买卖双方互不知情、资金划转不经过银行的交易体验,很快就吸引了100万人注册。

  

而网站售卖的,有毒品、枪支弹药、假币、人口贩卖甚至是买凶杀人的服务。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

  

2013年,FBI将乌布利希抓获。

  

在这两年间,该网站交易了950万个比特币,流通数量占到了当时比特币总产量的80% 。

  

网站被关后,比特币的价格就从135美元,跌破了100美元。

  

当网站2。0版上线后,比特币在一个月内涨了6倍,升到了1200美元。

  

为了让比特币价格上涨,这些人甚至发明了一个名为“魔窟” (Wannacry)的勒索病毒。

  

当时,“魔窟”(Wannacry)病毒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感染了全球超150个国家的30多万台电脑。

  

受害者想要恢复自己的电脑资料,必须交付比特币,作为赎金 。

  

迪士尼影业、欧洲各国的银行、电力系统、通讯系统,以及机场,都被感染。

  

而作为赎金的比特币,也频繁登上各国头版,被普通人所熟知。

  

那两个月间,比特币的价格从1534美元,上涨至2959美元。

  

由于交易可匿 ,比特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与违法犯罪紧密相关。

  

2018年,FBI要求新增80位员工以及2160万美元的支出,以调查层出不穷的加密货币非法应用案件。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部门,都不喜欢比特币,至少美国国税局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比特币是应纳税资产 。

  

交易越多,收益越高,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多。所以,在美国国税局看来,非但不应该限制比特币交易,反而要放开。

  

2016年11月,它要求美国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交出2013-2015年购买比特币的用户记录。

  

美国国家税务局要求Coinbase提供比特币交易数据的要求是一个危险的先例。

  

在法院判决下,美国国税局拿到了14000多名用户的信息。很快,这些人就收到了美国国税局的来信。

  

实际上,打比特币主意的,不止有美国机构 。

  

美国的一众科技公司,也在极力推进比特币的普及。

  

一个月前,特斯拉一份文件显示,公司已经购买了15亿美元的比特币。

  

一家专注于科技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突然用真金白银支持比特币,特斯拉,到底想干什么 ?

  

《泰晤士报》揭示了答案,自1月以来,特斯拉购买比特币的账面利润约为9。3亿美元。

  

这比它2020年卖车的净利润,还高上30%。

  

特斯拉购买比特币的利润比卖车还高

  

看起来,特斯拉是为了赚钱。

  

但真实的目的,不止于此。

  

除了花15亿美元购买比特币,特斯拉还有一个动作——公司将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 。

  

特斯拉之外,PayPal、优步等诸多公司也宣布将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

  

看起来,比特币在“充当”货币 。

  

美国的企业,在有意无意地,模糊两者的界限。

  

真的可行么?

  

PayPal给出的方案是,先将用户手中的比特币按照当时的费率转化为法定货币,再用法定货币进行交易。

  

所以,买家花出去的是法币,卖家收到的,同样是法币。

  

但很少有人去戳穿,大多数人都在渲染,比特币是数字货币 。

  

  

这不是个例,在美国,很多时候,比特币和数字货币政策似乎在共“进退” 。

  

2020年12月,美国财政部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提出新规定。

  

当天,数字货币政策收紧,比特币价格应声下跌。

  

比特币真的是数字货币吗?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它首先得是件商品,得有价值。

  

但比特币的本质是一段代码 ,充其量,只是个虚拟资产。不仅如此,货币的职能比特币也都无法承担。

  

货币有三大职能,价值尺度、价值贮藏和交换媒介 。

  

货币的三大职能:价值尺度、比特币走势价值贮藏和交换媒介

  

尺度,是不变的 。1厘米,今天是这么长,明天还应该是这么长。价值贮藏,也对稳定性要求极高——不能今天价格是5万美元,明天就只剩4万美元。

  

但比特币的高波动性,使它不具备这些职能。

  

同样,比特币也没有任何背书,当国家主权认定它不合法,那它就不能流通。

  

所以,比特币也不存在什么交换媒介 的职能。

  

这些关键问题似乎被淡化了,无论是支持比特币的,还是看空比特币的,讨论的都是比特币“保不保值”“避不避险”“到底是不是数字黄金”。

  

说法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吸引更多的普通投资者。

  

只要有人把比特币当做货币,这些参与的人,就有利可图 。

  

特斯拉曾经提出一项计划,要推出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特斯拉计划于2020年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这些订单都用比特币支付,那每笔交易,都不会经过银行和现有金融体系,也就是说,游离在监管外 。

  

并且,这个乘车网络是共享的,乘客,会越来越多。

  

这些人都需要使用特斯拉的数字钱包,相当于一个不断扩大的独立体系。

  

独立体系+不受监管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这都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无论如何渲染,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也就当不了货币。

  

美国指鹿为马,掀起了全球对比特币的热情和追捧,但这其中,有人很清醒。

  

《大西洋周刊》,是为数不多的,发出反对声音的。

  

文章中提到,“2013年,是硅谷耻辱的1年,这1年,没有一个突破性产品的诞生,有的只是比特币的价格,增长了10倍”。

  

2013:对科技产业而言糟糕、极其糟糕、糟糕透顶的一年

  

起初,比特币是一种创新 。

  

它带动了区块链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启发了许多国家在数字货币领域上的研究——即便两者本质不同,但也可以在技术上,借鉴与参考。

  

但比起技术,有些人,更关注利益。

  

匿名性 ,被人用来开展地下交易;稀缺性 ,被人炒作哄抬价格;去中心化 ,被人利用建立一套新的支付体系………

  

美国一些人,擅长这种“包装” 。

  

如同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将一个个的“次级贷款” ,包装成为“AAA级”的优质 资产 ,卖给普通投资者,在气球没被吹爆之前,这个套路可以一直玩下去。

  

很显然,一些人,并没有从那一年的灾难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又或者是,这些灾难的制造者,本就不会被波及。

  

这不是美国的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比特币的市值一直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稳赚不赔的生意真的存在吗 ?

  

来源:玉渊谭天

  
","content_hash"!"90e948a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