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支付系统(新金融的未来(一):区块链助力全球支付体系形成新格局)

  区块链支付系统(新金融的未来(一):区块链助力全球支付体系形成新格局)


  

文/ 云象区块链研究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跨境贸易需要越来越大,跨境支付体系成为国际贸易金融的关键枢纽,是全球金融系统的核心。当今国际结算中最重要的支付网络系统是SWIFT,但这一系统却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SWIFT被美国主要掌控,致使世界各国金融与贸易不平等情况日趋严峻,这严重影响到全球金融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SWIFT技术更新缓慢,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大规模的跨境支付交易需求。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在支付结算方面区块链具有“点对点”处理交易、分布式记账等特性,无需依靠第三方中心机构来对交易进行记录和结算。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系统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可以不受任何中央权力机构的控制,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跨境支付结算效率,有助于打造全球支付新体系,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发展。

  

  

全球主要支付体系SWIFT发展现状


  

当前涉及跨境支付一般采用SWIFT系统,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支付系统,是目前占世界主导地位的国际支付体系,其电文标准格也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SWIFT成立初衷是为方便各国贸易往来支付结算,它本质上一个国际银行间的合作组织,通过SWIFT系统采用标准统一的报文和接口,帮助全球各国银行有效对接国际金融业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其弊端也逐渐凸显。

  

(图源:网络)

  

1。 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利器

  

SWIFT于上世纪70年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理论上SWIFT应该是由各国会员银行和金融机构协同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但当前SWIFT实际掌控权却在美国。而SWIFT之所以逐渐发展成美国主导的国际支付体系,与其信息交换中心设立在纽约以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超级地位离不开。

  

首先,SWIFT的总部虽然在比利时首都,但其最重要的两个信息交换中心却分别设在美国的纽约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加之SWIFT的核心成员主要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致使美国有机会控制SWIFT系统核心-信息交换中心。

  

其次,随着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美国的CHIPS(美元大额清算系统)成为SWIFT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SWIFT系统的支付结算主要以美元作为基础币种运行,这也是美国控制SWIFT支付系统的基础。而SWIFT在美国的掌控下,又使得美元地位进一步被强化。

  

目前SWIFT已连接着超过200个国家,为世界各地区1100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通过SWIFT系统,世界各国国家的贸易往来信息,大部分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下。近年来,美国为巩固其金融霸权地位,借助SWIFT对朝鲜、伊朗、俄罗斯等国家实施金融制裁,严重影响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间正常经贸关系,更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往来健康发展存在威胁,非常不利于全球金融的稳定运行。SWIFT无疑成为了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利器,早已背离其设立的初衷。

  

2。技术发展缓慢,低效能、高成本

  

SWIFT至今已运行47年,在成立之初,其以为世界各国银行、金融机构间支付结算提供安全、快捷、费用低、标准化的报文服务和接口服务等著称。但后来SWIFT逐渐发展成一个垄断性的组织,导致其缺乏创新动力,多年来技术一直更新缓慢。随着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信息传递速度突飞猛进,世界迈入全球化发展阶段,SWIFT主导的跨境支付体系已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1)效率低:SWIFT虽然提供了规则统一的电报文和接口服务,但各国金融机构间系统仍是互不相通的,通过SWIFT系统支付结算中间需要经过多级代理行。代理行的存在和交易信息的反复确认,使得一笔跨境汇款往往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到账,耗时过长。

  

2)费用高:SWIFT支付结算成本高昂,服务不透明,相关平台通过垄断获得巨额利润。据麦肯锡《全球支付报告》资料显示,SWIFT支付结算从收款方到付款方的单次交易平均需要超过汇款总额5%的交易费用,其中包括银行手续费、SWIFT通道费、交易延迟损失和准备金等。

  

虽然近几年,SWIFT也有在尝试通过新技术提升其服务功能。但不管是其被不合理使用问题,还是效率、成本问题,显然SWIFT都不再是最合适国际结算的支付体系。

  


  

数字货币演变:超主权、跨主权、主权并存


  

全球支付体系的核心是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以美元为主导的浮动汇率时代,SWIFT被美国操控便离不开美元这一基础。此外,跨境支付的效率、成本也与货币流通和交易方式息息相关。

  

能否创造出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自由流通的国际通用储蓄货币?数字货币的出现为货币摆脱主权国家控制带来可能。数字货币最早起源于比特币(Bitcoin),其主要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了电子货币“双花”问题,能够实现点对点支付,交易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不受任何中心机构控制。比特币的诞生无疑证明了非主权货币存在的可能性,至今数字货币已逐渐发展形成“超主权”、“跨主权”、“主权”三类主要形态。

  

(图源:网络)

  

1。以比特币为首的“超主权”数字货币

  

2008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2009年“超主权”数字货币比特币产生,其不依赖中心信用机构,构建了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货币发行体系,开辟了货币非国家化的先河。

  

2。以Libra为代表的“跨主权”数字货币

  

Libra是首个由大型互联网巨头发起的数字货币,2019年Facebook借助其庞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发起构建Libra,除了Facebook自身以外, Visa、Mastercard、Paypal、Uber等大机构早期也都参与其中。Libra早期设计是一种不追求对美元汇率稳定,而追求实际购买力相对稳定的加密数字货币,即Libra与一篮子货币的存款或政府债券挂钩,相当于构建一种“跨主权”数字货币。虽然最近Libra计划放弃一篮子货币政策,转向美元单一锚定,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开放金融的演进。比特币走势

  

3。以央行DC/EP为先的“主权”数字货币

  

DC/EP是一种以中央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数字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其本质上仍是一种与国家挂钩的“主权”货币。但DC/EP的设计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有效提升支付体系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跨境支付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此外,DC/EP可以降低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基于区块链的全新支付体系探索


  

数字货币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货币体系格局,或可代替美元成为新的中介货币,实现不同法定货币之间的兑换。而由此延伸而来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性,也为跨境支付提供更多新的解决方案。

  

1。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优势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互联网价值传输的诸多问题,将其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价值交换的唯一性

  

在传统跨境支付系统中,为避免双花问题我们在进行跨境交易时往往需要赖于第三方信任机构进行。通过区块链的密码学、时间戳等技术可以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和唯一性,解决互联网价值交换时信息能重复传递问题,确保了价值交换的唯一性。

  

2)建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

  

在跨境支付中,支付双方之间相互信任是交易的基础。但在国际贸易活动,买卖双方可能互不信任,因此信用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这其中信用证的格式又主要采用SWIFT电文,需要依赖SWIFT进行清结算。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网络中所有节点可以共同记账共享账本,记录数据不可篡改和伪造,并可进行追溯,可以为价值交换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不用依赖于传统的中介提供信用证明和记账服务,便可以进行点对点转账、支付和交易。

  

3)确保双方承诺能够依靠自治机制自动执行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往往需要通过多层机构审核,这也是通过SWIFT支付系统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的关键原因。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设定价值传输的条件,无需可信第三方介入担保,便可确保双方承诺能够依靠自治机制自动执行,可以极大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交易流程所需要的成本。

  

2。基于区块链的支付体系案例分析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或机构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全新的支付结算系统,并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全球支付新体系生态,比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1)Ripple

  

瑞波(Ripple)基于区块链技术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放的支付网络。目前,Ripple主要提供xCurrent、xRappid和xVia三种服务。

  

其中xCurrent主要为瑞波用户跨境支付提供即时结算和追踪的解决方案,xCurrent是在跨账本协议(ILP)上构建的,而其中的ILP是则是由Ripple设计用于连接不同账本或支付网络的协议。xCurrent可以为客户之间提供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或者比特币等任一货币转账,各国银行也能通过其发行自己的信用凭证并实时同步数据,实现快捷、便利、低成本的端对端跨境转账;xRapid是一种提供流动性保证的解决方案,即通过XRP使用xCurrent支付服务,同时也支持其他数字货币,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xVia则是使用Ripple网络服务的标准化API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此接口直接使用xCurrent和xRapid的功能。

  

瑞波(Ripple)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问题,但目前尚未能普及应用。

  

2)Libra

  

(图源:网络)

  

Libra由Facebook发起,其支付网络的清算系统完全基于区块链,是面向全球的底层清算网络,不受传统的金融网络限制,因此持有Libra的用户彼此间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点对点交易。Libra官方曾发推特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简单、更容易访问的支付工具,帮助全球数十亿人建立一个更加互联的全球支付系统”。

  

虽然Ripple 等项目已经进行了区块链跨境支付方面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较于 Libra,Ripple 无法进行日常支付,只能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 Ripple 完成跨境支付后,仍需将其持有的 Ripple 等加密数字货币兑换成法定货币才能在现实场景中应用。而Libra在完成跨境支付后,完全可以作为日常支付场景货币直接使用,这也是Libra要优于其他区块链跨境支付项目的原因之一。无疑,Libra 是支付领域一场变革性实验,无论其成功与否,都对全球开放金融演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3)信用证联盟链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活动中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以往银行间信用证业务报文的传递主要依靠国际组织SWIFT。信用证联盟链由银行、企业等组成,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信用证电开,自主可控,取代SWIFT;建立互信机制,降低金融成本;不可篡改、可追溯、支持事中监管;实现跨行信息互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目前我国一些银行、企业正在积极通过区块链技术作相应尝试。例如,2017年7月,云象区块链助力中国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了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该联盟链由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组成,基于区块链技术,将信用证的开立、通知、交单、延期付款、付款等各环节上链,大幅提升信用证业务的安全性,缩短了信用证及单据传输的时间,报文传输时间可达秒级,提高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买卖双方客户获知信用证业务全流程信息,与传统信用证业务相比,更加透明和高效,有效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

  

(图源:网络)

  

当前全球支付体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作为服务全球的金融基础设施,保证支付体系的公平、透明、中立尤为重要。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其有望改变全球支付生态,打造全球支付体系新格局。而除跨境支付之外,区块链也在其他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支付体系-金融时报 2019-03-02

  

2。美元霸权制裁其他国家的王牌:国际支付系统SWIFT到底有多强大?-产业经济观察2019-10-03

  

3。Ripple:高效的跨境支付系统-通证通评级 2019-02-01

  

4。朱嘉明:货币互联网的超级实验——Libra 解析 零壹智库 数字资产研究院 2019-06-25

  

5。《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2018-05

  

注:文中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content_hash"!"d686a0b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