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儿童链(区块链技术竟是人贩子的克星?互联网公益峰会将推动数字公益)
01 光2020一整年,我国儿童走失人口就有7万余人
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在整个2020年期间,我国走失人次达到了100万。其中未成年人占7。4%,也就是说,去年儿童走失人口近74000人。
即使在信息高度透明、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个数字依旧触目惊心。
是孩子的父母太粗心吗?不,是那些处心积虑的人贩子太可恶,他们的手段层出不穷,一旦盯上你的孩子,只要你慌神几秒钟,就能立刻得手,把孩子从你身边夺走。
有大白天明目张胆强抢的:
有悄悄摸摸、顺手牵羊的:
有假装好心帮忙,转头飞速抱走的;
甚至还有熟人作案,根本防不胜防的……
除了人贩子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导致儿童失踪之外,也有部分是孩子自己不慎走丢的。但无论原因是什么,孩子一旦走丢,对整个家庭都是长久无法磨灭的打击。
丢孩子的父母,他们大多一生无法安宁,因为他们想象不到自己的孩子正经历着什么样的苦难。是被需要“传宗接代”的家庭买走,呵护着成长;还是被卖进黑工厂无限剥夺劳动力;或者被卖进山区成为谁家的童养媳、流落街头成为乞讨的工具……揪心着孩子的未来,父母根本无法安稳度过余生。
耗费半生苦苦寻找,所有的念头不过是“找到孩子”而已。
孙海洋找了儿子14年。2007年,只有4岁的孙卓被人贩子用玩具车拐走,孙海洋苦寻无果。面对镜头,孙海洋流着泪说:我没有力气去恨人贩子了,只想找到孩子的下落,就这么一点点要求。希望人贩子买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只要知道孙卓现在在哪里就好了,知道他的下落就好了……
就这么一点要求,对很多家庭来讲都是难于登天。以前,互联网科技还没有那么完善的时候,父母报了案,靠自己走街串巷找,上网发帖,实地发传单、贴海报……甚至不远千里到别的城市探寻,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我们知道,寻找失踪儿童最宝贵往往是黄金72小时,在以前,这宝贵的时间往往被无效地浪费掉了。孩子一旦远离父母,旁人无法获知孩子的具体情况,再过几年十几年,孩子样貌发生改变、记忆也渐渐模糊,“找到孩子”愈发困难重重。
但是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我们有了“找到孩子”更优的方式。
02 凭借一张8岁时的照片,如何找回十年后的男孩?
1998年出生的乐乐,患有轻微智力缺陷。妈妈在他幼年时去世了,爸爸也有精神障碍,家里全依靠爷爷和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不幸的是,2014年,乐乐在跟随爷爷去湖南做生意的路上,不慎走丢了。
乐乐走丢后,爸爸受到刺激精神失常入院,姑父陪着爷爷到公安局报案,去民政部门登记,在宝贝回家等公益组织发寻人启事……最初几个月,他们一无所获。
因为他们所有关于乐乐的影像记忆,仅仅停留在一张8岁的照片上。那还是当年办独生子女证时留下的,但乐乐走丢时已经16岁,身高、容貌跟8岁时相差已经很大了。“真的还能找到吗?”家人们心里充满担忧。
但爷爷没有放弃,他开着三轮摩托车,带上铺盖出发了。累了,睡在车里,饿了,就用仅有的那口锅煮上一点吃的。从安徽到湖南,数百公里,倔强的老人不知往返了多少次。寻找孙子之旅过了整整3年,爷爷终于等来了希望。
2017年,腾讯QQ全城助力“人脸寻亲”和民政部、宝贝回家合作,对人脸数据库照片进行比对。高达67000多张照片,在人脸识别技术下智能比对,发现了几十例匹配度非常高的结果。
而乐乐,正是这其中之一!
经过多方确认,2017年6月27日,走丢3年的乐乐真的回家了。三年的寻找,一次次的无功而返,爷爷的精神也早已大不如前,见到乐乐的那一刻,老人忍不住抬手抹泪,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这是两张跨越10年的照片,在科技助力下帮助一个孩子回家的真实故事。这里面应用到的技术,就是“跨年龄人脸识别”AI技术,由腾讯优图实验室研发。
基于大量数据学习,预测一个人变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腾讯AI技术在帮助公安部门寻找丢失儿童的时候,可以推算出丢失5年后、10年后孩子的样貌长怎么样,让“寻找孩子”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如今,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这样温暖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
03 人贩子抓到了,却找不到孩子?
无独有偶,2019年央视节目《等着我》有个刷屏的寻亲故事。
四川武胜县的桂宏正已经找了小儿子10年了。小儿子桂豪2006年出生,长得特别机灵,大家都叫他“小耗子”。小耗子3岁的时候,和一群孩子在附近的天桥下玩,妈妈回家时,还在路口见到过小儿子。
怕小儿子着凉,妈妈想回家拿件外套给他。前后不过10分钟,再回去已经找不到人了。桂宏正和妻子四处奔走,找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都一无所获。他把儿子的信息印到寻子牌上,跑遍成都、重庆、西安、河南、贵州……只要当地有寻亲大会,他都去参加。然而整整10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小耗子的消息。
其实早在2014年,拐卖桂豪的主犯就已被抓获。四川警方抓捕的王浩文团伙,在2006年到2014年间,疯狂拐卖儿童多达13名,其中就包括桂宏正的小儿子。
但抓捕时,只有3名被拐儿童被成功解救,包括小耗子在内的10名儿童,都被卖到了广东,仍然不知去向。桂宏正夫妇曾在2015年远赴潮汕寻子,他们挨家挨户地找,四川警方也派人赶到当地进行人工摸排。
但人海茫茫,加上小耗子此时已经八九岁了,小孩子长得快,几年间容貌变化巨大,即便亲身父母也可能认不出来。
肉眼对比照片和网络发布寻人公告都没什么效果,人还是没能找到。“如果能有一种方式,不用通过人工摸排比对,就能精准的锁定对象,再通过DNA比对进一步核实,那就太好了。”民警们期盼着更高效的寻人方法。
转机出现在2017年,福建警方上线了一个名叫“牵挂你”的寻人平台,它采用腾讯优图实验室的人脸识别技术,上线半年就找到了500多名失踪者。这引起了四川警方的注意。
优图团队用警方提供的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帮助警方圈定与被拐孩子最像的前5名。他们把这些结果拿去和10年前的被拐儿童进行DNA比对,一下就找到了10个孩子中的4个。
警方再也不需要靠人力摸排寻人,科技助力公益,大大加快了警方寻回被拐儿童的速度。孩子们被陆陆续续地找到,桂豪是被解救的第8个孩子。
这在打拐寻人历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本周四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技术公益和公益数字化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而腾讯的“跨年龄人脸识别”AI技术,正是数字化公益的代表性应用。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腾讯也在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寻找失踪儿童的方式。众所周知的寻人黄金72小时,随着人贩子不断更新的犯罪手段,这个黄金时间可能缩短到1小时。
如果家人需要单独去各个公益平台进行注册,发布寻人信息,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而当孩子找回后,父母也很难及时告知投放平台撤换,于是平台很难第一时间将有限的资源位让给其他失散家庭,造成资源浪费。
打拐寻人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任何一丁点的浪费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救的结果。2019年,“腾讯寻人团队”通过技术攻关,上线了";公益寻人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寻找失踪儿童,只需1次操作,就能实现寻人信息在多家平台的实时同步,实现瞬间共享。
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在公益上的成功应用。数字化公益听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比特币行情就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来解决公益上可能存在的效率、透明、公平等核心问题,帮助公益慈善从传统、低效、信息阻隔中走出,达到崭新、高效、透明的状态。
","content_hash"!"533cedfb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