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澳银量化先锋混合(LOF)A净值下跌2.01% 请保持关注
来源:金融界基金
金融界基金09月17日讯信达澳银量化先锋混合(LOF)A基金09月16日上涨--,现价--,成交--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393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下跌2.01%,场内价格溢价率为--。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金融界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3.41%,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下跌0.51%,近6月本基金净值上涨6.82%,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16.38%,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393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咏辉,自2020年02月0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39.30%。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伊利股份(持仓比例2.56%)、中远海控(持仓比例2.03%)、汇川技术(持仓比例2.00%)、金域医学(持仓比例1.95%)、中颖电子(持仓比例1.92%)、招商银行(持仓比例1.92%)、爱尔眼科(持仓比例1.83%)、重庆啤酒(持仓比例1.71%)、海大集团(持仓比例1.67%)、药明康德(持仓比例1.6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A股市场在2021年上半年波动向上。市场结构化的行情在过年前演义到极致,高景气度企业受到追捧,随后市场在高成长股票的带领下,经历了比较快速上涨,但总的来看,市场还在延续2020年结构化行情的趋势,重心是在上移。
经济高点已过。具体来看,生产持续走弱。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5.6%,相比6月回落0.9个百分点。7月工业增加值季调环比0.3%,为2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反映生产持续走弱。分行业来看,7月各行业生产景气度与过去几个月的表现基本一致。电气机械和电子通讯设备等外需相关行业依旧维持较高景气度,反映外需是当前支撑我国生产的主要动力。而受限于碳中和的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地产投资走弱带动需求下滑,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落。
投资边际放缓。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0.8%,两年平均增速3.6%,相比于6月的5.1%出现明显回落;而7月固定资产投资季调环比0.2%,也低于前几个月的水平。三大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7月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今年地产投资韧性较强的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一直不差,近几个月地产商自筹资金和贷款增速回落反映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较差,未来如果地产销售温和回落叠加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可能导致地产投资增速回落。
消费复苏受阻。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增速为3.6%,相比于6月有所回落。同时,7月消费季调环比为0.7%,是仅次于19年的次低水平,也反映消费复苏进程受到阻碍。7月消费回落主要与国内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有关,疫情扰动或导致8月消费进一步下滑。
出口有所回落。7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较上一月大幅回落;即使剔除基数效应,也是如此;不过,季调处理后,7月出口金额仍在2700多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出口缘何回落?一方面,或与美国耐用品需求见顶有关。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品中,有超过6成是耐用品,随着美国耐用品消费增速逐步见顶,美国需求对我国外需的拉动将逐步减弱。另一方面,或与防疫物资以及地产等相关产品出口回落有关。
通胀方面,通胀"剪刀差"创新高。7月CPI同比上涨1.0%,环比在连续4个月负增长后重新转正(环涨0.3%)。CPI的环比回升,主要受益于非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受暑期假期的影响以及油价的上涨。短期大涨难以持续,接下来仍以温和修复为主。受原油、煤炭和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7月PPI环比涨幅重新扩大至0.5%,同比重新回升至9%,达到年内次顶点。对比仍在低位的CPI同比,两者"剪刀差"扩大到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以来的新高。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其实也明确了碳中和节奏不可操之过急,预计会考虑到对短期经济和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涨价压力有希望逐步缓解。
往前看,经济高点已过。随着政策的收紧,尽管地产销售依然强劲,但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已经在体现。基建投资或受制于财政支出的减速,制造业投资则有望修复。消费年内恐难以恢复正常,一方面,收入的下滑是导致消费恢复偏慢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依然存在,人口流动难以回归正常,消费的正常需要等待疫苗的接种完成。出口增速仍会趋降,短期来看,海外疫情仍在延续,供给端受到一定压制,我国供应链相对优势依然存在;长期来看,供给端需要关注海外疫情的防控和生产的修复节奏,如果两个因素发生变动,我国出口增速或从高位有所回落。
当经济重回正常增长后,政策重点重回2018、2019年的轨道。2018年、2019年的政策大基调是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稳增长压力突显,货币、财政支持明显增加。但当经济重回正常增长后,政策重点重回2018、2019年的轨道:不刺激、调结构、化风险。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6%以上,在去年低基数的背景下,很容易实现,这意味着即使经济出现一定下行,政策再度放松的可能性也很低。
当前经济回落速度明显加快,后续压力更大,需要等待宏观政策的调整和放松。但考虑到当前经济结构问题主导,通胀和资产泡沫仍有压力,目前还未到政策明显转向时,需要耐心等待。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段经济下行,但政策还未到快速放松的阶段,比如2018年。
在2021年上半年,我们就是在市场和经济利好的行业板块中挑选优质公司,我们对公司看中行业占比、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总的来说,对公司报表要求不低。在2021年上半年主要是采用了多因子模型的增强策略,阶段性的超配了医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行业的部分优质公司。
体现在因子上,我们看好盈利超预期因子、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这些基本面因子符合上述我们描述的大逻辑,以2021年上半年来看,我们长期配置了盈利超预期和成长因子。在技术面因子的使用上,我们更为谨慎,技术面因子的使用我们更为严格。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报告期末,A类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净值为1.4843元,份额累计净值为1.4843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29%。
截至报告期末,C类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净值为1.4681元,份额累计净值为1.4681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2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29%。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2021年上半年的经济情况与行业走势已经应证了我在2020年底对于未来的观点,对于2021年下半年,我将延续观点:
对于2021年下半年,我是谨慎乐观的,而对于未来2-3年我是非常乐观的。对于下一阶段市场我认为,未来中国优质资产将更加稀缺,优秀公司是长期上涨的,核心理由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在世界疫情反复的过程中,中国保持了疫情控制的胜利果实、保证了经济的恢复。这说明了国内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更加说明中国在应对公共健康危机是出色的,全民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强大的。我也看到了在2021年疫情反复期间国际上大量的资金流入中国概念股、流入香港上市的公司、买入人民币定价的资产,这验证了中国经济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全球各种投资来看都是优秀的。
第二方面,中国宏观经济正在变化。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高增长阶段,当前很多行业增速明显放慢,因为这种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龙头企业已经跨越了单纯靠量增长的阶段,行业龙头的优势开始体现。
第三方面,资本市场制度快速变化。国内资本市场正在从科创版的试点逐步过渡到全面注册制,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上市公司不再是稀缺资源,随着注册制的深入,没有发展潜力的众多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将向一级市场收敛。
第四方面,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逐步提升。居民储蓄从银行理财转向权益资产的进程刚刚开始,居民和企业在房地产上的财富也开始转向权益资产,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接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利率差会带来更多海外资金流入到中国权益市场。
因此中国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世界级企业,所以未来2-3年我非常看好中国的优秀公司。
我们一直践行的投资理念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对于自上而下,我们的理解是要能找到未来3-5年很确定的大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趋势方向,让我们的投资方向与这个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在"富矿"里面挖矿。对于自下而上,我们的理解是要在收益于未来发展大趋势的行业中去挑选好公司。
目前来看,我们比较确定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中国经济在世界比重会越来越大,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有着目前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国内城镇化进程还有着不错的空间,第三产业(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消费对于经济贡献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于更高质量的生活的要求不会改变。从吃饱穿暖向注重个人感受、满足心理需求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也会体现在制造业从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制造向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制造和质量改善的工业制造。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信达澳银量化先锋混合(LOF)A净值下跌2.01% 请保持关注的相关内容以及信达澳银量化先锋混合(LOF)A净值下跌2.01% 请保持关注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信达澳银量化先锋混合(LOF)A净值下跌2.01% 请保持关注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