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区块链 ICO(青亭网《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圆满举行)
2018年4月11日,由青亭网主办、清华经管学院创业者加速器、北京湖南青年经济发展促进会、创业公社联合主办的《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顺利举行。
参与本次区块链论坛的嘉宾有:CarWorld CEO 徐枫,孚链科技创始人 赵伟,黑石区块链CEO 贺焕,Wfund总经理 任铮,领势投资创始合伙人 梁荣。
活动开始,青亭网CEO罗贤代表主办方进行致辞。致辞完毕,活动进入嘉宾主题演讲环节。
主题演讲
CarWorld CEO 徐枫:用区块链构建汽车新生态链
CarWorld CEO 徐枫首先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介绍称CarWorld是在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下诞生的,CarWorld通过互助车险为切入口构建人、车、世界万物的连接,通过代币Car Token(CRT) 车币作为整个生态体系的支付媒介连通世界万物。
目前全球大概有12。9亿的汽车保有量,中国有2。1亿的汽车保有量,占了约16%,并且每年都在以14%的量快速增长,北京则以55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
针对传统车险存在的一些痛点如拒保、 赔付金额走低等现象,他们表示CarWord打造的是互助车险的平台,用多少花多少,有事故就分摊,无事故不分摊。
除了共享修车之外,他们还上线了一个共享洗车。只要用户办理会员就可以洗车保养。出了事故,委托给他们的车管家处理,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些救援的服务。
CarWorld会将配件供应商、修理厂、车辆相关信息和第三方鉴定机构信息上链,保证车配件是真品,记录事故车的维修情况,事故鉴定信息也会在区块链上公示出来。
借助区块链技术,CarWorld 社区的所有用户都将有投票权,所有的决策,投资,影响到平台发展的,全部都民主决策,所有人都可以监督事故的真假,评定并公示以后,每周会自动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分摊。
“我们想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行业的生态链,维修、美容、改装、二手车,还有置换、汽车金融等” 徐枫这样总结CarWorld的目标。
公司会在2018年选择在中国地区的推广,基于中国庞大的用户,拥有汽车的用户越来越多,那么传统车险的痛点在中国市场也非常明显。团队计划2019年发展欧美市场,2021年到2022年完成全球布局。
孚链科技创始人赵伟:专利是区块链不能忽视的战场
孚链科技创始人赵伟接着在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专利是区块链不能忽视的战场》的演讲。
他表示,在20年前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落后于美国十几年,但到了区块链时代,中国跟外国几乎是齐头并进。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和行业要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专利的保护。
专利问题通常只有两种人重视:尝过甜头的和吃过苦头的,中国有些行业就在专利方面吃了很多苦头。首当其冲的就是芯片行业;第二影响比较大的是平衡车行业;第三则是LED行业。
再来看区块链专利,很多人都有误解:我们产品还没出来为什么要申请专利?事实上专利是要先行的。当企业准备在某一行业布局的时候,要先看一看在你的前进路上有没有巨头在那里设置了专利陷阱等着你。公司的技术也要在没有产品发布之前申请专利,之后你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
中国从2014年开始有区块链方面的专利申请,2015年之后有一个指数级的增长。在区域分布上,北京第一,广东第二,上海第三,浙江第四,还有阿里巴巴注册所在地开曼群岛。如果把开曼群岛和浙江加在一起,那它可能超过上海成为第四,这前四名占到了区块链知识产权申请的80%。
专利申请的热度跟区块链创业的集中程度是一致的,从这个报告初期的数据中来看还是比较可喜的,中国在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当中占了60%,从这一点来看,国内企业的专利布局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在底层技术方面比较少。但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大部分都集中在应用层,在合约层、数据层以及网络层,这些保护范围大、经济价值高,后期能够垄断市场的底层技术领域却比较少。
中国企业在申请区块链专利的时候,有三点让人担忧的地方:
首先,中国企业大部分都在国内申请专利,没有做全球布局。
其次,中国的技术集中在应用层,深入研究的技术做的比较少,这可能与我们的现状有关系。
第三,底层的专利技术很多都在外国公司手里,比如IBM在在网络层、共识层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全球布局。
除此之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下,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下面成立了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初衷有三:
第一,如果国内的区块链行业发展起来,但这些国际巨头已经在前面布好了陷阱等着我们,想绕又绕不过去的话该怎么办?你怎么去破开IBM这样的企业布好的局呢?
第二,如果我们的企业有很多利润,满心欢喜想去上市,突然有国外来的人把专利一摊,向你索要全年的利润,可能你的梦就要断了,这对于创业企业打击是非常大的。
第三,我们知道BAT这种互联网的巨头,刚开始时说要去中间环节,结果他们自己却逐渐成了最大的中间环节。大树下面寸草难生,当你拿出满心创意,花费半年时间研究,他的工程师7天就搞出来了,如果你不和他合作,他马上就它巨大的流量把你覆盖掉。而如果你选择合作,那之前很多创始人的归路大家也能看得到。
我们成立区块链专委会的初心,也是我今天来演讲的目的,是要把这些有活力的创业者联合在一起形成联盟,把我们的想法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当国际巨头进攻时我们可以抱起团来,请专业的知识产权专家和律师来应对他们,不至于手忙脚乱。如果这些传统互联网巨头们再欺负中小创业者,我们也应该利用手中的专利来保护自己。
黑石区块链CEO贺焕:区块链产业解析及投资机会
黑石区块链CEO贺焕最后在论坛上做了主题为《区块链产业解析及投资机会》的演讲。
在2017年,如果大家去投资一个项目,大多数是Token,但2018年,大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区块链的实质: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大部分的投资基本上都走向了Calling这样的模式。如果是Token的话,所有进入这个行业中的企业都是带着钱、人脉等所有的资产进来,只要发行了Token ,立马就具备了投资价值和使用属性。
“区块链我们称之为下一个新纪元,区块链区块链是把密码学、算法以及博弈论三者结合到一起的生态体系,被称为第四代技术革命”贺焕表示,她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是做风险投资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个大趋势去成就事业。
贺焕讲到,区块链技术整体上应该分三个层次: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底层区块链1。0、以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区块链2。0,以及增加了行业属性和可拔插共识的区块链3。0。
金融和泛娱乐是贺焕关注最多的领域。金融行业中最高的级别是信用,金融行业是全球所有行业中信用要求最高的,它有标准化合约,标准化交易方式以及条款,所以它可以写入到智能合约里。
而泛娱乐领域按照收益属性来衡量,2016年王者荣耀的流水是160多亿,2016年全国电影院的票房总收入是480多个亿,是少有的价值爆发力非常强的领域。同时中国现在正处于价值爆发期,泛娱乐是贺焕认为区块链最适宜结合的属性。
另外贺焕还提到了医疗领域,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健康数据、就诊数据,包括现在新兴的基因数据,而传统医疗行业的现状是:在A医院的就诊记录是无法在B医院就诊时拿到,这一点便可以通过区块链轻松解决,未来你的所有医疗数据都可以随身而行。而通过区块链技术,每个人都能让自己的数据在社区链条上产生价值,然后获得相应的激励回报。
黑石区块链目前的产业布局主要由数字资产交易所、区块链孵化、垂直媒体、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基金以及矿场六部分组成。贺焕表示,作为数字资产交易所和区块链孵化企业,黑石区块链很希望能有更多优质的资产进入到区块链行业中来。
圆桌讨论
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活动进入圆桌讨论环节。青亭网CEO罗贤担任圆桌环节主持人,Wfund 总经理 任铮,孚链科技创始人 赵伟,势投资创始合伙人 梁荣针对区块链投资、应用以及前景展开对话,贡献了大量干货内容,以下是圆桌对话内容整理。
风口下的资本
区块链无疑是当下整个科技圈最热的风口,创业者、大公司、资本们陆续跑步入场。无论是虚拟现实还是人工智能,每次风口的背后,资本都扮演了关键角色,关于区块链技术,资本们是如何看待其投资价值的,这也是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
热潮之下,一些VC对传统项目似乎失去了兴趣,纷纷去关注区块链相关的项目,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VC们是否感到了压力,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对此观点,赵伟认为,其实不用掩饰,资本本身就是逐利的,哪个地方有机会,哪个地方有利润,资本就会朝哪个方向去,“资本的这种属性就像水一样,哪个地方需要它,它就流过去。”
区块链有几个技术特点:不可篡改、可回溯。不可篡改、多方共识,就能够确认一些产权,这相当于你的所有制,同时可以组织、可以协调,可以反向分配,就是生产关系。
所以说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因此在社会上带来的震动,无论是政府、投资人还是商业机构带来的震动就会非常大,这一块投资人向生产关系去迈进去尝试着改变这种商业主体,他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赵伟认为这跟区块链的本质属性有关系。
势投资创始合伙人 梁荣表示,他们公司目前为止还没投一个区块链的项目,全是其个人参与。“从长期来讲,区块链是很好的技术。” 他觉得很多人对区块链没有真正理解,他自己认为对区块链的理解也不够深。区块链不是颠覆性的技术,区块链是好多技术的整合。
热潮之下,各种乱象也随之而来。梁荣讲到他经常会收到各种BP,有些是之前认识的人,转做区块链后名字就换了。有些团队的项目上列上了很多大咖,然后他试下去求证,结果人家回复并没有为项目站台。还有一些圈内有名气的人士帮一些不靠谱的项目站台,收割韭菜。诸如此类,梁荣遇到很多很多,“这个圈子就是这样,总有一些太不负责任的人”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去参与了区块链才能感同身受,“区块链各种专业名词,你自己玩了一遍才知道很简单”
梁荣分享了一个案例,他平时需要将外汇汇到欧洲,以前至少要一两个星期,手续费也很贵。之后,他用了一家俄罗斯做货币的公司提供的服务,时间缩减到只要20分钟,成本大大节省,“这个就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一个便捷性”。
Wfund 总经理 任铮表示,他们主要关注一级的比较多一点,更多在看区块链项目,主要在它的开始阶段或者孵化阶段去判断它。他们选取角度主要有几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基础类,像基础设施类的公有链,以及整个区块链环节中的一些重要的节点;另外一个就是寻找在垂直行业中一些比较强、有影响力的一些创业项目。
他认为,当人们逐步对区块链这个技术有更多的认知和判断的时候,当人们真的买过币,然后在市场上交易过数字货币,包括他们也看到过一个链从无到有整个经历的时候,一些企业在没有引用区块链技术到引入区块链技术后的变化,他们对这个行业还是有信心的。
巨头入场,创业者路在何方?
任何风口的背后都有巨头的身影,BAT其实在区块链领域已经开始布局。那么对于很多创业者,无论是转型,还是想从事区块链的创业,跟BAT相比他们竞争的优势会在哪里?或者在哪些领域里面还有机会?
任铮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再做一些比较轻型的或者是微创新的创业几乎是非常难的。不管是线上也好线下也好,创业者可能打不过BAT,打不过各种各样大的创业公司。但区块链实际上也在逐步改变这个形态,所以可以看现在并不是以BAT为首在引领整个区块链的发展。像我们看到的这种大的公有链,尤其中国的公有链,像量子、小蚁等,这些都没有BAT的背景,所以这往往带来一些比较好的新兴的一些机会。
“所以区块链现在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现在可能还是漫漫长河的前三分钟”他认为,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很多的变革、创新和机会还在边缘发生,这个远远到不了巨头去垄断的层面。
梁荣认为,区块链这个行业的机会一定是看这个技术的原点,它技术原点比如说在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应用了。未来只要跟信用相关的,像是保险、征信、确权相关都有机会。
“从国际市场来看,可能在房地产行业,但目前在中国不太可能”他表示,房地产不是一个技术能解决的,因为社会形态的问题,所以这个行业未来机会特别大,但不是现在。
如果人们想在这方面找机会的话,一定要看是做什么事情,区块链技术能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从公有链的应用层面,一般创业者可能做不到,它需要大量的钱,它需要大量的牛人才能够做,比如以太坊。
赵伟分享了三个观点。第一,企业的DNA,远古时代的这种生物不一定能够跃迁到新的时代里面来;第二,以前获取流量,BAT通过互联网,极具中心化的流量获取方式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了;第三,以金融支撑为首的大公司将被央行数字货币打的灰飞烟灭。
对于创业者来说,既然区块链领域有大量的机会,巨头因为DNA问题不一定就能确保未来一定占有绝对优势,那么什么样的行业应用+区块链能够最早的落地,什么样的领域最有前景?
赵伟认为,在公有链的金融以及偏金融的地方最容易落地。在金融领域最宝贵的是什么?是资金端的资金,而不是技术。反而像刚才贺总讲的泛娱乐部分,跟普罗大众有关系的,泛娱乐、文化领域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一旦生态建起来,建议入手要快。
梁荣表示,第一是未来跟物联网结合的领域。第二是房子,而且有很大的机会,目前在商品房领域不太可能,但是对于那些像日本做租赁的如房产中介、租赁公寓等场景,区块链的应用还是有大机会的。
任铮也认为有三个方向:第一,区块链肯定跟游戏是完美结合的。做游戏一是解决娱乐系统,二是解决公正。
第二,跟版权相关。区块链跟版权也相对来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合。版权肯定是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机制,包括内容上链,能够保持原创性,包括版权交易的不可篡改性等。另外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也能够鼓励原创、鼓励新鲜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提升。
第三,数据相关的产业。跟数据以及数据交换价值产生出来的项目也可跟区块链完美结合。以前的数据会比较难以实现价值,在价值物联网时代,个人消费数据,设备的数据,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产生的数据,往往都成为价值。所以这个可能也是跟区块链比较好的一个结合点。
区块链的风险来自什么?
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区块链也是如此。人们一方面在谈区块链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在关注它的风险。
任铮觉得换个角度来讲风险其实就是瓶颈。第一个是政策带来的瓶颈,政策不是给你带来风险,而是政策的不透明、不平息,或者尚未出台。第二个实际上是区块链受众的瓶颈,全球以太坊的地址也就是几千万,中国也就几百万人,其实目前来说区块链受众是非常小的,很小的受众给区块链的发展是带来的一个比较大的瓶颈。
第三个是数字货币与法币通道的平衡,这个从全球来说,都没有太多的通道可以通道,可能日本、韩国有一点点。
这三个巨大的瓶颈,其实可以影响区块链的发展。任何一个瓶颈跳出来产生的风险,对行业将会起到比较大的影响。
梁荣认为,风险肯定来自政策,因为现在市场太乱了。全球估计也就几千万人,未来只要两三个亿人参与,数字货币将是非常大的一个产业。未来行业淘沙,绝大部分项目可能都会被淘汰。
赵伟表示,ICO是一种新型的募资方式,企业的募资方式。它很厉害,但不能说伟大。但当前社会环境远远不能支撑ICO这种方式做运行。ICO千万不要碰,因为国家监管迟早会找过来,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就是Token。Token要有应用场景,你对应的到底是股权、债权还是权益、还是积分?它对应的到底是什么?很多白皮书上的股权、债权等这些权益都弄不清楚,就弄一个Token出来,连这么多大咖参与的以太币都出问题。所以说Token要讲场景的。
第三,区块链技术,在任何媒体上都没有听到说区块链技术不好的,所以区块链技术很有前景。
区块链的未来还有多远?
如果用一个时间轴来预测整个区块链技术和它商业应用的发展,未来5年,区块链将会发展成什么水平,它将何时爆发?
赵伟表示,从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来看,“我预测区块链十年会达到一个互联网现在发展的一个状态”。
他认为会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现在区块链在分行业,垂直细分行业不断的落地。
第二个阶段,各行业相互发生作用,Token发生交互,能够交互这当然是国家层面有不允许的情况,如果各链的Token或者价值能够转换,完成了,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当这些链完成长在一起的时候,就相当于现在互联网完全连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时候会产生很多非常奇妙的东西,这种东西,我想在座的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预见到,它会是什么样子,我是蛮期待的,我觉得应该用十年的时间可以看得到。
梁荣认为区块链的技术肯定会比互联网要快,因为现在人才储备很多。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全球相关人才很少,其实区块链也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所以他认为这个时间轴会快一些。但是从细分领域的应用,包括公链等,他认为至少得认为15年以后。
任铮个人的判断是大概6-8年。首先它是一个大逻辑,大逻辑是根据比特币的周期来判断,我们四年一周期,现在也有说四年一牛市,四年一牛熊的转换,目前我们在两年跨界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两年再加4年,可能说6到8年之内,由于几个牛熊的变化,其实会影响整个数字货币的繁荣昌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比特币走势6-8年我们经历了几个周期。这是一个大的逻辑。
第二个从整个大的生态来讲,这是全球在竞争的一个产业链。实际上我们除了在做实体经济的这个金融中心的竞争之外,在全球来说,数字货币的金融也有一种竞争的生态在出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不管是美国的链也好,还是中国的链也好,还是美国的交易所也好,很多都是在角逐整个数字货币的话语权。
梁荣接着谈了他的看法,区块链是算法,讲规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在实际商业落地的时候,有很多政策不可能避免,跟很多政策是冲突,所以这个需要时间。
他认为技术不是问题,技术的更新迭代太快了,可能更多的是在实际落地,很多要去跟政策协调。毕竟全球的所有政府都是中心化的,区块链突然要搞一个去中心化的事情,目前全球几百个国家,就那么几个国家说要搞一个去中心化的东西,所以这个路他认为还是比较长的。
","content_hash"!"d4bbda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