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网络以太坊(试图劈开以太坊拥堵问题的雷电(Raiden))

  雷电网络以太坊(试图劈开以太坊拥堵问题的雷电(Raiden))

嗯,我们今天当然只讲原理方面的内容。

  

之前曾经说过,去年以来以太坊遇到了严重的拥堵,发送交易后往往要经过很久才能得到确认,大大降低了网络的效率。而且因为拥堵的程度还在急剧加速,所以类似比特币纽约协议确定的 SegWit 方式对于以太坊完全不够用。最后,开发者们从正在研发中的闪电网络(Lightening Network)上找到了灵感。

  

简单来说,在 BTC 网络中,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小额的零散交易,发生频率较高,而大额交易笔数很少,频率也低。于是闪电网络就提供了一个通道,把大量的小额交易转移到自己的系统中进行支付,然后只把很多笔交易的最终清算结果放回 BTC 的网络去。这样一来,BTC 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幅减少,也就不拥堵了。

  

目前主要的解决以太坊拥堵的方案,也是类似的思路。比如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以下简称 VB)几个月前公布的 EIP 648扩容方案,就是把代币众筹的数据从以太坊分流出去。另外还有更为长远的分片技术(Sharding),是将区块中的数据分成很多不同的“片段”并分别存放在各个节点中,这样每个节点只需要存储和验证原来数据量的若干分之一,在减少每个节点储存数据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验证速度。

  

而最知名,也最接近完成的方案,就是始于2015年的雷电(Raiden)网络。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和闪电的关联性,雷电让用户通过私下交换转账签名信息来实现交易,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它还能够处理“状态交易”,也就是类似概念的非货币性交易。据称,在雷电部署之后,以太坊网络的交易吞吐量可提高至百万笔——这就能赶上传统支付网络的效率了。

  

不过小磕自己觉得这些链下方案有一个问题,就是链下的交易系统没有了原来 BTC 或者 ETH 大网络的支撑,强壮程度完全无法相比。如果还是采用区块链模式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而如果采用中心化模式的话——这也是备选项之一——那么会使得原网络的区块链意义大打折扣。

  

目前,雷电的开发者们已经发布了一个叫做µRaiden——意指微小和简洁——的新产品的测试版本,据说µRaiden已经接近开发完成,很快会上线以太坊主网络。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 Raiden 团队宣布要发起代币众筹募集资金时,小神童 VB 跳出来表示反对。具体来说,他立刻宣布将捐出他个人在区块链项目当顾问所得的收入用于资助开源架构以及非盈利项目,并表示他资助的以太坊架构项目必须是百分百开源的,不涉及圈钱计划,一定要是优质项目。当有人问及这是否是在回应雷电,他坦然承认。

  

在社区里确实有不少对雷电这一计划的反对声,因为对于雷电项目本身而言,自己独立的代币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使用 ETH 已经足够,众筹有圈钱的嫌疑。

  

  

不过呢,就在上个月初,区块链平台VB 和闪电网络联合作者 Joseph Poon 共同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太坊扩容项目,叫做 Plasma,号称可实现“每秒十亿次交易处理量”。该项目把原来的区块链分成主链和子链,通过大量的子区块链减少主链上的数据量,而且和雷电网络一样可以扩展到更加复杂的运算(比如以太坊智能合约)之中,而不仅是闪电网络的链下支付。据说两位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

  

至于两个事情之间有没有关联,我们就不知道了……

  

ps。 Raiden是二战时日本三菱J2M3战斗机的绰号,出自日语的“雷电”,此后这个词尤其在日系游戏中频繁出现,而技术宅们往往也爱好打游戏,所以用词命名也不奇怪了。

  

  


由“蒋博的多棱镜”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 http!//cc。newrank。cn )

  

或者维权骑士

  

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10559

  

","content_hash"!"77f814b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