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创世猫(「三言」那只曾经把以太坊堵死的猫咪凉了,区块链游戏路在何方?)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Joice Lucia Bill
去年随着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行情飙升,同样架构在区块链上的游戏应用“加密猫”(CryptoKitties,也有人叫云养猫,官网称谜恋猫)也随之大火了一把。
蹭着区块链的风,加密猫火了
“加密猫”据称是以数字稀缺性、数字收藏品为开发理念,它是由在温哥华和旧金山的一个叫Axiom Zen工作室所设计的一款游戏。玩家可以搜集与繁殖电子猫,而以太币就是游戏中唯一交易货币。玩家必须用以太币购买电子猫,每一款电子猫的价格由玩家自订。
“加密猫”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加密收藏品。用户可以购买,出售,或交易您的“加密猫”,就像它是一件传统的收藏品一样,区块链技术将帮助用户安全地追踪加密猫的所有权归属。
开始推出时,50,000 只“初代”猫将会存放在以太坊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这些“加密猫”会透过智能合约自动分配,速度为每15分钟一只猫。每只猫会以拍卖的形式卖出。
但是,与传统的收藏品不同,“加密猫”可以进行交配繁殖,生出一只全新的,拥有独一无二基因的猫宝宝,基因组合来自她的父母。就像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每只“加密猫”都与众不同。
处在风口的区块链技术和让人耳目一新的宠物游戏玩法都足以吸引不少玩家。根据该游戏官网数据,加密猫游戏与2017年11月28日正式上线。12月2日,创世猫CryptoKitty1号被收养。
网站上线一周就已创造了超过190万美元的以太币交易。到了2017年12月5日,已有大约6万位注册用户,接近100,000只数字小猫存在,所处理的交易金额超过了500万美元,CryptoKitties 大约占以太坊流量的25%,数据堪称惊人。更惊人的是,仅一周之后,该应用注册用户突破15万,交易金额超过了1500万美元,数字小猫的数量也超过了26万只。
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成交最贵的是2017年12月3日上午卖出的一只“加密猫”,这只虚拟猫卖出了114,481。59美元的高价,价值超75万人民币。
理想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时至今日,尽管“加密猫”仍是NFT(Non-fungible Token,不可替代令牌)游戏当中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但根据区块链分析网Bloxy与Diar公布的数据,相比去年年末的火爆场面,如今大众对“加密猫”的兴致大减,交易量也在近几个月急剧下跌。“加密猫”的火热似乎只是昙花一现。
根据Bloxy的数据,2018年6月19日CryptoKitties的交易数量为1,650次,相比去年12月的80,500次峰值,下降了97。95%。而仅仅在三个月以前,由硅谷知名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Union Square Ventures领投,“加密猫”成功获得1200万美元融资。
“加密猫”的平均售价也大幅下降。根据Diar的数据,去年12月,“加密猫”日均交易量约为2。3万美元,如今已降至每天约21K美元。售出的中等价格猫咪曾以41美元见顶,目前则一直保持在5美元左右。在本月初的拍卖中,稀有物品的总量约为70万件,却只售出4200件。
如今,在一个仅有200名左右活跃用户的游戏中,我们很难看到1200万美元估值的价值在哪里。
“加密猫”之死并不意外
无论“加密猫”创下多辉煌的战绩,现如今日活跃数以及日交易量暴跌实属意料之中。虽然这款游戏挂有第一款区块链游戏的光环,但是仍然无法避免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实质基础的产品终将走向灭亡。
“加密猫”无法存活的第一个问题是极度缺乏游戏性。该游戏性实质上很单调,花钱买一只猫,两只猫可以生小猫或者和其他玩家的猫咪配种获得小猫。玩家获得的就仅是一张张猫咪图片,即使这张图片“独一无二,不可篡改”,新鲜感过后,缺乏更有效的模式来增加游戏性。反倒是为了获得一只“名种以太猫”要花去玩家大量资金,这种游戏模式多少有些杀鸡取卵的感觉。
某种角度上来说,“加密猫”的游戏性甚至不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电子宠物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将虚拟宠物通过喂食、陪伴、清洁等虚拟照顾手段最终养大,虽然游戏比较简单,但是这个过程却足以激发玩家的内心满足感。对比“加密猫”,虽然宣传其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App,但这并不能让玩家直观的感受到每只猫诞生的过程,玩家感受到的只是不断地花费以太币换取不同的猫,或者说的露骨些,不断的花钱换得不同的图片而已。
因此,极度缺乏游戏性,注定这款区块链游戏在一切光环褪去后会逐渐走向衰落,没有持续的新鲜感刺激,玩家是缺乏动力的持续玩下去的。
另一个原因导致“加密猫”失败的原因就是其实质上已经变成投机倒把的工具。这款游戏所有猫的价值等于所有玩家充值的以太币之和,这意味着每只猫根本不具备价值,完全来自其他玩家“赋予其的价值”,通俗来讲,就是炒作泡沫。
“加密猫”的白皮书中试图给“加密猫”定性为收藏品,因为其具备“无法篡改,独一无二”等特质。但实际上,这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概念,真正的收藏品本身是由实用价值,所以可以经久不衰。但是“加密猫”本身不具备价值,所谓的价值纯粹是被炒作起来的。因此,玩家花钱买一只猫,期待的真的是拥有了一只永远无法篡改的,只属于自己的虚拟猫吗?不排除有部分玩家的确会因喜欢这种概念而花钱收藏,但是更多的参与者购买一只“加密猫”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转手,以赚取差价——这使得“加密猫”性质变成了炒作泡沫和投机。
因此,“加密猫”的架构实质上建立在越来越多的玩家花钱参与,使得头部猫能高价卖出,这款游戏才有存在的意义。持币者抱着猎奇心和投机心加入“加密猫”,炒高价格,等着新来的玩家接盘。但随着头部猫咪价格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进场的人越来越少,离场得人越来越多,泡沫破灭,自然游戏就会进行不下去,“加密猫”陷入今天的窘境实属必然。
庞氏骗局——区块链游戏绕不过的阴霾
到这里,即使小编不随便定义“加密猫”是不是庞氏骗局,也很难为其这种模式开脱。“加密猫”白皮书虽然一再强调其本质是为了普及区块链技术,但发展到现在,不得不说这款游戏已经脱离了其原本的初衷。
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加密猫”独有的,当下区块链游戏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被扣上“庞氏骗局”的帽子的风险。比如另一款以太坊游戏The Pyramid Game(金字塔游戏),这款游戏生动的诠释了庞氏骗局性质的区块链游戏是什么样子。
该游戏很简单,玩家通过花费以太币买一个砖块,每个玩家的砖块堆砌在一起;越在底层的砖块越便宜,比如第一层砖块是0。01个以太币,第五层的砖块就需要花费0。05个以太币,以此类推;玩家可以将压在自己上一层的砖块价格赢回来并提现。举例来说,比如小明的砖块是花0。01以太币买的,在他的砖块上叠了两块0。02以太币的砖块,那么小明就可以赢走这两块0。02以太币的砖块,并且提现。
这意味着这款游戏砖块堆的越高砖块越贵,而且只要赢一块就可以回本,赢两块就可以翻倍。这意味着有人赚钱就注定有人输钱,随着砖块越堆越高,后续投入越来越大,而本身这种砖块又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区块链平台最终会导致赚钱的人离场,砖块贬值,泡沫破灭,游戏结束,典型的庞氏骗局。
虽然不能说区块链游戏一定会走向这个方向,但是区块链游戏从业者一定要清醒的认识游戏产品的本质。当下,网易、小米、百度等公司都在研发和测试自己的区块链游戏,有些甚至和“加密猫”模式很接近,希望大家不要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让游戏脱离其本质,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游戏体验才是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否则注定走不远。
(本文为三言财经原创)
","content_hash"!"59fcbc7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