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数字货币(香港“数字货币港”路径明晰)

  cis数字货币(香港“数字货币港”路径明晰)

昨日,香港证监会发布了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指引。

  

今日,针对该监管指引,香港区块链协会主席梁捷扬称,此举意味着香港证监会正面支持其发展。从此香港正式成为“数字货币港”,可以与瑞士、新加坡并肩。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数字货币基金,包括Token Fund和Crypto Hedge Fund(加密货币避险基金),可以借此“转正”,管理规模预计大幅看涨。

  

成为“数字货币港”,香港的区块链野望毫不掩饰。

  

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

  

作为中国的自治领土,相比于中国内陆对加密货币的严厉监管,香港对加密货币的态度相对友好,而且,在区块链的监管层面其自身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上一年“94”事件发生之后,这一优势更为明显。

  

2017年9月,中国颁布了“94”禁令,全面禁止ICO。此次的一刀切,波及了绝大多数加密货币产业,其中就导致比特中国、云币网等当时规模较大的加密货币平台的关停。

  

与中国大陆不同,香港在监管层面采取了与美国一样,更具探索性的道路,那就是把ICO视为“证券”。

  


  


  

2017年9月,香港金融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就加密货币投资的潜在危险发出公开警告,指出ICO可能被视为“证券”。这意味着在公开寻求投资之前,ICO的相关方必须在监管机构登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态度,该委员会委员Robert Jackson此前曾表示,他还没有见过非证券的ICO。因此在出售给美国投资者之前,项目方需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注册。

  

这一先行试水,不仅让香港在加密货币的监管层面与美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且也为香港加密货币监管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约在2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的11月10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系统,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融资。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2013年发起的与全球合作伙伴之间贸易联系的全国性计划,主要由中小企业进行,而香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减少中央机构和中间商的需求。

  


  


  

对此,香港金融服务和财政部长James Henry Lau声称,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和贸易融资所需时间的投入,并“减少作弊的机会”。

  

接着,在几天后的11月1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共同搭建香港贸易融资平台(HKTFP),力图使用分布式分类帐本技术实现贸易融资数字化。

  

不过,香港在鼓励合规的同时,其谨慎程度也亦步亦趋。

  

2017年12月7日,香港财库局局长刘怡翔公开声明,香港并不承认“数码代币”是货币,同时亦不会推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交易牌照。证监会将视乎首次代币发行(ICO)的个案情况,进行规管。

  

9天后,香港证监会就虚拟货币相关产品及衍生工具发出提示,促请投资者注意与比特币期货合约及其他虚拟货币相关投资产品有关的风险,并提醒尽管香港投资者,可通过中介买卖比特币期货合约,但交易服务及相关服务(包括传达或传递交易指令)受到监管,且须向香港证监会申领牌照。

  

对于可视为“证券”的虚拟货币投资产品和期货合约等,需要向香港证监会申领牌照,而对于风险较高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则不推出牌照,且进行规管。香港的谨慎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在当时全球加密货币都遭受严厉监管的环境下,香港的试水先行已经为其打开了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大门。

  

今年1月18日,国际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去中心化协会研究报告显示,纽约、吉隆坡和新加坡位列2017年世界加密货币之都榜单前三名,香港排在第8位。

  

至此,香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加密货币产业聚集地。

  

为巨头加入服好务

  

在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之后,香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今年1月29日,香港开始对加密货币、ICO的投资者开展教育项目。

  

时间来到2月份,香港证监会就处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投资ICO的潜在风险,发出了第二次公开警告,敦促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并再次重申了证券的说法。香港证监会发誓将继续“监管”加密货币和ICO市场。

  

这一次,香港加大了其监管力度。

  


  


  

2月5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表示,在刚刚过去的两、三个月里,市场各方对虚拟货币的看法出现很大转变,国际社会正考虑对其加强监管以保障投资者利益。欧达礼强调,香港证监会对此有清晰的指引,如果涉及证券或集体投资计划(CIS)等,香港证监会将会以现行监管手段作出处理。

  

3月份,比特币行情香港证监会采取了强硬的监管行动。停止了Black Cell Technology的ICO。而原因正是Black Cell Technology触碰了GIS的红线。

  

在采用强制手段,取缔了一系列不合规的项目之后,香港的区块链发展也迎来了进一步扩张。

  

4月21日,据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夏多希(Charles d’Haussy)透露,香港金管局已召集6家银行,打造一个区块链平台,这个平台将大幅减轻银行的工作量,从而降低银行的成本。待这个区块链平台建成之后,香港的系统将与新加坡的系统连接。除此之外,香港金管局也曾透露,将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

  

夏多希还表示,香港是传统的金融中心,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未来香港可以成为数字经济、数字资产、区块链中心。

  

逐渐放宽的政策,让香港成为了众多区块链企业眼中的“圣地”。

  

5月15日,嘉楠耘智赴港IPO。

  

6月25日,亿邦国际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6月25日,蚂蚁金服宣布渣打银行成为核心伙伴银行,支援其崭新推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跨境汇款服务。香港AlipayHK及菲律宾持牌电子钱包GCash称率先分别在香港和菲律宾推出该服务。渣打银行宣布为AlipayHK及GCash提供结算服务,并提供即时外汇汇率和流动性,以支援两个持牌电子钱包之间的即时款项转账。

  

9月26日,比特大陆递赴港上市。

  

10月11日,火币对桐城控股(香港)的股份收购基本完成。

  

……

  

人们看到,香港的区块链发展正迈入新的征程。

  

积极迎接监管挑战

  

包括矿机行业三巨头的上市申请,还有火币等众多加密货币企业的加入,为香港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怎样才能在合规的基础上,迎接头部资源的到来,成为了香港证监会需要面临的头号问题。毕竟港交所在5年前错过了阿里,而对于有望后来居上的加密货币行业,香港不可谓不重视。

  


  


  

10月15日,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表示,香港证监会正探索对本地运营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进行监管,强化投资者保护。

  

10月30日,有消息称,香港交易所将与Blythe Master(前摩根大通一姐)的Digital Asset Holdings LLC合作,建立区块链结算系统,用于交易中国内地股票,以便打造国际投资者的交易平台。

  

一天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推出区块链贸易融资技术平台“贸易联动”,并开展跨境区块链贸易融资研究。

  

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香港证监会、港交所还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都开始深入对加密货币领域的探索。

  

而在监管方面,香港证监会也开始放新一轮的大招。

  

昨日,香港证监会发布了《有关针对虚拟资产投资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销商及交易平台运营着的监管框架的声明》。

  


  


  

声明表示,要求超过10%资产规模属虚拟资产的基金,仅可针对专业投资者销售,任何投资虚拟资产的基金和经济机构,均需要向证监会注册。

  

其次,香港证监会将会把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监管纳入沙盒监管,在沙盒监管验证可行性后,香港证监会或有可能向加密货币交易所颁发牌照。

  

此次,香港不仅扩大了监管外延(之前是部分可视为证券的ICO,现如今是虚拟资产超过10%的所有企业),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合规化的探索。

  

对此,香港区块链协会主席梁捷扬引用第三方评论对新规进行进一步解读,表示新规或将意味3点变化:1、销售数字货币基金需要1号牌照(即证券交易牌照);2、管理数字货币基金需要9号牌照(即资产管理牌照);3、交易所需要进入沙盒观察。

  

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把香港在加密货币监管层面的发展分为3段,那应该是试水、明确、扩张。变的是监管的与时俱进,不变的是每走一步,都有监管在其左右保驾护航。

  

香港正在加密货币领域积极探索,人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香港可以真正实现其“数字货币港”的野望。

  

作者:共享财经Neo 责任编辑:Alian

  

(本文系共享财经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content_hash"!"7ccc83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