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贝数字货币合法吗(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四大问题: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0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目前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这是易纲对央行数字货币最新的表态,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数字货币的兴趣。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与现钞相比有哪些不一样?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在原始社会,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作为交换的媒介。而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以五谷、布帛、农具、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的实物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在我国,实物货币的形态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不一而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方孔钱开始流行。北宋时期,我国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大大提升了货币携带、使用的便利性,促进了商品贸易和经济发展。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彻底与黄金脱钩,标志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纯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时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货币品种成为了历史。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上属于信用货币。
那么,什么又是央行数字货币呢?数字货币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现钞并行的数字化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一般而言,只有央行发行的、由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才是真正的数字货币。近年来,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央行及货币当局纷纷对发行数字货币开展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已有诸多国家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有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包括法国、瑞典、沙特、泰国、土耳其、巴哈马、巴巴多斯、乌拉圭等。
而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英文全称为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igital Currency即数字货币,Electronic Payment即电子支付工具。这就清楚了表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双重属性:首先,它是法定货币,效率等同于人民币现金(纸币或硬币);其次,它是电子支付工具。简单地说,央行数字货币就是人民币的电子版形式,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二、央行数字货币有哪些特点
近年来,各种货币概念层出不穷,需要区分“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不同。
电子货币主要是指法定货币电子化,例如银行账户电子钱包中的余额可用于网络支付,其强调的是货币形态与现实中的货币不同。而数字货币一般指由央行发行的、与纸币并行的数字化货币,与纸币有着同等的地位。而虚拟货币的形态一般也是电子的或者数字的,但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因为没有足够的信用进行支撑,虚拟货币无法承担法定货币的职能。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最多只能算是私人部门的“类数字货币”。即便是脸书(Facebook)将要推出的天秤币(Libra),从基本属性看,其实是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数字稳定币,成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难以成为超主权的数字货币。
由此可见,央行数字货币将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与强制性。这是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工具所不具备的优势,即便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卡支付也没有这些特点。法定货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银行卡支付的背后是商业银行信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则是互联网企业信用。这三者属于不同的层次,国家信用大于商业银行信用大于互联网企业信用。
第二,币值稳定,适用于各类经济交易活动。这是成为货币的基本前提,也是区别于虚拟货币的显著特征。货币最重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难以保持币值基本稳定就难以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幅度波动较大,如果将比特币作为交易媒介,这种币值的巨幅波动给使用者带来巨大风险。
从运营和技术层面看,我够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双层运营。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不是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第二,现金(M0)替代。数字货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替代一部分流通中的现金,因此也没有利息。第三,可控匿名。数字货币在公众与商业银行之间是匿名的,但央行可以追踪数字货币的流向,较好地平衡了保护隐私和风险防范的双重需要。
三、央行数字货币快来了吗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内测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图片在网上流传。不久之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数字货币钱包内测图片引起大家关注。而早在2019年10月就有中国工商银行《工银数字货币钱包服务协议》截图被曝光。至此,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数字货币测试的信息均已流出。从流传出的农行内测图片看,其显示的主要功能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等,与银行电子账户日常功能基本相似。
据多家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相城区一些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将在近期完成央行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安装,工资中部分交通补贴也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随后,央行成立了从事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官方机构——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央行整体工作安排,专注于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2017年底,经批准,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近期网传的数字货币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易纲日前也正式表态:目前的试点测试,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但据笔者推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正式推出已经为时不远,值得期待。
四、央行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我们
回顾货币发展史,货币从自然物质货币进化成规制化金属货币,然后到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再到纯粹的国家信用货币,其形态上不断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就是要不断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毫无疑问,作为整个金融活动的基础,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现金交易可能存在洗钱、恐怖融资等问题,数字货币有助于追溯交易动态和资金流向,有利于防范这些违法交易行为。而且,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打破支付行业的壁垒,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而支付宝和微信之间无法进行转账。但央行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除技术限制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不一,用户习惯各有不同,现金与非现金支付手段将长期共存。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冲击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地位呢?从用户视角看,央行数字货币使用范围更广,具有无限法偿性,具有强制性,而其他支付手段并没有这个功能。区块链平台也有分析称,微信、支付宝使用场景已经很丰富,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必要性不大。这样的看法,并没有清晰认识到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央行数字货币对于微信、支付宝或不存在冲击与否的问题。数字货币的效力完全不是微信和支付宝能够相提并论的。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安全性更高、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范围更广。将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应用,用户支付选择将更加丰富,也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也许会出现一种可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人越来越少。不过,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发行乃至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大家感知并认识数字货币优势,还需要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破除对央行数字货币的误解,避免过度夸大甚至神话数字货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只是增加了货币的存在形式,主要替代流通中的现金,用于国内小额、零售支付。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不大,更不会颠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此外,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始终保持技术中性,区块链技术不是数字货币主要采用的技术。要警惕围绕数字货币、区块链的炒作、投机等行为,金融消费者不要盲目参与。
","content_hash"!"10bcaca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