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账户创建(以太坊工作机制)

  以太坊账户创建(以太坊工作机制)

以太坊继承了区块链 1。0 的技术特征,如非对称加解密实现不依赖第三方的点对点可信交互,P2P 网络实现用户的自由参与和相互服务,共识机制确保全网区块数据的一致性,激励机制激发互联网用户的参与热情。不同的是,以太坊让这些底层的技术转变为基础支撑技术,而不再是支持单一的「虚拟币」应用,因此,以太坊的重点是通过对智能合约及虚拟机的实现来支持开放与灵活的各类区块链应用。

  

区块链 1。0 其实就是账户之间的系列转账交易列表,以太坊区块事实上也是记载账户之间的交易列表信息,不同的是以太坊所记录的交易信息内容有了较大的扩展,不仅包括转账信息,还包括智能合约代码信息、输入及计算结果数据等。

  

对于区块链 2。0,在以太坊网络中可跟踪每个账户的状态,区块链上的状态改变就是账户之间相关数值和信息的传输。在以太坊网络上有两类账户:用户账户和合约账户。对大多数用户而言,两类账户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自然人用户控制用户账户,因为他们拥有能够控制用户账户的私钥;合约账户由它们的内部代码控制。当然,本质上来讲,合约代码仍然是由自然人用户所控制,因为合约代码由具有确定地址的用户账户触发,而用户账户又由掌握私钥的自然人控制。区块链平台通用术语「智能合约」指的就是合约账户中的代码程序,当交易消息发送给该账户时可自动运行。用户能够通过在区块链中部署代码创建新的智能合约。

  


  

合约账户只能在用户账户发出命令后执行相应操作。因此,合约账户不可能自发地执行随机数发生器或 API 调用等操作,它只能在用户账户的触发下操作这些功能,合约的执行必须具有确定性,即合约在创建和部署时,技术人员就能确定合约执行的过程及可预期的结果。合约的达成在部署前就已明确,因而要让以太坊节点用户认同计算的结果,就需要严格地保证执行的确定无误。

  

以太坊引入了可编程的智能合约,这就使以太坊网络可能面临用户无休止循环执行智能合约代码,从而造成网络计算资源巨大浪费并最终崩溃的危险。正如 2。1。1 节所说,以太坊通过交易有偿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消耗的以太币由验证网络的节点所收取,这些验证网络的节点被称为矿工,它们在以太坊网络中接收、传播、验证和执行交易。这些矿工把所接收到的交易(包括很多以太坊网络中的账户状态更新)组成所谓的「区块」,然后相互竞争谁的区块能被加入到区块链中作为下一个区块。成功加入区块链下一个区块的矿工将获得以太币。这个激励措施鼓励大家把自身的硬件和电力资源投入到以太坊网络中。

  


  

为了实现 POW,在区块链 1。0 中须大规模中心化使用特殊的硬件(如 ASICs),而以太坊网络则采用「内存困难」计算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既需要内存也需要 CPU,理想的硬件将是通用计算机。这个特点使以太坊的 POW 具有抗 ASICs 计算的能力,从而使之更具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安全能力。

  

okex以太坊今日行情

  

#欧易OKEx##以太坊##数字货币#

  

  
","content_hash"!"2dd1875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