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李博(购书中心与民间艺术合作 非遗传承新模式成推广手段)
文/羊城晚报记者甘韵仪
在上周五,主题为“丝路情缘”的“广府民间艺术中外交流论坛与体验”在购书中心四楼中庭举行,除了国内的大学生,还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哥伦比亚、乌克兰等多国留学生,一起体验了广东民间艺术。而在本周六(2月27日),也将有一场“从对比开始,去欣赏我们身边的建筑”讲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ürich 建筑学士及硕士李博,将同大家分享广州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太古汇中庭、伯尔尼中世纪老城骑楼、澳门郑氏大宅等建筑的故事……
踏入2016年以来,经常前往广州购书中心的市民或许会发现,今年多了很多与广东省民间艺术相关的活动,艺术气息浓郁,市民对民间艺术有了更好的认知之余,还有不少体验的乐趣。此举是何策划?又产生了一些怎样的“民间艺术+”效应?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民间艺术院副院长陈劲佟。
首度全年合作推广民艺
羊晚:老广们发现,最近购书中心频繁推出民间艺术活动,这都是省文史馆在策划?
陈劲佟:近年来,非遗传承成了本土文化关注热点,而推动本土民间艺术的发展则是省文史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2013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与社会合作做文化传播,现在已经是第四年。但是之前比较多的是与学校、广府庙会以及越秀区文广新局、文化中心等合作,与广州购书中心的这一次合作,是首次与企业合作。2016年,我们制定了一个全年的推广计划,首次将民间艺术引入广州购书中心销售,尝试新的推广模式,目前已经举行了8场。
羊晚:具体会有些什么活动?
陈劲佟:按照计划,今年将与购书中心合作搞24场活动。计划中所选出的活动,依据广东省民间艺术成果系列活动中在编的两本书:《广东省民间艺术志》、《广东省民间艺术传承人志》,这两本书将会在今年完成。书中囊括的广东省民间项目,很多都是非遗项目,包括榄雕、宫灯、端砚、广绣、广东沙湾音乐、比特币走势顺德醒狮等,今年市民可以在广州购书中心免费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览、讲座以及现场体验。
羊晚:这样的合作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什么好处?
陈劲佟:目的是推动建立一个民间艺术的合作平台,包括民间艺术传承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文化企业、教育科研、媒体传播等六个部分,都能在推动民间艺术包括非遗的同一个平台上得到各自所需,从而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购书变艺术品销售,买卖双方都接受?
羊晚:为什么选择与购书中心合作?
陈劲佟:做民间艺术的活动,主要是向社会传播,广州购书中心是一个经营场所,在购书中心展览会比在一些展览场所更有效,因为传播范围会更广。
羊晚:但一直以来,广州很少有民间工艺进入到大型购物中心销售的。
陈劲佟:因为广州的传统工艺市场有一个特点:很个性化、很私人,多数做传统店铺,不跟商场打交道,这其实与现代的大商业模式存在距离。今年春节期间,榄雕、广绣、端砚、宫灯都引入到广州购书中心做销售。销售情况虽然不算很好,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机会,而广州购书中心也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选择产品的机会。
这个平台,可以促进他们接受新的模式,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过程中,民间艺术传承人与商场之间也在慢慢磨合,原来民间艺术传承人自己开店,自己定价,不太习惯与商场做利润分成。
羊晚:所以你认为应该用市场推动传统民间艺术创新?
陈劲佟:目前广州的民间工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能力有限,消费群体比较狭窄。坦白说,广州与上海、北京相比,手工艺品的零售市场都不在一个级别,很重要一点,上海、北京的手工艺与现代艺术有比较多的结合,广州甚至广东,都是比较纯粹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的设计如何与现代生活融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羊晚:接下来是否考虑推广政府结合社会力量做平台推广的模式?
陈劲佟:我觉得用时下的讲法,这应该是一种创新实践。通过我提到的平台的整合与传播,将六个组织部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需要合力,这是一个倍增效应,这个平台可以达到整合、传播、营销、传承、孵化、转化等作用。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合作的实践项目,有实验的性质,能否推广,需要实践来检验。
编辑:李禹
","content_hash"!"9f8eb55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