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界区块链(吐槽大会,啥都不敢吐槽的原因,终于找到)

  魅界区块链(吐槽大会,啥都不敢吐槽的原因,终于找到)

《吐槽大会 第五季》又上热搜。

  

这次,“又”是丑事。

  

一直被说假的它。

  

终于被抓住了“命门”。

  


  

录制现场:嘉宾对着提词器“念稿”。

  

不但与播出台词别无二致,甚至还贴心标注着语气词。

  


  

△ 图片来自@星闻快递

  

更难以接受的是。

  

图片中的当事人,竟还是之前因“演得好”出圈的易立竞。

  

这下,易立竞乃至所有吐槽嘉宾那股侃侃而谈的幽默光环,被瞬间祛魅。

  

“错爱了。”

  

“上当了。”

  

“我也行。”

  


  

坦白讲。

  

看到这热搜,Sir又一次哭笑不得。

  

有提词器,其实算是业内共通的标准操作。不局限于国综,就连美国脱口秀、喜剧节目,也从未回避提词器。

  


  

△ 《SNL》的演出几乎全程看提词器

  

毕竟,决定一场演出精不精彩的不止文本。

  

表演的状态、节奏、时机,缺一不可。

  

该怎么演、该怎么说,也是跟编剧们反复对稿磨合。

  

《吐槽》第一季就调侃过。

  


  

提词器,不可怕。

  

真正该被李诞重视的,是“提词器热搜”背后揭开的真相——为什么《吐槽》越来越难笑了。

  

01

  

新季开始,看得出节目组想要自救。

  

不好看?斗起来

  

增加赛制,吸取《脱口秀大会 第二季》的成功经验,用“残酷赛制”内卷编剧、嘉宾,刺激内容烈性。

  

原本纯吐槽的流程,加入了竞技。

  

节目被分为不同赛段,每个赛段分别有三场吐槽大会。

  

21位嘉宾组成三队,每场出人,针对主咖上台吐槽。

  

根据表现累积票数,每个赛段清算一次,再根据名次淘汰。

  

不同赛段加入了多种battle环节环节。什么自曝、开杠1v1自由吐槽、补刀、充数嘉宾等,几乎一期一增。

  

效果有吗?

  

有。

  

新赛制在原有吐槽的情况下,增加悬念,又在竞技之余的选人、淘汰等环节,增加了“真人秀”点。

  


  


  

综艺效果拉起来了。

  

不敢说?投起来。

  

第一个赛段确定主咖和队长,就采用了自曝。

  

21位嘉宾上台,自曝越狠,得票越高。

  

每一个吐槽现场,必配打分器,现场观众实时给票,当场打分。

  


  


  

为了切断“圈内”社交,尽量不请“玻璃心”嘉宾。

  

“一直有艺人跟我们提哪些点不能说,我们在邀约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层过滤。如果该艺人有太多的点不能提,那我们就婉拒了。”

  

△《吐槽大会》总导演吴晓虹

  

从请来的嘉宾来看,是铁了心地要话题和精彩并行。

  

比如对谈界两座大山许知远、易立竞。

  

还有不缺槽点,一上自曝台连话都不用说就赢的张大大……

  

成效如何?

  

看似还行。

  

节目至今播了7期,分别有4次大规模的出圈。

  

第一期,寂寂无名的rapper弹壳。文本火力大开,直指各圈。配上生动的语调和肢体,拿下当期最高票(186)。

  


  


  


  


  

第四期许知远脱口秀首秀,一出场就被网友感慨“文化人降维打击”。

  


  

当然还有毫无悬念的易立竞,《浪姐》脸冷嘴毒的采访风格一战成名。

  

《吐槽大会》里语速平静,以问句作杀招。

  


  

以及最新一期的体育专场,主咖是中国男篮的郭艾伦周琦

  

压大轴登场的足球前国脚范志毅和男篮教练杨鸣1v1吐槽。

  

范志毅状态轻松,百无禁忌。

  

“他们能差成什么样

  

能让中国足球来拯救他们

  

还真没想到

  

足球还能有鞭策别人的一天”

  


  

骂得周琦直冒冷汗。

  


  

自由battle阶段,不惜自损800。

  

- 你们踢的都是啥国家,你们不输,我们也不知道这些国家队这么厉害呢

  

- 你以为我知道?我也是第一次碰到他们

  


  

全场牙花大露,笑倒一片,李诞两次下跪直呼“入错行”。

  


  

果然。

  

这一期被赞热搜。

  


  

改版和出圈,似乎看到了曙光。

  

可数据呢:

  

平均播放量,每集1。4亿,远远不及口碑最低的上一季(2。09亿)。

  

豆瓣评分,6。3分勉强打平上一季。

  

点赞最多一条短评,也是“太尬了”。

  


  

费尽心思的新赛制,也不被买账。

  


  

声势越浩大,在意的人越少;越折腾越反感,越用力越糊 。

  

《吐槽大会》,还是自救未遂。

  


  

02

  

今天的《吐槽大会》给你观感是什么?

  

那种微妙感受……

  

两个字:别扭。

  

一句话 :我裤子都脱了,就这。

  

某种程度。

  

吐槽(脱口秀)是所有喜剧艺术上最不正确的一种。

  

  

上至政治宗教种族,下到屎尿屁,荤段子,百无禁忌,都在它射程范围之内。

  

——这也是网络上极为流传的“吐槽是冒犯的艺术”的由来。

  

但诸君,“冒犯的艺术”,这后半句的重点,是艺术。

  

吐槽拥有冒犯的权力,但吐槽(艺术)绝不仅只有冒犯。

  

去年,杨笠说“男人都是垃圾”。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小气男人”炸毛了。

  

但于Sir,或者说Sir身边的正常男人,这话就是不好笑。

  

——这就跟王建国一玩谐音梗,李诞就喝倒彩一样。

  

太没技术含量了。

  

何况。

  

《吐槽大会》当真敢“冒犯一切”么。

  

抛除今天国情政策,仅仅是对明星个人的调侃,它也是束手束脚。

  

体现在现场就是:

  

嘉宾请来的槽点满满,但偏偏,观众想听的槽点,它不说。

  

每次嘉宾吐槽,你都能看到这种“气氛鼓掌”,“喔!好狠!”“啊,他好豁得出去。”然后李诞低头伸个大拇指,“了不起”。

  


  

有多狠?

  

王晶上了《吐槽》两次,被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我是烂片导演,我活该。”

  

秦昊从《脱口秀大会》演到《吐槽》,讲来讲去,还是张东升,还是要爬山。

  

上面黄圣依这段,砸碎了《功夫》同款棒棒糖,可除了《功夫》、海娃又有啥。

  

《吐槽大会》给我们那些真正新鲜的,自由的,用冒犯戳破真相,用冒犯道破恐惧的“大料”又有啥?

  

寥寥无几。

  

Sir印象中,最著名的槽点,就是从18年上节目的,上了好几期的编剧宋方金,“被宋丹丹改剧本、闹不和”的陈年旧闻。

  


  

除此之外,杨笠“爱骂男人”,建国雪琴搞CP,而站在主持人台上五季的张绍刚,以彻底的娱乐精神和李诞一唱一和,表演一个“被网友讨厌”的人设。

  

但。

  

论想惹人讨厌,谁又够张大大击破底线。。。。。。

  

这种“小骂当洗白”的别扭,就如同这一季,这一期。

  

R1SE男团张颜齐。

  

Sir不关心八卦。

  

但在表妹的耳濡目染下,哪怕没关注过饭圈,也划过他整个组合塌房的塌房、负面的负面。

  


  

可以说。

  

张颜齐一上场,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等待已久的好奇心。

  


  


  

然后?

  

没有然后。

  

张颜齐像一个走错片场的演员。

  

眼神飘忽动作慌乱,话到嘴边说不出口。

  

“真的不能讲”,重复了两遍。

  


  

他心虚,你别扭。

  

不能说,你提他干嘛?

  

视角往后退后一步,不让说的嘉宾,干嘛还要凑上来?

  

大张伟的事后吐槽,不仅适用于张颜齐,也指向了《吐槽》最要命的“别扭”——“好像在说话,但是,又什么都没说。”

  


  

一个个张颜齐们的“真的不能讲”,让《吐槽》注定了“不能讲真的”。

  

不光你别扭。

  

编剧们比你还别扭。

  

这一季第六期,加时赛,临时准备段子上台表演。

  

呼兰动了真气:

  

“我是真有恨

  

他给我们提出了一堆不许吐槽他的点

  

就这个不让提,那个不让提

  

还想让我们夸他们有文化”

  


  

谁?

  

许知远。

  

孤例吗?

  

恐怕,“真正不能说的”,连提一嘴都难。

  

第四季播出时,《吐槽》的总导演谭晓虹接受采访,透露当时与李佳琦团队的沟通细节。

  

起初,李佳琦的团队坚决抵触节目提到李佳琦“不粘锅翻车”的槽点。

  

节目组苦于“没有其他槽点”,再三交涉,仍被拒绝,遂放弃。

  

没想到录制完成后李佳琦团队突然改变想法,比特币走势放开禁忌。

  

节目只能重新补录。

  


  

这只是李佳琦啊。

  

那些在金字塔更高端的明星偶像,又有多少限制?

  

回想之前网上传出的《追光吧!哥哥》艺人禁忌点,内地娱乐圈的槽点与流量,仿佛天生的矛盾命题。

  


  

采访中,谭晓虹也向记者诉苦:

  

请嘉宾的难度,远远大于节目创作的难度。

  

“开始前我们不想做,但是综合考量IP价值与观众期待,我们就做下去了,过程中间我们也很想死,每一期都要敲定主咖和同场的吐槽嘉宾,不但主咖,副咖也很难敲定。”

  

“吐槽,我们来真的”,是《吐槽大会》之前的口号。

  

在第四季播出前,导演谭晓虹最终决定,将口号改成:“吐槽,我们尽量来真的”。

  

这困境,《吐槽》早就认了。

  

《吐槽大会》第四季第八期。

  

思文上台吐槽徐峥,也递话李诞:

  

“做不好就不要硬做了。”

  

“都别骗钱了。”

  

“《囧妈》是最后的囧系列,《吐槽大会4》是最后的吐槽大会,好不好?

  


  

李诞点头、点赞。

  

幕后采访时他也大方承认:思文说得有理。

  


  

躺平任嘲,是李诞拿手的表演模式。

  

但节目真正面临的压力,整个《吐槽大会》的创作团队人人心知肚明。

  


  

03

  

这种压力是什么。

  

别装外宾,你我也心知肚明。

  

横在《吐槽》面前,目之所及就有三座大山。

  

第一座,政策尺度

  

在节目已经消失的“第0期”,《吐槽》初生牛犊不畏虎,成人尺度火力凶猛,今天看来已经不可思议。

  

后果可想而知。

  


  

这尺度一时一刻。

  

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第二座,内娱风气

  

明星不敢说,不敢“自黑”,《吐槽》也尝试曲线救国。

  

多次邀请没有太多禁忌的体育界、媒体界、文化界,甚至是电竞界的名人网红。

  

效果其实不错。

  

第四季PDD刘谋(这个电竞圈才知道的名字)那期,反倒成为了效果最好的一期。

  

第五季易立竞、范志毅的出圈,也是同一个道理。

  


  

即便如此,还是撞上另一面墙。

  

范志毅对国足、男篮的吐槽,制造出本周最大的争论之一。

  


  

但Sir往往没想到。

  

下场撕的,还有王仕鹏王老师。

  

理由是:中国足球能评论篮球了?!

  

王老师。

  

你是不是忘记,当年,你也吐槽过中国乒乓。

  


  

按这种成王败寇的思维,你的资格,又从哪来?

  

发现没。

  

横在《吐槽大会》面前最后的大山,也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

  

你不能说。

  

你有什么资格说。

  

你再说,我灭了你。

  

也是这一季。

  

王建国段子里,少有地提到了当下的热点时事,内涵郑爽。

  

更准确地说:小心翼翼地借了个梗。

  

“他喵的,我都烦死了”

  


  

现场,热烈鼓掌。

  

事后,骂声一片。

  

无数粉丝冲向节目、王建国微博,定向爆破。

  


  

脑 残不?

  

敢反击脑 残不?

  

不敢。

  

对节目而言,这就是实打实的舆论风险。

  

今天,面对越来越失控舆论风险,最好的也是最懒的方法,就是不回应。

  

当你把第一季和第五季的《吐槽大会》拉起来看:

  

你又发现:

  

这就是一个不知死活的小孩,逐渐被社会化捶打,教育的过程。

  

从天然的玩笑,到既定的社会规范,再到各种愈演愈烈,各种必须正确的舆情环境。

  

《吐槽大会》依次挨鞭子和棍子。

  

他别扭,撕扯,分裂,挣扎。

  

但又怎么样。

  

今天的《吐槽大会》。

  

咧着嘴,呲着牙,假装奋斗地冒犯着,抗争着。

  

但早已失去价值。

  

这不仅让Sir想起另一档灵魂也在于吐槽的节目。

  

《十三邀》。

  

许开玩笑:所有场都是你的主场。

  

李跟着臭屁:知道就好。

  


  


  

李诞真的掌握哪怕一点点,真的话语权吗?

  

饭桌上,李诞向许知远传授了他的经验:

  

“想要挣钱,就是不要说太多真话。”

  


  

更丧的一句话是:

  

“我随时做好准备烟消云散。”

  


  

看。

  

这种名为成功,名为成长的诅咒,就这么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在我们生命轮回着。

  

近看是喜剧,远看是悲剧。

  

仅仅是《吐槽大会》?

  

照照镜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破坏之王阿姨

  
","content_hash"!"079e4c9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