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交易(一个故事解密比特币是如何交易的?)

  区块链如何交易(一个故事解密比特币是如何交易的?)


  

比特币究竟是如何交易的?中本聪的论文《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有详细阐述。不过,这篇学术论文并不是那么容易读懂,小编曾反复研读了好几遍,才弄懂其中内涵。为了让大家快速、科学地理解比特币的交易机制,小编找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03年美国人类学家威廉·福内斯来到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西端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的名字叫雅浦岛,岛上的地经济系统非常独特,这引起了他浓厚地兴趣。

  


  

雅浦岛的特别之处在于,岛民们把一种被称作“费”的石轮当做货币。

  


  

在这个岛上石头特别匮乏,属于稀缺资源。如果想获得石轮,必须冒着风浪划船到另一个岛上进行采集,而后搬运回来被磨成直径在1-10米之间的石轮。石轮中心留有一个孔,以便在孔中插入一根杆子来搬运。

  


  

最初 ,张三把石轮给了李四,李四直接搬回家就可以。后来,石头越来越重,搬动石轮越来越不容易。

  


  

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独特的交易方式。张三若要把石轮给李四,只需要在石轮上做个标记:“2018年9月6日,张三转给李四”。石轮不用搬动,只要放在原位就可以了。

  


  

后来,这种模式得到了全岛人的认可,并持续了很多年,中间还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曾有一家人出海前往其他岛寻找“费”,发现了一块大得出奇的石头,这意味着一笔巨额的财富。但在回程途中的时候,海上掀起了风暴。为了保命,这家人砍断了搬运石头的缆绳,让巨石沉入大海。还有其他一批岛民,因为一同出海寻找石头,也见证了这个过程。

  


  

到家后,这家人声称自己曾经找到了一块体积巨大、质地优良的“费”。比特币期货目击者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于是,岛上的人就认可了这家人拥有一块价值不菲的“费”。这家人,从此成为了岛上最富裕的家庭之一。

  


  

岛民还认为,“费”坠落海中只是一个意外事故,由于交易“费”并不需要占有石轮,所以沉入海里的“费”是可以使用的。人们只需要在一个公开的地方做上标记,就可以对这块沉入海底的“费”进行交易。

  


  

各位,看完了这个故事,再理解比特币的交易模式,就容易多了。“费”的交易模式,本质与与比特币的交易非常相似。

  


  

中本聪对比特币的交易模式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定义,一枚电子货币(an electronic coin)是这样的一串数字签名:每一位所有者通过对前一次交易和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Public key) 签署一个随机散列的数字签名,并将这个签名附加在这枚电子货币的末尾,电子货币就发送给了下一位所有者。而收款人通过对签名进行检验,就能够验证该链条的所有者。”

  


  

初次读,你会觉得很深奥,但看懂了上面雅浦岛的故事,这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中本聪其实说的是,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巧妙的让一串数字签名的链条成为货币。具体的过程是这样完成的:

  


  

中本聪要把自己的比特币转给张三。原本,比特币上记录的是“这是中本聪的钱”,现在,在中本聪同学在这枚比特币上面加上一些信息,变成了“这是中本聪的钱+张三的公钥”然后用中本聪自己的私钥加密,得到一串乱码,比如ABC,代表的含义是“中本聪的钱给张三了”。

  

  


  

当中本聪和张三把自己的公钥公开之后,任何人都可以用中本聪的公钥解密ABC。如果解密成功,得到“这是中本聪的钱+张三的公钥”,就能够证明这枚比特币是中本聪付的。同时,人们也可以用张三的公钥解密ABC,如果也能得到“这是中本聪的钱+张三的公钥”,那就说明,中本聪把这枚比特币给了张三而不是别人。

  


  

当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验证过这串乱码之后,“中本聪把这枚比特币付给张三”,就被全网络认可了,这枚比特币的所有权,现在就属于张三。比特币上标记的乱码ABC,就可以被理解为,“这是张三的钱”。

  


  

而事实上,比特币并没有被揣在张三兜里,只是它上面做了一个支付给张三的标记。每一枚比特币都是带有一串数字签名的链条,记录着这枚比特币的出生,转移的所有环节,转移所记录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这枚比特币的所有者。

  


  

这就是比特币的交易模式,也被称为UTXO模型。

  


  

来源:知乎 作者:李靖

  
","content_hash"!"0dcf5fda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