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

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

◎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 编辑 | 密探君

前有“滴滴打车”到美国低调上市,然后就遭严厉调查,而如今看来,在大国博弈之下,“赴美”这条路确实不顺畅。

作为SOHO中国的老板,潘石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数百亿的套现“跑路”计划宣告落空,也只能“望洋兴叹”。

昨日(9月10日),SOHO中国公告“决定不做出要约”,具体为目前收购方黑石收购本公司的要约先决条件进展不足,也无法在最后期限内达到先决条件。

6月中旬,SOHO中国曾披露黑石集团向其现金要约收购,拟以5港元/股收购SOHO中国91%股份,交易总额236.6亿港元,潘石屹夫妇仅保留9%股本,即约4.7亿股。

SOHO中国宣称,此举是为了“私有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潘石屹夫妇是要一举套现。出生于甘肃天水的潘石屹,现在仍为中国籍,而其妻子张欣则为美国籍。

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黑石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其中房地产占有较为重要的分量,整个黑石资本背景复杂,潜伏着诸多美国华尔街的资本大鳄。

8月初,SOHO中国与黑石集团下属公司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要约方)公告要约方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明确要对其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

被正式立案调查后,要约方和SOHO中国仍可能被要求提供进一步信息及材料供监管机构审查,也暗示了这笔海外收并购案并不会顺畅。

前些年,万达、绿地、海航、安邦等中资企业巨头等纷纷掀起跨国并购潮,主要是从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收购海外资产,但回头看,这些企业要么破产,要么一蹶不振,要么问题不断,个别大佬也锒铛入狱,说明这条路不好走。

如今,收购并的路径反过来了,却依然不好走。

实际上,SOHO中国被传闻染指黑石,早在去年3月份就开始了。详情且看地产密探早期刊发的《SOHO中国暴涨停牌,传“私募之王”黑石拿40亿美金私有化》一文。

这个消息传开后,网上舆论指责潘石屹“跑路”甚嚣尘上,潘石屹不久回应说:“千万不要相信谣言,我现在拿的是中国护照,第二,房子建在这里,我是带不动的,所以说我跑了,都是谣言。”

几个月后,SOHO中国却几乎要整体被卖给黑石,虽然房子还在,但主人还是老潘夫妇吗?在一些网友看来,真够打脸的。

创立于1995年的SOHO中国,潘石屹应算是国内最早那一批吃到楼市“黄金时代”地产暴利的地产大佬之一,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也都知道,房地产是金融驱动的重资产,过去20多年不断遇到周期性调控,政策一放就暴涨,一紧就倒下一批。

潘石屹思考一番后,押注商业综合体打造SOHO中国,且专门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做,沾了较早拿地开发的原因,地段好的不能再说好了。

早期,SOHO中国主要商业地产销售为主,2012年开始潘石屹开始推动SOHO中国转型,要玩“自持”,当“包租公”。

永正资本总裁王威曾撰文说,SOHO中国绝对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朵奇葩!几乎所有人都质疑其模式,但又羡慕其成功;痛斥其产品,但又佩服其能力!我也一样!每当我从原凯德大厦现在的SK大厦的办公室眺望不远处的建外SOHO,总忍不住脱口而出:产品真烂,卖得真好!”

潘石屹这么早,也是受了妻子张欣的启发,而张欣本来就是华尔街回来的金融玩家,因为大体量自持SOHO项目资产,需要大资金持续投入,也是想将美国玩房地产私募基金、REITs等金融工具那一套搬过来做试验。若中国地产金融放得开,或许就是超牛掰的金融炼金术。

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房企大规模自持优质商业体,好处多多,不仅通过不断上涨的收租模式细水长流,在资本估值上完全不同于房地产开发逻辑,将获得高估值和低息融资。

以凯德出身的专业视角,王威曾指出过两点:

其一,潘石屹转型后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改产品设计,把原来按散售模式设计的产品按最终使用者的需求更改,否则5年后,SOHO中国所期待的“持有150万平米的优质物业”,充其量只是“持有150万平米的菜园子”!

其二,估值体系。SOHO中国总能把产品卖个好价钱,至少能高出成本一倍!对资产的价值自然按预期售价评估。转为租赁后,资产价值得按租金来评估。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对整栋租赁物业,投资者不再是前述安全型和投机型的个人投资者,而是机构投资者,真正的长期资本,他们追求长期稳定增长的租金收益,只会按租金和现金流来评估,通行的要求是至少要有6%的net yield(毛收益率)或NPI yield(净物业收入)。

从今天来看,SOHO中国转型确实很艰辛、也不成功,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同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一没有成熟的金融市场,二没有成熟的投资人市场。

2014年起,SOHO中国迫于资本、业绩等压力开始资产“大甩卖”。2015年,SOHO中国首推新产品——共享办公品牌“SOHO3Q”,要打造移动时代办公新模式,试图引领行业、逆转公司转型困局。

2015年底,SOHO中国年报指出“SOHO3Q”在京沪建成了11个中心,有上万个座位投入使用。业内专家分析说,SOHO3Q的模式实际上是跟随了WeWork的运营模式,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

那时候,“触网”成为一部分房企颇为时髦前卫的一件新鲜事儿。2017年底,“SOHO3Q”已运营19个中心,均在京沪核心地段,提供工位近1.7万个,彼时平均出租率约87%。

这与当时从万科A出来创业的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形成正面交锋。

“SOHO3Q”势头虽好,但依然挡不住SOHO中国业绩承压,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为此,潘石屹不断卖资产,陆续通过甩卖资产套现近300亿元。

经查,潘石屹曾已先后出售SOHO静安、SOHO海伦、凌空SOHO、SOHO世纪广场、虹口SOHO等,与复星纠缠颇久的外滩国金中心,50%股权最终还是花落复星。

2021年上半年,SOHO中国实现租金收入约8.05亿元,同比微增约3%;毛利约6.59亿元,同比下降约18%;毛利率63.43%,同比下降18.34个百分点;股东应占净利约3.4亿元,同比增长约67%。截至6月底净负债率约43%,平均借贷成本约4.7%。

过去大手笔套现后,潘石屹手上“腰缠万贯”,富得流油,有一件事儿却屡遭诟病,且经常被拿出来调侃。

据早先媒体报道,潘石屹曾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各捐款了1500万美元,且在哈佛成立基金会后又捐助1亿美元,曾被指为儿子潘瑞买“门票”。

另据报道,SOHO中国CEO张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助学是希望更多中国优秀贫困生能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潘石屹在其认证的微博上也回应说,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

至今,潘石屹“哈佛捐助门”及相关解释仍未获得国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却是不是被拿出来吐槽。

编辑:密探君

文章来源:地产密探

原创内容版权归属地产密探,转载须经授权。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黑石终止收购SOHO,潘石屹“跑路”计划暂落空!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