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新一线”城市发榜,济青再成焦点!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新一线”城市发榜,济青再成焦点!”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一线”城市发榜,济青再成焦点!
"
从各色的“新一线排行榜”到数不清的“百强城市排名”……五花八门的城市排名层出不穷。尤其是关于新一线城市的榜单,往往因为衡量标准不同,使得最终结果颇具争议。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榜单综合考量城市GDP水平及数字经济指数值情况,将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划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个等级。其中,山东省有青岛与济南两座城市跻身新一线,分列第17、18位。
聚焦省内双子星——在各项新一线榜单中,青岛可以说是其中的常客,但往往排名靠后;而济南,在各个榜单中出现频率并没青岛那么高,且名次同样靠后。
对于这两座被赋予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城市而言,入选新一线只是开始,能否像杭州一样实现从新一线到一线的晋升,也关乎山东发展的未来。
"
1
济南:出现又离开
日前,赛迪顾问正式发布了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这一榜单综合考虑各城市GDP水平及数字经济指数值情况,将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个等级。
按省份来看,山东共有13地市入选,在数量上与江苏省持平,并列第一。但在头部城市方面,山东虽然与江苏同有两座城市入围新一线,但南京与苏州分列第7与第9位,排名新一线城市前列,而山东双子星青岛与济南,则分别排名第17、18位,居于末尾。
近年来,关于新一线的各个榜单层出不穷,但由于考量的因素不同,上榜城市也不尽相同。
济南,可以称得上是各个新一线城市榜单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彼时济南成功入围,而到了2016年“新一线城市”再次发榜,济南则降为二线城市,随后一直处在二线城市行列。
当然,《第一财经周刊》关注的是城市商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潜力,而此次让济南进入新一线城市的榜单,则更多看重数字经济。
确实,2020年济南GDP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排名全国第19位。在数字经济领域,济南亦有许多创新做法。
“十三五”期间,济南市率先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2%。进入“十四五”,济南也明确将以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为牵引,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
当然,济南发展数字经济也不是没有短板。作为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已在青岛开有8家门店,而济南这一项的数据至今还是零。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显示,济南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于日前正式成立,同时首店位置也选在了经四路万达广场,或许这将成为济南进一步发力数字经济的开端。
数字经济时代,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屋建瓴的气魄与顶层设计,同样也需要俯下身子,切身实地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百姓。
2
青岛:新一线常客
相较济南,青岛可以说是各类新一线城市榜单的常客。
从提出“新一线城市”概念伊始,青岛便一直是榜单中的“钉子户”。尤其是与“老对手”宁波和无锡的对比中,青岛始终高出一筹,但商业领域的优势并没有化为GDP层面的压制。
此次发布的数字经济百强榜,青岛继续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排名第17位。尤其是在数据价值化指标领域,青岛排名进入前五位。
公开资料显示,数据价值化指标重点考察城市数据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能力,涵盖数据准备度、平台就绪度、数据开放水平、数据流通情况、数据应用水平五大维度,选取细分指标包括数据资源目录数量、数据治理平台建设情况、数据交易中心运作情况等。
作为数据价值化领域的优势城市,赛迪顾问提到了青岛发布的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服务平台。
青岛全力打造“基础数据物理集中、行业数据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和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数据对内对外赋能。2020年,青岛公共数据开放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青岛,同样也有自己的烦恼——强却不突出。纵观各个关于新一线城市评比的榜单,青岛虽然在各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新一线城市,却排名靠后,而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之间,本就存在较大的鸿沟。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形形色色的榜单不过是基于某个具体领域而进行的评估排名,且榜单并非官方评选,权威性也大打折扣,因此青岛并不能妄自菲薄,还是要找准发力方向,精准施策。
毕竟,贵为经济第三大省的龙头,青岛理应展现更大作为。
3
稳住新一线与晋升一线
图片截取自:赛迪顾问
济青虽然此次双双入列新一线,但下一阶段的目标却不尽相同。
曾经上演“出现又离开”戏码的济南,接下来的目标应该是稳住“新一线城市”的位置,并且是在各个领域稳住,而不局限于数字经济领域;青岛则要想办法实现进位争先,首先止住排名下滑的态势,并进一步晋升一线城市,就像杭州一样。
对济南而言,稳住“新一线城市”席位的关键,在于强省会战略实施的力度与效果。
今年初,济南印发《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引领作用显著提升,产业能级跃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并且,在强省会战略的加持下,济南也引进了很多行业领军企业,如何将这些企业从一座座孤岛,变为产业集群,形成聚集效应,至关重要。
再者,济南也是省会经济圈的龙头城市,而纵观此次入围的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大多都是所在城市圈的核心,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且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方能验证“新一线城市”的底色。
对于青岛,从市委书记陆治原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两次提及山东发展的龙头就可以看到,青岛的格局不该只放在新一线的层面上。
透过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可以看到,与北上广深四座老牌一线城市一同入列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的杭州,可以给青岛带来更多的启示。
数字经济是时代给杭州的一份礼物,依托数字经济的赋能,杭州紧跟发展的前沿,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领域迅速构建起了发展的优势。
但杭州在发展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同样没有忽略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赋能。在工业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半导体、生物制药等核心新兴产业领域,杭州同样也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并将足够出彩的数字经济发展经验与思路,移植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青岛近年来对数字经济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一边是城市主政者顶格部署数字青岛,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另一方面又外引“强援”,不仅赴成都、深圳考察,针对“数字城市建设”深度取经,还联手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以“外脑”之力,筑数字城市发展之基。
但没有一个学霸是靠抄别人作业而成功的,青岛在成为一线城市的道路上,还要更多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青岛发展的决心与信心,从来都不该被低估。而且事实证明,青岛是一座“知耻而后勇”的城市。
最后,济青同时入围本次的“新一线”榜单实际上释放了山东发展向好的信号,两座城市还是要着力唱好双城记。
正如《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提到的: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为主轴,唱响济青“双城记”,共建济青科创制造大走廊。(望海君)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新一线”城市发榜,济青再成焦点!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