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这些诗句中的‘将军’、‘飞将’、‘李将军’,说的是汉代名将李广。千百年来,文人墨士不惜用大量笔墨来赞扬飞将军—李广,可见在后世眼中,李广可谓是丰功伟绩。但是,纵观李广的一生,李广虽然打了一辈子仗,但是却没有封侯,最后自杀而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李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泰安县人 ),《史记》说其祖先为秦朝名将李信。公元前166年,即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举兵攻打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家世背景清白的人)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杀了很多匈奴士兵,于是汉文帝封其为中郎将。如果李广紧紧抱住汉文帝、汉景帝这条大腿,封侯不封侯,我不敢保证,但是平步青云是肯定的的。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吴王见主少国疑的情况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七国之乱。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李广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是,他却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这里简单说一下梁王,汉景帝的胞弟,他母亲窦太后曾一度想让汉景帝将皇位传给他,但最终被搞死了。因此缘故,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没有对其进行封赏,还将他调为上谷太守,天天和匈奴打仗,却没有封赏。后来公孙昆邪为他向汉景帝求情,汉景帝才将他封为上郡太守,离开了战争前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因其个人原因,其在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努力不能说白费了吧,但至少在领导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那些战功或多或少在领导心里差不多功过相抵了。
汉武帝即位后,有人推荐李广,说他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于是以李广为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与程不识一起将兵屯边。元朔六年,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跟从大将军卫青一起攻打匈奴,但他却无功而返。过了两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带领四千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万骑和李广一起出兵,但是在行军途中却迷路了。大军行走了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包围李广,李广带领士兵背水一战,才得以幸免。但是,李广差点全军覆没。最后一次是在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大发兵出击匈奴,李广自请出战。汉武帝认为李广年纪大了,没有答应,但耐不住李广一再请求,于是汉武帝答应了,任命其为前将军。但是,在这次战斗中,卫青让李广从东道出发,避开匈奴单于的部队。但李广仗着资格老,不停卫青的将领,领兵去攻打单于的部队,救过他的部队没有向导,迷失了方向。卫青于是与单于部队战斗,因没有用李广部队,于是单于逃跑了。我们都知道,重要的失利肯定要追究责任,结果这个李广血气还上来了,拔剑自刎了,估计也是为了留一个好名声吧,不然等班师回朝,皇帝陛下追究起来,他的家族可能就要收到牵连了。
后世所写的夸赞李广的诗句,估计是自认为怀才不遇,借李广难封,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一传十十传百,后世百姓就渐渐崇拜起李广了。中国古代文人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自认为有才能,没有得到重用,就去写诗发泄,从不会自我反省。汉武帝都能重用一个公主府的骑奴,你李广的家世还不比卫青好?倘若你真有才能、战功,怎么会李广难封?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