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

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

9月10日下午,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黑石集团决定不就收购公司股权作出要约。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

这次终于尘埃落定了。

只不过,结局让潘石屹失望了。

一起简单回顾此事件的一波三折:

6月16日晚,黑石宣布将以每股5港元的价格要约收购SOHO中国约47.3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91%,要约的最高对价236.58亿港元(约30亿美元)。

该收购价格于最后交易日6月14日收市价每股3.80港元溢价约31.6%。

受收购事项利好,次日SOHO中国股价大涨,最高曾触达4.78港元/股。

如果完成收购,黑石将持股54.93%并取得控制权。黑石表示,一方面将维持SOHO中国上市地位、主营业务和管理团队保持不变,继续聘用现有员工;另一方面会提名新的执行董事,在进行详细考察和战略规划后,制定业务发展方针,利用公司资源在中国进行扩张。

7月6日,SOHO中国公告称,其将延迟寄发综合文件有关此前黑石要约收购事项。已向执行人员申请同意,而执行人员已表示有意将寄发综合文件的最后期限延长至先决条件达成或(如能豁免)获豁免后七日内或2021年12月31日(以较早者为准)。

8月6日晚,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要约方已于周二收到通知,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对要约方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

黑石为何放弃收购呢?

公告中写的是: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双方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

我们猜测,收购终止可能受两大方面影响:

第一,SOHO中国的基本面有点惨,黑石不想当接盘侠了。

之前的文章中提及过,2018年至2020年期间,SOHO中国的营收虽然从17.2亿增长到21.9亿元人民币,但净利出现大幅下滑,从2018年19.5亿下降到2020年的5.4亿元。2020年净利较2019年同比下降超过58%。经营现金流更出现了连续多年为负数的惨状。

在8月19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SOHO中国营收8.05亿元,同比下降44.59%;毛利约为6.59亿元,同比下降约18%。净利润倒是增长了67%,达到3.43亿元,意外吧?别高兴的太早,原因在于报告期内SOHO中国投资物业评估增值约为2.89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值为零,也就是说,净利润的数值要被打个大折扣才行了。

再看资产,自2013年后,SOHO中国就鲜有新增土储。潘石屹清仓式出售,不断变卖资产套现。从2014年到2019年这五年时间内,潘石屹夫妇已通过出售资产套现超300亿元。

尽管黑石对中国长线经济发展以及国内一线市场充满信心,但由于SOHO中国近年的表现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黑石想要盘活SOHO中国恐怕并不是单靠“信心”就能解决的。

第二,国内监管。

《外商投资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应当依照反垄断法的规定接受经营者集中审查。

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黑石集团2020财年营业收入约395.6亿元人民币,SOHO中国2020财年营业收入为21.92亿元,证明了这一收购符合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

反垄断大年被立案审查,监管趋严,利剑悬顶,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故事讲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

SOHO中国一次又一次狼来了的表演,我是有点厌烦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黑石放弃收购SOHO中国,潘石屹梦想告吹,又是狼来了的戏码?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