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

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

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辛弃疾的一首词,"斜阳草木,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个寄奴,就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出身没几天母亲就死了,父亲请不起乳母,一度打算将刘裕抛弃,幸亏亲朋好友伸出援助之手,刘裕才得以活命,因此取名“寄奴”。

刘裕从小家境贫寒,后来加入北府军。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开始,他镇压了国内的孙恩起义,消灭了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分裂势力,使南方出现了一个百年未见的统一局面;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用月阵击溃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恢复洛阳、长安两个都城。凭借其伟大的军事功绩,他得以接管东晋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永初元年(420年),刘禹取代晋朝自立为帝,国号为“宋”。执政期间,他励精图治,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的李贽称之为“定乱代新之君”。

宋武帝刘裕武力值惊人,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记载:“刘裕使将数十人战船,遇敌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奋力砍数人……大呼逐之,敌皆走,裕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击之,大破之,斩获千余人。”

文治水平刘裕也是我国史学研究盖棺定论的改革家。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整顿吏治。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

二、重用寒人。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赵伦之等。

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 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

四、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五、加强中央集权,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亦削弱强藩,集权中央,于是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另刘裕为防外戚乱政,下令有幼主的话都委事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六、轻徭薄赋,刘裕即位后,免去了一些苛捐杂税,“蠲租布二年”,使百姓能多少减轻一些负担。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也能及时制止,规定“荆州府置将不得过二千人,吏不得过一万人;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

七、废除苛法,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八、振兴教育,刘裕虽然是行伍出身,却能注重学校教育。他认为东晋末年以来,“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训诱之风,将坠于地”。于是下诏要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振兴学校教育固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但它在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刘裕四十岁才开始崭露头角,最终成就帝业,他的功绩可以称得上是南北朝第一人,可惜没能完成统一大业。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为什么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人?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