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闷声的长安汽车在悄悄发财?|畅谈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闷声的长安汽车在悄悄发财?|畅谈”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闷声的长安汽车在悄悄发财?|畅谈
文 | 金融街老李
长安汽车今年一直在闷声发大财。
资本市场有个规律,天天在外喊话的,大多是赔钱赚吆喝,低调搞研究的,大多是闷声发财的。长安汽车属于后者,用尽浑身解数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淘金,9月6日,长安汽车第二代CS55PLUS上市,售价10.69万-12.19万,从8月5号预售至今,订单已经突破两万大关。
看到CS55PLUS,老李马上想到了当年的CS55,2017年上市的CS55用了半年的时间销量便突破了10万大关,仅仅过了三年,长安汽车便推出了CS55PLUS。实际上,汽车行业很少有企业三年就换代一款车型,从CS55到CS55PLUS,产品变化是巨大的,但变化更大的是长安汽车。
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过去的几年,长安汽车发生了啥?长安汽车在二级市场的汽车板块为何独树一帜?面向未来,长安汽车往哪儿走?
从“PLUS计划”到“UNI”计划
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终究是产品力的竞争,长安汽车这一轮的飞跃本质是产品力的飞跃。
过去的三十年,BBA之间的竞争是产品到品牌的竞争,今天的中国品牌也符合这个规律,从长城到吉利,从吉利到长安,中国车企之间的竞争都是围绕产品打响的。
2017年之前,长安汽车经历了一轮产品高峰期,以逸动为代表的轿车和以CS系列为代表的SUV将长安汽车推向了一个销量高峰,2017年后,随着竞争对手产品力的提升,长安汽车的发展逐渐慢了下来,但是久经商战的长安汽车高层敏锐捕捉到了其产品周期问题。
在2018年的北京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发出了“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的声音,宣布长安汽车开启第三次创业,重新思考用户在哪儿,技术在哪儿,长安汽车将如何自我突破、变革创新。也是在这一年,长安汽车宣布要在2025年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
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是围绕产品变革,向科技企业转型,主要包括两大攻势,第一是将长安原有产品进行升级,即“PLUS”计划,在原有产品体系技术上,将每一款长安汽车产品进行全方位升级,本次发布的CS55PLUS便是“PLUS”计划的一部分。
第二是打造长安V标的高端产品UNI序列,拓展新人群,顾名思义,UNI取英文“Unique”前三个字母,中文名为“引力”,UNI的使命其实是在长安经典产品基础上,拓展新的用户圈,以产品独特DNA,吸引一部分新的用户。
老李的朋友参与制定了长安的第三次创业规划,其产品变革从制定目标到路径实施,仅仅用了2年时间,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火爆全网的长安汽车“PLUS计划”项目组过百万的年终奖发放。
在两大计划中,长安汽车的实施路径也略有不同, “PLUS”计划主要是通过对此前已有的轿车和CS系列SUV产品进行全新设计、搭载蓝鲸动力总成和智能科技系统,实现产品力提升。“UNI”计划则是打破原有体系,以新理念、新造型、新技术开展的高端化尝试,整个UNI系列产品造型科幻,搭载了包括L3级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诸多新科技,号称“未来科技量产者”,通俗点讲就是,这个系列的产品成功了就是爆款,不成功便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长安汽车两大产品变革计划都成功了,CS75系列上半年累计销量17.4万辆,同比增长58.9%,其中CS75PLUS销售12.8万辆;逸动PLUS销量9.1万辆,上半年持续保持月销1.2万辆以上。
UNI序列的UNI-T、UNI-K两款车已经上市,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UNI-T销量已达到万辆水平,后续产品UNI-V也即将跟进,未来,UNI系列还将推出3款以上的新车型,这么高频的产品推出,在很多研究员看来,UNI不单单是一个高端产品序列,而是再造了一个长安。
在汽车行业,仍然是销量即王道。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老李合伙人经常讲,当波谷来临的时候,波峰就不远了。这句话用来形容长安汽车也非常合适,从2017年到2019年是长安汽车的低谷期,销量连续三年下滑,而后在新一轮的产品攻势下,长安汽车迎来了增长周期,销量筑底反转,而不是反弹。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老李团队就一直在研究长安汽车,研究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长安汽车在2020年已经筑底反转,二是从产品周期角度看,长安汽车应该进入了增长期,过去的一年是一边研究一边布局,但一直到了去年下半年才有收获。
今年长安汽车股价也有不错的表现,股价的预期实际是通过业绩反应的:
从销量数据看,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实现销量120.1万辆,同比增长44.5%,市占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重回国内汽车集团销量第四,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6.0万辆,同比增长68.3%,重回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第一。
长安汽车周K线
从财务指标看,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为567.85亿元,同比增长73.22%,归母净利润为17.29亿元,同比降低33.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增加128.3%;其中,2021Q2实现营收247.58亿元,同比增加16.7%,扣非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扭亏。
长安汽车的各项财务指标中,除了归母净利润,全部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长安汽车也在今年上半年财报发布中,提到了归母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去年上半年出表长安新能源、出售长安PSA股权等非经常性损益扰动,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长安汽车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28.3%,也是一个非常好看的数据。
二级市场最期望看到的是企业不停地“折腾”,只有折腾才能走出周期,才能有新的预期,长安汽车就是众多国资车企中,最喜欢“折腾”的企业。从“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开始,长安进入全方位的改革期,涉及公司治理、品牌重整、产业链重塑等多个层面,企业的改革战略直接决定了二级市场的筹码。
改革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如同当前的“共同富裕”计划,老李认为长安过去两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便是解决了“人力问题”。
在产品升级的同时,长安汽车一直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打造“小总部+事业群+共享平台+孵化创新”的新型组织架构,成立软件科技公司、先期技术中心、前瞻技术研究院,以项目跟投、递延奖金、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等多种激励措施并行,形成战略科技组织力量,说白了就是,多分给员工权益,让大家投入热情。
在资本运作方面,长安汽车将开放技术项目清单、打造创新孵化器、探索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方式,以创新包容的态度,向实现新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迈进,通俗一点讲就是调整资本配置,盘活国有资产。
在品牌布局方面,长安汽车今年终于完成了2018年宣布的四大品牌,包括阿维塔科技、长安汽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
在产业链方面,长安汽车公布了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和智能互联“北斗天枢计划”,一直关注长安汽车的朋友会发现,过去长安汽车每一次战略发布会,其都进行了“宏大叙事”,显示出改革的决心,而后便没了声音。
老李认为,面对变革的市场,长安汽车高层的策略是正确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在国有体系下,赔钱赚吆喝对二级市场没有用,无论怎么宣传,大家都认为在国资体系下,会有一定的舒服,而闷声发大财才是打动二级市场的最好方法,真金白银都在销量和财报里,大家自然都会跑来买。
围绕这个策略,长安汽车今年的经营实施路径很简单,就是聚焦销量规模、市占率,进而提升利润,幸运的是,长安汽车这些目标都实现了,不少机构在二级市场也赚得盆满钵满。
持续性创新是源动力
看一家企业在二级市场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短期是看技术面,很多朋友一直乐此不疲,长期则是看企业的基本面。
对一家车企来说,其基本面最核心的主要是技术、产品和品牌运营,每一个大方向,又可以拆分布局。
长安汽车在技术方向上布局了很多,但宣传的声量很小,老李也是从去年深入研究才发现,长安汽车的技术储备超过民营企业。
架构是一个汽车公司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基础,长安汽车这两年一直布局架构,不经意间,形成了“CHN+SDA+方舟”的三大平台架构体系,覆盖大中小型、以及多重动力系的平台化能力,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围绕这三大平台,将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这是任何一家新势力都做不到的,架构的力量又一次被体现。
二级市场最期待的是CHN架构,因为其集成了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在整车集成、软件科技和电池领域的优势,未来三年,基于该平台,长安将开发轿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态的新物种,共11款全新产品,也就是说,新架构将不仅用于阿维塔科技,还将覆盖其它品牌,这个策略让大家很快联想起了吉利的浩瀚架构。
除了CHN架构外,长安汽车还升级了两个原有架构,在新能源领域,将原有的三套纯电底盘EPA0(入门级后驱)、EPA1(中型前驱)和EPA2(大型四驱)整合升级成了SDA平台架构,主要打造经济型产品。在燃油车领域,长安汽车将升级原有的方舟架构,动力提升30% ,能耗降低30% ,实现从ICV向HEV、REEV、PHEV等多种电气化动力升级。
坦率地讲,架构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新势力很少提,用户也看不懂,所以大家弱化了对架构的认识。一家车企从0到1,最重要的是产品,不是架构,比如蔚来、理想和小鹏过去基本不提架构,因为这不是它们的优势,企业从1到10,最重要的则是架构,没有架构打造不出多品类产品,也无法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
老李前段时间和很多研究员探讨长安汽车,很多研究员给出了相比上半年不同的观点,过去大家一提长安汽车,主要会想到体制原因限制公司发展,现在大家都在思考,体制是否会变成其发展的加速器,变化的关键点在于新品牌——阿维塔科技。
长安一直控制阿维塔科技的传播节奏,其研发和产品推进速度非常快,据老李了解,长安汽车的高层对“期车”一直抱有意见,期望以阿维塔为契机,为行业打造“发布即上市”的氛围,提高用户体验。
阿维塔的产品开发节奏也印证了这个事实,其首款车型E11样车在今年上半年已经下线,定位为高端中型跨界SUV,定价30万左右,与Model Y、ES 6等竞品形成竞争,阿维塔的产品预计在年内正式发布,发布即上市,所以在今年的Q4,叠加“PLUS”计划和“UNI计划”的销量释放以及阿维塔的发布,长安汽车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将非常有想象力。
长安汽车的风险在于“芯片短缺”,老李在之前文章提到,长安由于芯片采购比较分散,芯片短缺问题较为严重,所以在今年Q4,芯片短缺问题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长安品牌的销量释放,而阿维塔的销量则直接取决于华为的供应能力,华为也到了为过去的“豪言”买单的时候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闷声的长安汽车在悄悄发财?|畅谈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