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20年前的追星为何这么美好?就像是和偶像谈了场简单的恋爱般热烈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20年前的追星为何这么美好?就像是和偶像谈了场简单的恋爱般热烈”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20年前的追星为何这么美好?就像是和偶像谈了场简单的恋爱般热烈
曾几何时,追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哪怕只是单向奔赴,哪怕这种奔赴没有尽头,但就是让人乐意去做。
但,那已经是20年前才会有的事了!
那个时候,当明星的门槛是很高的。
没有作品,根本出不了头。
想当主角可以,先去跑几年龙套再说吧!
最早那批天王天后,几乎都是歌唱比赛的冠军出来的。
当年会哼的歌,现在一样能唱出来。
哪像现在的这些顶流,贷款发歌这种奇葩操作都做得出来。
20年前的追星,真的好简单。
学生时代,肃静的校园里,几个人围成一圈,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名字。
今天可能喜欢王菲,明天可能就变成王力宏的fan了。
男生轻易猜出班里女生喜欢的明星类型。哼,她们就喜欢长得好看的,天天围着谢霆锋的海报大呼小叫。
肤浅!
他们对此很是看不上,心里总在吐槽,哪有刘德华好啊!
刘德华才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有些男生对他的痴迷已经到了宗教般疯狂的地步。
有人把刘德华《旺角卡门》里中弹倒地后抽搐的动作都学得惟妙惟肖,甚至还会比谁学得更像。
各种模仿是避免不了的。
包括染头发。
在那样一个略微保守的年代里,有男生省下了自己的早餐钱,去染了一个半花白的头。新的一周后,班里的死党见到他,说你好像香港的一个明星。
预见自己的目的快达成后,该男生急忙问,哪个?
死党回他,像开车飞跃黄河的柯受良!
遂,梦碎,速黑!
(估计是当时参演港片多的原因,其实他不被归为港星行列)
追星的风潮变得明显起来。
只专情一个明星的,房间里贴满了偶像的海报,同时还鄙视那些一次喜欢多个明星的人。
追星族的概念开始出现。
当时各个年轻人都想快点摆脱时代赋予的老古董味,新潮的追星成为了最快速的方式。
了解明星的过往就没人说你古板老旧了,瞬间对你刮目相看!
渐渐地,有人戏称“追星族成为了我国的第57个民族”!
为偶像花钱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的原声磁带也就10块8块的,发烧友多买了几盒,父母的怒火就已经起来了。
收集海报也要3块钱一张,敢为演唱会氪金的人,要么是家里条件不错的,要么就是死忠粉那一类。
不过,达到几百、几千这个金额数的话,都会被归为疯狂追星。
但,结果是值得的,因为那个时代有着一批值得推崇的偶像明星,张国荣,周润发,刘德华,梅艳芳,苏有朋……
粉丝的爱,不会是单向奔赴。
他们的偶像也因为这种热爱而在着急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求匹配得上这份爱!
能达到这种双向奔赴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明星没有太把自己当回事!
所以,那个年代的追星,很简单。磁带,CD,海报,演唱会和电影即可,形成了一个理性消费的追星方式。
极端追星的也有,但都是个例,比如杨丽娟事件。
但更多的人,还是保持一种简简单单的喜欢,抄歌词,收集明信片,哼着歌过完了每个青春的夏天,然后进入下一个下雪的季节。
因而,在那样一个追星美好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当年的偶像就代表着他们的青春。
被刻在偶像的歌曲里,电影中,当然还有那些旧海报和那堆发黄的明信片……现在想起,偶尔挥之不去。
这些,都是当下这批年轻追星族体会不到的美好。
因为当下的饭圈整治,他们的崩溃是伴随着一次次的警方通报,回不去了,“我的青春喂了狗!”
看着自己死命追过、砸钱养过的偶像塌房成这样,年轻一代们,会难过到哭泣吧?
但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20年前的追星为何这么美好?就像是和偶像谈了场简单的恋爱般热烈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