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炒菜用的油,很多人可能都吃错了!今天一起讲清楚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炒菜用的油,很多人可能都吃错了!今天一起讲清楚”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炒菜用的油,很多人可能都吃错了!今天一起讲清楚
曾经
“油多不坏菜”
“炒菜多放油”
“油少没营养”
似乎油放得越多越好
大家喜欢吃的
水煮肉片、鱼香茄子、烤肉……
都是“油光光”的
调查显示
我国居民人均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2.1克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烹饪油摄入25-30克,而42.1克超出了推荐量接近40%!
油食入过多可能引起肥胖、
“三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
还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甚至引发心脏病和脑卒中
怎么预防呢?减少用油是关键!
一图读懂如何减油
另外,科学用油也同样重要
家庭用油,要避开这4个误区哦!
误区一
买一大桶油慢慢用
有些家庭为了省事,喜欢购买超大桶的食用油用上很久。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开盖植物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氧化酸败,如果储存不当,会引起变质、变味,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健康建议
选购家庭成员数合适包装的食用油,最好能在2-3个月内吃完。
注意避光、低温、密封贮藏。
误区二
选择“风味十足”的土榨花生油
许多家庭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土风味”,选择小作坊的土榨花生油。然而一般小作坊卫生环境较差,没有除湿控温等防止原料霉变的设备,霉变花生在选料环节不能被有效筛选去除,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B1(AFB1)。
AFB1摄入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长期摄入或短期大量摄入都可能导致慢性肝损伤,甚至诱发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健康建议
选择正规场所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物油,看包装上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外包装必须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商标、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缺少上述任何一项的产品都不建议购买。
误区三
油温过高的爆炒和煎炸
油冒烟了才下菜,爆炒掂锅“玩出火”,似乎是一些人展现厨艺的一种玩法。然而,油温过高可能导致油脂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过高的温度也会破坏油脂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E、D,导致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不饱和脂肪比例越高的油脂(比如橄榄油)越不能用于高温加热,除了营养价值的损失,还更容易产生醛类等有害物质。
健康建议
尽量选择蒸、煮、炖、焖以及快炒的方式烹饪,避免煎炸或高温爆炒。
快炒讲究“热锅凉油,急火快炒”,即锅热充分,再放油,油温7-8成热(在180-220℃)时下菜。要在油还没有冒烟的时候放菜。
误区四
反复用油
一些家庭会把煎炸过的油存起来下次炒菜时使用。这样其实有很多健康隐患:
煎炸过的油不免带有焦黄的食物残渣,反复使用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种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煎炸过的油再用来炒菜时,除了粘度加大,起泡多,烟点会降低,产生挥发性物质,例如丙烯醛,已被确认是油烟中增加肺癌发生风险的因素之一。
健康建议
煎炸过的油就不要再用了!
当然,食用油有很多种
对烹调方式也有要求
附上各类食用油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记得做什么菜,用什么油啊!
来源:广东疾控
来源:广东疾控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炒菜用的油,很多人可能都吃错了!今天一起讲清楚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