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课后延时服务正式运行,家长慌,学生饿,老师累,各有所感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课后延时服务正式运行,家长慌,学生饿,老师累,各有所感”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后延时服务正式运行,家长慌,学生饿,老师累,各有所感
文 | 小姐姐教育日记(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9月份开学后,各个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都进入了运行正轨中。
在双减政策还未落地前,早早放学的学生尚且能在课外辅导班中消磨几个小时无人照管的时光,还能得到“开小灶”的机会,但在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后,家长与补习机构的双赢局面无疑成为了历史。
为学生减负固然是好事,但骤然减轻的学习强度与提前的放学时间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双上班族”的情况下,完成减负的学生面临的就是放学后无处可去的尴尬处境。
对此,有关部门特意推出了“5+2”的学校课后延迟服务,放学后无人照管的学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参加时长在两个小时的“学校辅导班”。
此消息一出就迅速赢得了一片叫好,但当课后延时服务正式投入运行时,大家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课后服务正式运行,家长慌,学生饿,老师累,各有所感
在“996”、“007”与双减政策“撞车”的背景下,课后延迟服务的出台,无疑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长与学生的压力,将减负政策的本意发挥到了最大化。
如同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一般,即使课后延时服务已经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便捷化,也依然并非“十全十美”,隐藏在一片叫好声中的,还有这些问题。
家长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保证?
毫无疑问,课后延时服务的运行,受益最大的就是家长。但在为家长分担了通勤压力的同时,延时服务的一系列隐患也让家长分外忧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关键的成长阶段,两个小时的延时服务,虽然能解决他们在课堂上留存的知识问题,但过长的学习时间也对他们的学习耐性是一种考验。
出于学校规定,老师在延时服务中起到的更多的还是辅导作用。当学习的主导权落在耐性不足的学生手中时,管束的缺乏会让他们荒废掉宝贵的辅导时间。
学生饿:就餐时间被迫推迟,晚饭问题如何解决?
对于学生而言,新增的课后延时服务,几乎将他们的晚餐时间完全占用了。
在双减政策还未落地时,家长为其安排的课外辅导机构通常会在开课前优先解决他们的晚餐问题,然后再开始辅导授课。
相比起辅导班,学校的延时服务就显得不那么“近人情”。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延长“补课”,回到家的学生们往往已经饥肠辘辘。用饿着肚子的方式来周全减负后的学习生活,虽能缓解一部分“鸡娃”家长的焦虑心理,但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健康状况亮起红灯。
老师累:工作时间再添两个小时,个人生活如何平衡?
不同于高中阶段,中小学生的年龄特殊性让授课老师肩上的教育重担更重了一些。
除去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中小学老师还要负责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照顾,一天的工作下来,早已累得不成样子。
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行,无疑让老师们的工作强度翻了个倍。
在两个小时的辅导时间里,老师们在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之余,还要照顾到其情绪,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要负责组织户外活动,这对老师的精力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对于同样拥有家庭的老师而言,在新的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后,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让自己“不那么累”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小编寄语:
在双减政策“一刀切”的减负风暴下,课后延迟服务的推行,无疑是部分学生的一剂“救命良药”。
与其在享受到现实的优惠后转而抱怨其中存在的不足,倒不如静下心来追查问题出现的根源。
一个新的政策在成立之初,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阻力与问题,家长与校方应该做的,就是全力协调,尽量缩短新政的“磨合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改造,更好的助力学生学业。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见解,共同谈论。
感谢阅读!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课后延时服务正式运行,家长慌,学生饿,老师累,各有所感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