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utxo(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的商业落地空间有多大?)

  

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的商业落地空间有多大?

  在区块链时代之前,尼克萨博就于1996年首次提出智能合约概念: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约定,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约定的协议。智能合约的基本思想是,在区块链上可以自动执行的(由事件驱动的)、以代码形式编写的合同(特殊的交易)。

  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建立以来,90%以上的合约都用于发行代币,相关商业场景的落地仍然泛善可呈。智能合约未来究竟是怎样的?这里可以看看刚刚发布消息推出智能合约的比原链Bytom。作为首个在MIT发布人工智能共识算法的公链项目——比原链Bytom,继4月主网成功上线后,又于26日发布基于UTXO模型的智能合约。

  区别于以太坊智能合约构建在账户模型上,比原链是整个区块链行业首批在UTXO模型上构建智能合约的公链,比原链同时将UTXO进行了改造和深化,使其能够支持多种资产的操作。此外,比原链智能合约采用自有的Equity语言,这是一种图灵完备,解释型的高级语言,可以方便地对比原链上的资产进行操作,并灵活地融入各种资产业务场景。

  而除合约语言的发布外,比原链还同时发布了多个合约模板,这些模板直接附带清晰的业务含义,从这些合约模板中,可以直接看到未来商业化落地的场景,并可进行更大范围的延展想象。

  币币交易合约

  通过该合约,用户可以不通过中心化的机构即可在比原链和其他人进行多种资产的交易。即通过合约锁定部分资产,只有当其他用户打入规定数量的指定资产时,才能解锁这部分资产。

  例如,在合约基础上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通过合约直接撮合想要交换不同币种不同资产的双方,成交速度快并且只收取非常少量的交易手续费。

  第三方信任机构托管合约

  该合约模板下,用户可以将指定资产打入第三方的账户,并由第三方来决定是打给指定账户或者返回原账户。第三方信任托管合约规定第三方机构只能将资产打到指定账户或者返回原账户,杜绝了第三方账户监守自盗的可能性。在商业场景落地中,可以预想到,未来可在第三方信任机构托管合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资产托管平台,通过可信第三方和合约的双重信任来保证用户资产的保管,交易和流通。

  抵押贷款合约

  即借方将所借资产,贷方将抵押资产打到同一个合约中,贷方获取借方资产,如果在某个区块高度时,贷方未能把借方的资产归还,那么借方将自动获得贷方的抵押资产。

  看涨期权合约

  在这一合约中,资产发行方可以以一定的价格售卖某种资产,购买者可以以该价格购买资产,当超过某个区块高度,该资产自动返回给资产发行方。

  从以上比原链智能合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优势:

  首先,多种具有业务含义的模板为上层构建Dapp提供了方便,不需要太多的开发量即可实现某些核心的业务过程;其次,比原链发行资产的智能合约均有模板。相较于由不同开发者自行编写,标准模板下安全风险降低很多。此外,比原链在创建智能合约时就将调用合约作为子合约纳入,日后调用的合约模板更改或出现纰漏,都不影响所有已完成的智能合约,这对于前期的智能合约而言其安全价值极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使用扩展UTXO模型BUTXO的比原链,把资产作为新的UTXO形式进行交互,不仅规避了以太坊帐户模型所存在的数据溢出等其它漏洞的出现,同时兼具灵活性、多样性及可控性。

  而对于比原链来说,智能合约的发布也标志着其核心的确定,将进一步推进项目的商业化落地。

  

以太坊代币标准ERC20、ERC223分别是指什么

  

  QUBE交易所为您解答:

  任何ERC-20代币都能立即兼容以太坊钱包,由于交易所已经知道这些代币是如何操作的,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整合这些代币。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代币都是可以立即进行交易的。ERC20让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其他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之间无缝交互。

  但其也有一些缺点。最明显的是令牌直接发送给令牌的智能合同将导致资金损失。这是因为一个令牌的合同只会跟踪和分配资金。例如,当您从钱包中向另一个用户发送令牌时,该钱包将调用令牌的合约来更新数据库。所以如果您试图将令牌直接传输到令牌的合约中,那么由于该令牌的合约无法响应,所以金钱就“丢失”了。这一缺点便是ERC223令牌诞生的原因。ERC20标准无法通过接收方合同处理传入的交易。这是该令牌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开发者一直希望改进的地方。ERC223令牌标准将向现有的ERC20标准引入一个新功能,以防止意外转移的发生。ERC223令牌标准可以防止令牌在以太坊网络上丢失。

  但是假设ERC223令牌标准能够取代ERC20成为新的标准,现有令牌的发行方需要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不管用何种方式,从ERC20转换到ERC223是不可能的,同样的,所有ERC20令牌都需要在ERC223标准下重新部署。这也意味着任何交易平台的上市都需要更新他们的信息和地址。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很少有现有的令牌被有效地转换为ERC223。

  以太坊(ethereum)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ether,又称“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称为“以太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来处理点对点合约。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间由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大意为“下一代加密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在2014年通过ico众筹得以开始发展。

  以太坊不仅是一个数据库,它还允许你在区块链的可信环境中运行程序。以太坊在区块链上搭建了一个名为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以太坊虚拟机)的虚拟机。evm 允许在区块链上验证和执行代码,为代码在每个人的机器上以相同方式运行提供保障。这些代码包含在智能合约中。除了追踪账户余额,以太坊使用相同方法将 evm 的状态保存在区块链上。所有节点处理智能合约,来验证合约本身及其输出的完整性。

  

比特币和以太坊挖矿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采用的是SHA-256加密算法发,在挖矿的时候,比拼的是算力。为了提高算力,比特币经历了CPU挖矿、GPU挖矿、FPGA挖矿和现在的ASIC矿机挖矿四个阶段,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以太坊采用的是Ethash加密算法,在挖矿的过程中,需要读取内存并存储DAG文件。由于每一次读取内存的带宽都是有限的,而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又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有质的突破,所以无论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效率,内存读取效率仍然不会有很大的改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坊的Ethash加密算法具有“抗ASIC性”。

  加密算法的不同,导致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挖矿设备、算力规模差异很大。

  目前,比特币挖矿的、设备主要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ASIC矿机,单台矿机的算力最高达到了110T/s,全网算力的规模在120EH/s以上。

  以太坊的挖矿设备主要是显卡矿机,专业化的ASIC矿机非常少,一方面是因为以太坊挖矿算法的“抗ASIC性”提高了研发ASIC矿机的门槛,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太坊升级到2。0之后共识机制会转型为PoS,矿机无法继续挖矿。

  和ASIC矿机相比,显卡矿机在啊算力上相差了2个量级。目前,主流的显卡矿机(8卡)算力约为420MH/s,以太坊全网算力约为230TH/s。

  从过去两年的时间维度上看,比特币的全网算力增长迅速,以太坊的全网算力增长相对缓慢。

  比特币的ASIC矿机被几大矿机厂商所垄断,矿工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以太坊的显卡矿机,比特币价格虽然也有专门的矿机厂商生产制造,矿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DIY,从市场上购买配件然后自己组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