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得宝区块链(欠薪、裁员,宝能陷入阶段性“困境”)
2020年,钜盛华短期借款金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26。59亿元、167。49亿元,合计294。08亿元,而货币资金为61。13亿元,没能覆盖短期债务,或面临资金难题。
来源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本刊记者/孙晨
多个业务板块欠薪、裁员
继年初裁员之后,宝能汽车开始了第二批裁员计划。
据未来汽车日报,宝能汽车自7月22日开始进行第二批裁员,规模将比第一批规模更大。根据报道,宝能汽车年初的裁员过程中制定了30%的裁员比例,但实际离职率高于这个比例,其中采购部门和工艺部门的离职率高于50%。
据宝能员工透露,“汽车板块从年前的23000人左右裁到了现在的8400人左右,且目前仍在以每周裁几百人的速度持续,裁员比例超过了65%。”
针对上述消息,《经理人》杂志致函向宝能汽车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暂且撇去上述裁员不谈,仅最近一个月,就有多地的宝能汽车员工在领导留言板平台投诉公司拖欠工资、社保、公积金等等。
8月3日,深圳宝能汽车员工称6月份的工资至今(8月2日)未发放,其他员工也未发放6月工资,且公司欠缴今年1-6月的公积金,而公司至今没有给出回复。
无独有偶,8月15日,深圳宝能汽车员工(已离职)称公司拖欠6月、7月工资,同时欠缴相应月份的公积金,请求市场讨回劳动所得。(注:宝能汽车的《员工手册》约定每月12日发放上个月的工资。)
深圳宝能汽车之外,广州宝能汽车、西安宝能汽车,昆明观致汽车、上海观致汽车等也存在上述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某用户称绵阳宝能观致汽车执行了一场汽车试乘试驾活动,包括垫资采购、物料租赁等服务,宝能观致应支付16106。8元,但以没钱为由未支付。
需要指出的是,宝能集团旗下的其他业务板块也出现拖欠薪资、拖欠员工社保的情况。8月14日,就职于西安宝粤隆商贸有限公司(宝能旗下)的员工称公司未发放6月、7月工资,公司没有给出说法。
此前春节前后,媒体报道称宝能集团各大板块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20%~30%。同时,宝能集团各板块下所有员工的社保已停缴,年终奖取消。彼时,宝能回应称该信息不实。
如今,从汽车板块再到生鲜板块的员工纷纷投诉宝能拖欠工资、未缴社保、公积金等问题,说明宝能集团自身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难题。
6月15日,宝能集团与广州开发区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广州开发区将向宝能汽车战略投资120亿元,但该消息并没有得到祝福,宝能员工反而在评论区中集体讨薪。
在社交平台脉脉上面,有消息称,宝能员工6月工资和7月26日之前签的协议经济补偿款将于8月31日前发放,7月份工资暂无任何通知。
深陷阶段性“困境”
“万宝”之争后,姚振华赚得盆满钵满,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宝能系大笔套现万科A 股票,实现约300亿的利润。手握大笔资金的宝能,通过收购观致汽车、长安雪铁龙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制造是“烧钱”大户,从收购股权、买地建厂、大量招人都需要宝能支付大量的资金,然而,巨额投入所取得的效果却是不佳。
乘联会数据显示,观致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为4380辆,以观致7 车型13。5万元/辆(中间值)计算,则收入为5。91亿元。
按照宝能汽车今年15700位员工(取23000与8400的中间值),7000元/月计算,则每月支出金额为1。1亿元,上半年支付员工的薪酬约6。59亿元,远远超过收入,再加上其他成本,比特币交易比如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研发成本等,宝能汽车显然是处于巨亏当中。
若是算上此前投入的大量资金,宝能汽车的亏损金额是超乎想象的,而宝能生鲜等其他业务也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所以就连家大业大的宝能集团也没法再继续支撑下去,才会有了上述拖欠薪资、未缴社保、公积金的情况。
当企业出现欠薪的情况,意味着企业面临着资金难题,这点对于宝能集团也不例外。
7月26日,中国民生信托-至信651号宝能投资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布了第一次临时公告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本应于7月26日向中国民生信托支付本金及利息合计21。16亿元,但中国民生信托截至7月26日17时整尚未收到足额贷款本息。即宝能集团造成造成违约。
此前6月30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对钜盛华(宝能控股公司)及相关债券的跟踪评级报告,将钜盛华主体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列入信用观察名单”,钜盛华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维持“AA+”。或许是提前得到了内幕消息。
事实上,宝能正在自救。
3月19日,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因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减持华侨城股票,截至7月23日,两大公司累计减持股票达80,473,699股,减持均价9。34元/股,共套现7。52亿元。
8月9日,质押权人平安证券将钜盛华孙公司中山润田持有的并质押的中炬高新170万股以32。5元/股的价格,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在质押的股票遭到减持之前,中山润田还于8月4日补充质押164万股的中炬高新股票,如此情况下,质押权人还减持股票,或许是对中炬高新的股价信心不足。
根据钜盛华债券2020年度报告,钜盛华资产、负债金额分别为5259。66亿元、4309。7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1。94%,同比增长1。60%。货币资金为61。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0。40亿元下滑了78。95%,而其短期借款金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26。59亿元、167。49亿元,合计294。08亿元。
对比2019年,钜盛华的短期借款金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96。42亿元、100。8亿元,合计197。22亿元,同期的货币资金为290。40亿元,货币资金足以完全覆盖短期负债。
2020年,钜盛华的货币资金显然不足以覆盖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偿债能力压力巨大。此外,从宝能集团多个业务板块欠薪、裁员进行分析,2021年的财务状况或许将会进一步恶化。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0年末,钜盛华其他应收款(为关联方满足日常经营所需而产生的临时拆借款,及发行人与非关联方形成的往来款)达到 923。60 亿元,主要为应收关联方及非关联方非经营性往来款项。同时,钜盛华及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493。25亿元。
此外,钜盛华及前海人寿股权出质较为频繁。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钜盛华股权出质有效次数共57次,其中2021年股权出质次数为17次,而前海人寿有效股权出质共21次,其中2021年股权出质次数为5次。
可见,宝能系面临着较为紧张的资金问题。
对此,8月8日,在宝能集团青年干部座谈会上,宝能实际控制人姚振华针对宝能“当前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问题表示,疫情的反复、经济的波动,对不少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宝能也遇到了阶段性困难,但属于发展中的困难,而且总量不大,在可控范围内,宝能有信心、有能力、有举措快速解决当下问题。
宝能集团能否走出阶段性困境,《经理人》杂志将持续关注!
","content_hash"!"2e17a63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