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

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清道光《辉县志·古迹·竹林》载:“竹林,在县西南六十里,晋七贤游隐处。旧属河内,元以山阳县并辉州,今属辉县。”《辉县志·正祠·七贤祠》载:“七贤祠,一名七贤观。一名尚贤寺,在县西南山阳镇。晋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同为竹林之游,号‘竹林七贤’,后人立祠祀之。康熙十八年(1679),知县陈谟重建。今名竹林寺。”《辉县志·古迹·七贤堂》载:“七贤堂、在竹林寺内,祀晋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

唐朝诗人朱湾曾游竹林寺和苏门啸台,凭吊怀古,触景生情,做《七贤堂》诗一首:“尝慕晋高士,放心耽沉冥。湛然对玉壶,土木为我形。下马觅陈迹,披榛诣荒庭,相看两不言,犹为醉未醒。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同心不共世,空见苏门青。”

上述“竹林寺”、“七贤祠”、“七贤堂”,均在辉县市区西南30公里吴村镇鲁庄村西北500米处。竹林内还有泉水一道,泉水清冽,常年不断,和竹林寺相映成趣,甚为幽雅。寺周围原是茂林修竹,风景优美。因此竹林七贤常在此遨游,饮酒赋诗,谈天论道。可惜在1945年时惨遭破坏,原有建筑不复存在,只留下空旷遗址一处,泉水一泓和竹林一片。

图片来源▲4123作文网

不过,名人原迹虽已不存,但竹林七贤的传奇事迹却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至今人们谈论起他们,仍然是津津乐道,意犹未尽。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名士的总称。他们分别是嵇康(魏朝谯郡人,今安徽宿县)、阮籍(晋朝陈留人、今河南尉氏县)、山涛(河内怀人,今河南武陟县)、向秀(河内怀人,今河南武陟县)、阮咸(阮籍之侄子)、王戎(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刘伶(沛国人,今安徽潍溪)。

魏晋年间,朝中的曹氏与司马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权夺利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竹林七贤党附曹氏。最后曹氏失败,竹林七贤对于司马氏诛除异己,杀害“名士”,弑君篡权,标榜名教,很是蔑视和不满。但他们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便谈说玄虚,政治上不明确表示是非,却用猛烈抨击名教和蔑视礼法的行为,对司马氏假奉名教表示抗议。这样,无形中形成地主阶级的一个派别,成为揭露儒家礼法名教虚伪和反动的一股强劲力量。

图片来源▲芝麻开门收藏艺术网

竹林七贤的最初聚合,发起于曹魏皇帝连续被废被杀、改朝换代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浓厚的时期。当时有不少名士对此局势愤慨之极,想反抗又怕招来杀身之祸,无处泄愤,只好与知己朋友在一起,借酒浇愁。其中就有阮籍,阮籍有个怪脾气,人们称他为“青白眼”,是说他非常鄙视虚伪庸俗而标榜礼教的人,一遇这种人,就把眼珠一翻,整个眼球就变成白色,用白眼表示厌恶;要是遇到他所器重的清高率真的人,就两眼正视,整个眼球就成黑色,乌黑明亮的眼球闪烁于眼眶之中(即所谓青眼)。因此,人们从他的“青白眼”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来客的好恶。早在公元254年的时候,阮籍的母亲去世,许多人都去吊唁。有一个名叫嵇喜的人,去想阮籍问好,阮籍早就知道他是一个官迷心窍的人,马上报之以白眼。嵇喜讨了个没趣,气冲冲地回家,告诉了他的弟弟嵇康。谁知嵇康一听,知道阮籍的脾气正好和自己合得上,高兴地抱着琴带上酒,跑到阮籍家中去。阮籍见了嵇康,喜从心起,马上以青眼相迎。从此两人便结成了好朋友。

在阮籍和嵇康结识以前,嵇康和山涛很要好,阮籍和王戎很要好。这么着四个人便经常在一起。后来向秀、刘伶以及阮籍的侄子阮咸也参加进来。从公元255年开始,这七位名士便经常在竹林里携手共游,开怀畅饮,高谈阔论,人们称之为“竹林七贤”。

来源:《共城史话》 张有新 著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辉县文化|你知道竹林七贤说的竹林在哪吗?不是百泉!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