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

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

11年前,中国比亚迪和德国戴姆勒与50:50的股权比合资成立了腾势汽车。

用2021年的目光来看,两家车企斥巨资跨国成立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创举。而腾势作为首个中外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既是比亚迪第一次冲高,也是戴姆勒作为世界级企业,能够预测到百年汽车行业将迎来大变革的嗅觉体现。

但无奈10年前的比亚迪还是被大家“笑话”的汽车品牌,而腾势汽车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都不尽如人意,导致腾势汽车一直不见起色。尽管从2019年起腾势品牌交由奔驰运营,但后来的腾势X哪怕是在奔驰的展台亮相,在奔驰的展厅进行销售,但其“换标比亚迪唐”的出身致使它无法扭转颓势。

而当时间来到今年第二季度初,业内已经有消息称戴姆勒内部希望终止腾势项目,不再对此项目进行投入。倘若该消息属实,从戴姆勒放弃腾势这个混血儿的那一刻开始,这个被王传福看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便等同于在无形之中宣告失败。

值得肯定的是,有了一次失败经历的戴姆勒,并没有因此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念头,反而是越挫越勇,旗下的奔驰品牌在2019年与吉利汽车共同出资27亿人民币,在中国杭州成立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这一次,又是中外车企各持股50%,又是将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为目标市场。

但不同的是,腾势是一个全新品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而智马达则是smart的化身,并且smart在全球市场都已经累积了一定的名气,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只不过累计亏损已经接近40亿欧元的smart,毫无疑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不过,吉利前脚刚成为戴姆勒的大股东,后脚又与戴姆勒合资推进smart品牌发展的节奏在不少数人看来都略显激进,吉利汽车将饼摊得如此之大的必要性也还有待调研。

但事实上,基于品牌已经多次成功收购了海外汽车品牌,以及擅长运用多品牌战略输出不同核心价值的市场经验来衡量,收复一个“小精灵”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或是小菜一碟。再者说,不管smart项目有多棘手,吉利汽车在事成之后必然能换来上等的收效,这是一盘不容错过的生意。

如此看来,人称“汽车狂人”的书福哥要教奔驰和比亚迪做事了?

smart不再smart

被吉利汽车收购两年后,全新smart品牌终于在9月6日开幕的慕尼黑车展亮相。

与smart汽车全球销售副总裁此前披露的信息一样,在车展首发的精灵#1概念车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内外饰设计部分则是交由梅赛德斯-奔驰团队操刀。

具体来看,精灵#1概念车的设计元素的确是有几分奔驰的韵味,其中不常规的悬浮式车顶彰显了smart品牌的独特个性,贯穿式的前后灯组颇有心思,内部灯腔蕴藏了不计其数的小三角形,点亮后的效果如同星河般璀璨,堪称是惊艳之作。

内饰方面,无论是12.8英寸的3D悬浮样式触控屏,还是大量的圆形设计散发出十分浓郁的奔驰之味,再加上香槟金配色的点缀,精灵#1概念车营造出了轻奢的氛围。如果你不是资深车迷,我相信遮住车标后,你很有可能会将精灵#1概念车误以为是一辆奔驰。

不过,届时量产版车型并不会保留对开门的设计,整体上的炫酷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而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精灵#1概念车长宽高为4290/1910/1698mm,轴距2750mm,总体上的尺寸比欧拉好猫还要大一些。同时,精灵#1概念车还装配了21英寸的轮圈,塑造出了smart前所未有的力量感。

此外,smart官方表示不再研发下一代fortwo车型,全新smart品牌未来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smart汽车已经不再“smart”,当初驾驶轻松、泊车方便的代步工具,如今已经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摒弃了“初心”。

除了产品规划跳脱于smart品牌以往的惯性思维之外,全新smart品牌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全新smart品牌未来将采用D2C直销商业模式,到2023年年底,在国内60个城市建立200家店,其中囊括了20多个自营交付中心。全新smart精灵#1的量产版车型交由西安工厂进行生产,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销售。

与此同时,全新smart品牌打造的全新车型,今后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都交由中国西安工厂进行生产。而偌大的中国市场,则是全新smart品牌崛起的重中之重,也是促成吉利与戴姆勒合资成立智马达汽车的根本原因。

扭亏为盈,大有希望

尽管smart在2010年进入国内市场时,旗下fortwo和forfour车型的售价均有虚高嫌疑,但实际上smart品牌的营收是连年亏损。

从2000年开始,在手表商Swatch撤资smart项目,smart品牌100%的股权都归属于戴姆勒集团的19年时间里,smart品牌令到戴姆勒亏损了40亿欧元,是名副其实的“败家玩意儿”。

足见,与沃尔沃、路特斯和宝腾品牌一样,smart被吉利收购时早已经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局。因此,当吉利在两年前大手购入smart品牌50%股权时,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吉利能否在smart上复制沃尔沃的成功,别因为区区一个smart品牌伤了自己的元气。

在展开讨论smart能否复制沃尔沃的成功之前,我们不妨简单分析smart品牌久久不能走出困境的原因。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smart品牌连年亏损无非就是因为品牌的定调偏高,而且旗下车型的覆盖面积很小,致使品牌的受众市场只能局限在最冷门的超微型车当中。再加上车型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后来的smart fortwo更像是一个售价不菲的时尚单品,而不是具有高性价比的城市代步小车,最终陷入了“有钱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的尴尬境地。

因此,增大产品覆盖面积,扩大受众市场和提高车型性价比便是smart品牌走出困境,以及吉利再一次书写“英雄救美”传奇故事的关键所在。

根据全新smart品牌目前披露的产品规划,以及将中国视为最大目标市场的策略来推测,有了吉利SEA浩瀚架构的加持,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的轻奢设计和smart的品牌故事,全新smart品牌的可谓是强强联手。

相比之下,腾势品牌无论是品牌故事,还是产品竞争力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说起腾势品牌,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比亚迪,但提起smart品牌,与之关联的却是奔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smart,有着腾势品牌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以及更强的可塑性。

而值得强调的是,当smart品牌全面实现国产化之后,我希望,也相信全新smart品牌日后上市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价格优势。倘若smart届时能够足够有诚意的价格,便等同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一应俱全,在富有打造爆款车型经验的吉利汽车的把控下,smart扭亏为盈或不是难事。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全新smart终于亮相!奔驰做不好的事,吉利能行吗?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