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新篇章下的smart,以精髓换“新生”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新篇章下的smart,以精髓换“新生””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篇章下的smart,以精髓换“新生”
站在市场边缘的smart,终于在2021慕尼黑车展的前夕,完成蜕变。全新的品牌LOGO形象、产品以及销售模式,无一不在宣告着smart品牌即将掀开全新的电动篇章。然而在前行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对大家所熟悉的元素做出一定取舍,这种断舍离其实在数字化浪潮下,一直都在上演着,但在smart的告别仪式上,却莫名让人有种用自身的精髓和特性来换取“新生”的错觉。
自90年代诞生的smart,设计初衷本身是为了应对欧洲市场狭窄的街道和独立的通勤空间,不到3米的微型身段和灵活的操控,也让TA具备了一定的享乐属性。于国内消费者而已,smart是属于大玩具的范畴之中,虽实用性非常有限,但胜在个性独特和“彩蛋”情怀。可惜在这次蜕变中,smart却将这些不符合电动时代浪潮的精髓,逐一放弃。
从smart发布的全新概念车精灵#1,基本上很难看到传统smart身上的元素,甚至不夸张地说,将精灵#1的车标遮盖住,没人会认为这是一款smart,因为这款车太不像大家印象中的smart了。因为传统娇小的身躯无法承受大量的电池组,所以精灵#1“抛弃”了“小巧”属性,4290mm/1910mm/1698mm的车身尺寸,2750mm的轴距,不仅超过了smart历史上最修长的车型初代smart forfour(长度3752mm),还使其具备了4座/5座布局的车内空间。以往好开好停、小巧灵活的smart,摇身一变成为了特性不再明显的电动“新贵”。
当然,说其没有鲜明的特性也不算特别准确,至少从这款概念车精灵#1上来看,马车式对开门的设计还是非常炫酷的,被设计成星空顶的全景玻璃天窗也足够唯美,但若是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设计注定将会和量产版车习惯无缘,至少马车式对开门的设计将会老老实实的回归到传统的同方向开启方式。
smart从“旧我”迈入“新我”,自然会让不少之前的车迷们倍感失望,但这种从“玩具smart”升级至更具实用性的“电动smart”,显然要比之前更有前途和希望。不论是简洁富有设计感的外观造型,亦或精致且不失档次感的内饰设计,都非常符合如今追求潮流和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不出意外的话,smart的这次蜕变,未来将会直接和宝马MINI争夺女性消费市场。
最后:smart概念车精灵#1的量产版车型将由西安工厂生产,并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不知道换了新装的smart,未来会以怎样的身份和我们见面,骨子里是否还依旧流淌着从前的味道,让我们静待君来。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新篇章下的smart,以精髓换“新生”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