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

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近年来,合肥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民生账本”做实做细,特别是今年以来,1-7月全市民生支出598.45亿元,高质高效推进31项民生工程实施,惠及全市超900万群众,涉及教育、卫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民生保障。

院区共建医联体

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

9月1日9时许,33岁的郭冬梅来到了离家仅500米的蜀山区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已电话沟通,郭女士需要来此进行例行产检,“作为大龄产妇,检查比较频繁,而且我还患有妊娠糖尿病,不过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咱们中医院来的产科专家坐诊,省去了前往大医院排队就诊的麻烦不说,对于日常检查报告还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群给予及时解答,真是太方便了。”郭冬梅兴奋地说道。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的医联体。

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托管运营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院每周都会精心安排30余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中医专家到社区坐诊,通过专家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双方共建的医联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一体化,一张就诊卡既可以在总院使用,也可以在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同时两地实现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有效减少居民重复检查的费用。”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忠志介绍,如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患者中需要转诊的,可优先转至省中医院,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等服务;在省中医院内恢复期和稳定期的患者,也可转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治疗和康复。该中心还提供特色家庭医生服务。

智慧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

2021年8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与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打造了智慧健康小屋,使用前沿的科技手段为居民完成各项检测,帮助居民了解自身当前的健康状况,并针对健康问题给予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膳食建议、生活方式纠偏等健康指导。

旧貌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出了幸福新生活

道路宽了,环境美了,天上的“飞线”理顺了,掉色的墙面粉刷了,堵塞的管道疏通了……近年来,合肥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民生工程,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得以大幅改善。位于蜀山区西园街道的名君家园小区就是其中一例。

漫步小区内,记者发现,改造后的名君家园变化真不小。每天早上买完菜,66岁的曾芳霞都要在小区里散散步,有时也会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会儿。“去年底我们小区开始改造,从目前来看效果很好,小区焕然一新,车位更规范,道路更通畅,甚至连小区里的绿化都比以前上了一个档次。”不过,让曾阿姨最兴奋的要数眼前一排排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电梯。

名君家园小区属于典型的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1218人中568人是60岁以上老人,占到将近一半。“之前上下楼都喘气,除了必要的生活采购和日常锻炼,其余时间上下楼能省就省了。”曾芳霞告诉记者,今年3月小区实行改造,其所在的楼栋安装了崭新的电梯,从此便可以享受到“上上下下”的幸福。

蜀山区西园街道名君家园小区改造后安装了崭新的电梯,让居民享受到“上上下下”的幸福。

为了让老年人不再“上楼愁”,2019-2021年,合肥市连续三年将加装电梯工作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方案中,体现了合肥市推进工作的决心。特别是去年,作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名君家园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加装电梯12部,改造总投资约146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860万元,居民共同承担600万元。除了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整治内容还包括围墙楼梯道粉刷、路面提升、更换单元门、绿化提升等。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合肥市还利用“商改租”政策建设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障。2019年底,对市区国有住房租赁资源进行整合,原属各区的9家国有住房租赁企业组建成立市级国有房屋租赁公司——合房公司。

位于长江西路与青阳路交口的合房股份承寓青阳路租赁项目内,共有租赁住房132套,套均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主要面向周边毕业不久的上班族等新市民群体。该项目已于今年1月对外开业营运,除样板间外,出租率已达100%。

保障性租赁住房缓解了众多上班族等新市民群体的住房困扰。

对于新落户人才,还可享受租房补贴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对新来合肥就业且无房的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高职毕业生,3年内分别按照2万元、1.5万元、1万元和0.6万元每年的标准,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而对于重点产业人才安居补贴政策,则补助标准更大,最高类别每年按6万元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打造“幼有优育”新品牌

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我们都是外地人,在合肥没有房产,即使这样,我们的孩子还能够在辖区内上公办幼儿园,能不开心吗?”9月1日,刚送完孩子上幼儿园的代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代女士和爱人均来自皖北,目前在合肥打工,没有房产能上公办幼儿园吗?夫妻俩的顾虑是多余的,小区逍然居就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双岗幼儿园教育集团逍然居分园。“上了才知道,公办幼儿园不仅硬件好,收费标准还低廉,相比较私立园,一学期学杂费加上伙食费才2000元不到,这对我们打工一族来说简直不敢相信。”代女士开心地说道。

作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庐阳区为破解学前教育瓶颈问题,通过项目带动、加大资金供给、创新办园等形式,大力提升公办率和普惠率,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基础,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如何做到学前教育“普惠”,实现“幼有优育”?他们的做法是,坚持“普及+普惠”,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提高园所数量,做大园所规模。数字统计,该区全年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新认定15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位超5000个。2020年,学前教育投入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比例达到17.2%。

庐阳区学校秋季学期招生

为强化园所质量、做强公办园,该区深入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全面完成辖区13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其中治理公办园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完成率达100%。该区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做多普惠园,按照“零租金”、公办园收费标准举办4所公建民营幼儿园。2020年新认定1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运用各类奖补资金,鼓励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为整体提高区域保教质量,庐阳坚持“集团+联盟”,构建集团化办园模式。依托7所省级一类公办园组建7个幼儿园教育集团,实行分园与本部统一法人、统一账户、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办园模式。启动成立庐阳学前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率。组建发展联盟,全省率先成立8个“学前教育互动发展联盟”,以公办园带动民办园,提升保教整体水平。自组建以来,各联盟已累计开展3000多项科学保教活动,并逐步形成“园际联合结对、区域联片组团、区外联谊交流”的庐阳学前教育组团共进发展模式。

截至2021年7月,全区幼儿园101所(其中,公办性质园4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7所、民办幼儿园7所),普惠率为86.3%,公办率53.5%,均居全省、全市领先水平,为实现老城区公办园全覆盖、区域内普惠园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合肥教育给每位家长的期许。合肥,正在让百姓真切地提升教育获得感,享受优质教育变得触手可及。

开创民生工程

“1+8+N”管养新模式

如何让民生工程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相辅相成?包河区开创“1+8+N”,闯出了民生工程建设服务管养的新模式。

在包河区方兴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老年人综合托养中心,71岁的退休教师黄继英正在和其他“小伙伴”开心地玩着编织,“每天我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就跟着大伙在这里玩游戏、做操,饿了就在食堂吃饭,累了就坐按摩椅解乏,头发长了还可以理发,有烦心事还可以跟大伙聊聊天……在这里我感觉生活很有意义,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黄阿姨提到的幸福生活,属于该区创出的民生工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之一。近年来,包河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紧抓民生服务短板,做好顶层设计,创出民生工程“1+8+N”管养新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一批社区“两级中心”(社区中心和睦邻中心),将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残疾人托养、农家书屋、学前教育促进工程、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社区老少活动家园等8项民生工程有效整合嵌入。

“打造这样集民生公共服务、行政服务、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既实现了社区民生服务设施的全覆盖、高标准,还提供了一体化、人性化、差异化、便携化的社区民生服务。”安徽省人大代表、省级民生工程监督员张文艳表示,这种管养新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民生工程建设、服务、管养的新路子,较好地解决了民生工程“怎么建”“怎样用”“如何养”三大难题,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的民生课题。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合肥报业深一度工作室

合肥报业图个明白工作室

合肥报业摄视度工作室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峰 文/摄

点和转发扩散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合肥大手笔!涉及你家孩子上学、住房……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