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发展史(比特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比特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

  不少比特币玩家是被比特币的不能随意增发所吸引的。和比特币玩家的态度截然相反,经济学家们对比特币2100万固定总量的态度两极分化。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的加油或者刹车。因此,他们认为比特币固定总量货币牺牲了可调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紧缩,进而伤害整体经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货币总量的固定导致的通缩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每笔赏金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赏金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赏金再减半为12。5个。

  首先,根据其设计原理,比特币的总量会持续增长,直至100多年后达到2100万的那一天。但比特币货币总量后期增长的速度会非常缓慢。事实上,87。5%的比特币都将在头12年内被“挖”出来。所以从货币总量上看,比特币并不会达到固定量,其货币总量实质上是会不断膨胀的,尽管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看起来比特币似乎是通胀货币才对。

  然而判断处于通货紧缩还是膨胀,并不依据货币总量是减少还是增多,而是看整体物价水平是下跌还是上涨。整体物价上升即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长期看来,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决定了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物价持续下跌会让人们倾向于推迟消费,因为同样一块钱明天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消费意愿的降低又进一步导致了需求萎缩、商品滞销,使物价变得更低,步入“通缩螺旋”的恶性循环。同样,通缩货币哪怕不存入银行本身也能升值(购买力越来越强),人们的投资意愿也会升高,社会生产也会陷入低迷。[5]  因此比特币是一种具备通缩倾向的货币。比特币经济体中,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持续下跌。

  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数量有限,但是可以用来套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比特币是哪年诞生的

  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建议;更多疑问可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应答时间:2021-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09 年 1 月 3 日, 比特币网络诞生,中本聪本人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同日,世界上第一个比 特币区块链诞生、世界上首批 50 个比特币同时被创造出来。此时制造比特币几乎是零成 本。 比特币的制造源于电子流通渠道自身:由于每个比特币的每笔交易都需要进行验证,为了 鼓励节点全身心投入验证以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中本聪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每 个区块的第一笔交易进行特殊化处理,该交易产生一枚由该区块创造者(也就是第一个对 交易进行成功验证的人)拥有的新的电子货币。这样就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 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一种方 法”以及“如果某笔交易的输出值小于输入值,那么差额就是交易费,该交易费将被增加 到该区块的激励中”。也就是说第一批比特币可被视为“创世纪”比特币,它被“创造” 出来之后进行流通,后续比特币通过验证“创世纪”比特币参与的交易产生,再加入流通 渠道,产生滚雪球效应,从而使得比特币越来越多。 但是比特币无法永远增加,由于算法本身的设计,每 4 年产生的比特币数值会减半,那么 最

  北京时间2009年1月4日,距离比特币白皮书的发布已经过去3个月了。

  终于,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白皮书的作者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亲手创建了第一个区块——即比特币的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第一笔50枚比特币的奖励,第一个比特币就此问世。

  当时正处于08年金融危机,为了纪念比特币的诞生,中本聪将当天的《泰晤士报》头版标题——“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刻在了第一个区块上。比特币价格

  中本聪这一举动,清晰地展示着比特币的诞生时间,厉害了我的中本聪!

  第一个比特币诞生了

  比特币是一种虚拟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为什么比特币永远不可能成为好的价值储存手段

  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极大,从比特币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
2、政策因素的影响,全球各主要的国家大都对比特币采取冷处理的态度;
3、安全性因素,在比特币的发展史中比特币被盗的例子屡见不鲜,门头沟的破产就是最好的说明;
4、法律因素,比特币具有潜在用于洗钱的风险,各国对比特币的定义不尽相同。

更多可去币圈主流媒体比特币之家网去查阅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