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

《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

上映仅3天,票房破1亿,《失控玩家》当仁不让成为这个暑期档“最强玩家”。

在此片构建的虚拟与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爽感、网感、笑点和泪点。

但很可惜,除花哨的视听,流畅的故事外,《失控玩家》离“神片”仍有一步之遥。

疯狂的奇观

如果你只是想去影院看一出爆米花大片,《失控玩家》不会让你失望。

电影讲述了银行出纳员盖意外发现自己并非真人,而只是游戏中的一名npc(非玩家角色)后,开启的升级打怪、逆天改命之旅。

如此故事设定,首先让《失控玩家》在视效上“玩”得很开心。

其中套用“无限流”式的生死升级模式。

戴上vr眼镜后的盖,在街头炮火中不停练级“刷经验”。

在虚拟中虚拟,盖打怪、升级、挂掉、复活、继续打怪。

这种“无限循环”场景节奏快、网感强,近让人想起晋江无限流网文,远让人追忆《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等经典电影场景。

片中也不缺英雄美女的大片标配。盖和心动女孩在机车上相对而坐,大杀四方。一边恋爱一边打斗,荷尔蒙指数爆棚。

最后,盖与终极boss的大决战同样没让人失望。

现实中抄袭游戏代码的反派老板,顶着还没设计完成的皮肤登场。

盖变出美队盾牌、绿巨人拳头和星球大战光剑应对。

脑洞大开,奇观累加,爆米花炸裂。

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失控玩家》构建的世界观和故事核,本可以让影片进一步向“神片”迈进。

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我们生存的多重主题与变奏。

比如当反派在现实中毁掉游戏服务器后,游戏世界迅速轰塌。

大厦将倾,游戏世界宛如太虚幻境,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中真有几分存在主义哲学的味道。

盖从一路塌陷的楼宇道路突围,往海边,往生之彼岸逃去,这又对应了宗教故事中的末日主题。

电影一开始就从盖的视角切入,让观众沉浸在游戏版“楚门的世界”中。和经典电影《黑客帝国》一样,《失控玩家》整个故事正是建立在鲍德里亚“拟象”理论的基础上。

“拟象”指没有原本,或原本已经不存在的复制品。鲍德里亚认为在后工业社会时代,现实已经被符号和象征所替代,而在这些符号和象征背后,依然是无穷无尽的符号和象征。[1]

也就是说,现实变成了虚拟现实。

学者谢尔曼和克雷格则指出,虚拟现实系统包含四个构成要素:1. 虚拟世界;2. 沉浸感;3. 感官反馈;4. 交互性。

当我们沉浸在盖的虚拟现实系统中,体验他的沉浸感官与交互时,自然容易产生一连串心灵问题:

我们何以验证眼前的生活为真呢?

我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如果程序早已写就,那我们的生活注定是宿命论或决定论吗?

此番问题,都是《失控玩家》的隐形主题。盖也确实在追问爱情与自由意志之关系。

他说:“‘我爱你’不也是早已写在我们脑海中的一句程序吗?”

这种台词,才真正会让观众拿爆米花的手微微一颤。

如果隐含主题挖掘到位,此片本可以瞬间升华。

这部电影也会像《银翼杀手》中,roy的死前独白一样打动人心:

“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所有的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但很可惜,《失控玩家》的隐含主题只是一串碎玉,与哲思和感动一起被淹没在奇观之中。

整体上,《失控玩家》的表意系统混乱且保守。

混乱的表意

《失控玩家》的核心设定:盖在游戏中是一名npc,也是唯一的人工智能。

npc代表一种次要的生活,重复、枯燥,充满无意识。

人工智能又让盖产生了一丝自由意志。

当盖决定反抗时,他召集其他npc,发表了一通激情演讲。其主题为号召大家从麻木的生活中苏醒过来。

这幅场景太诡异了。它让人不可避免地代入结构性问题:玩家角色与npc是什么关系?

是因为玩家角色的阶级压迫,导致了npc枯燥的生活吗?

如果是,盖下一秒简直应该高喊“全世界的npc团结起来”。

那么,这场演讲戏也站住了脚,还能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多次罢工。

但显然不是。玩家角色和npc几乎过着平行的生活。

他们都过着被代码程序控制的人生。

盖要反抗的也不是玩家角色,而是“造物主”游戏开发商。

表意混乱,让人搞不清这场演讲到底是“工人革命”还是“宗教改革”。

这场戏是全片在“所指”层面失败的例子之一。

至于将盖npc属性和人工智能相关联的设定,本就显得牵强。

直到影片产生最大反转:盖掀起的整个故事,只是现实中男玩家写给女玩家的一封情书。

这一个反转,倒是将此前表意的混乱解决了。

毕竟,你不能要求男玩家懂历史、爱哲学。

他只是写了一封脑洞大开的情书。盖也只是打着摆脱工具人的旗号,干着工具人的活儿。

但将主题收束在爱情上,多少有点浪费《失控玩家》宏大的世界观。

不过,导演肖恩·利维并不在意,他说:“每个电影制作人都希望自己讲述的故事尽可能地响亮和宏大,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流媒体世界里,每个人都想有立足之地。

而《失控玩家》的制作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开心。”

从电影说开去

在电影中饱览奇观的观众,同样不会在意《失控玩家》叙事的保守,乃至于欺骗性。

但既然电影隐含重要问题,我们不妨在电影结束后,继续发散讨论。

《失控玩家》仍然是好莱坞式的一场幻梦。

它并不指涉真正疼痛而核心的问题,比如:npc是否能够拥有爱情?爱情又是自由意志吗?

鲁迅先生评论《红楼梦》时曾说:焦大是不可能爱上林妹妹的。

这个观点常被《5年高考3年模拟:政治篇》当作考题引用。因为我们要学习历史唯物、阶级斗争。

再看电影中的盖,一开始他只是一个银行职员,在一次次抢劫银行的场景中,扮演蹲地抱头的npc。

而女主却是一位高级别玩家。

他们之间的差别,与焦大和林妹妹差不多。

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是贾宝玉,不是焦大。

如果不是“程序员情书”反转,盖也不太可能对女玩家似曾相识,一见钟情。

游戏中,npc获得一副眼镜,一开始背着初始设定的技能包,最后练到满级。

练级的过程,采用的是无限循环流。挂掉,再来,但经验值提升。

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人生跨阶层之路。

但是,现实中呢?

现实版、现代版的焦大,要追求林妹妹,房子、车子几座大山挡在眼前。

最后的boss也绝不是还未设计完成就上线的反派大佬,而是中国式丈母娘。

这些问题,当然不属于爆米花电影的讨论范畴。

因为,始终存在两种电影,一种是现实的渐远线,让你沉浸幻梦。

一种是现实的渐近线,让你直面生活。

两种电影都有必要。

最好的未来莫过于,在电影院,我们能自由地选择这两种电影。

但是,在疫情与流媒体的冲击下,如今影院摇摇欲坠。

戴锦华教授发出“保卫影院”的呼吁,甚至提出要容忍观众的不文明观影行为。

因为,这些观众也在贡献票房。

这何尝不是电影和电影院的“末世奇观”?

这同样也是票房大卖的《失控玩家》,作为爆米花电影的意义。

我们需要爆米花电影,用它保卫我们的影院。

但,我们也需要表意更深刻和复杂的神片,用它保卫我们的头脑。

正如戴锦华教授的另一段话:“观众需要的不是爆米花电影和放映它们的影院。总有大工业、大资本替影院生产着爆米花电影。而更多影迷需要影院,是因为需要小众电影和先锋作品和观众相遇——我们需要实践电影。”

希望有一天,有第二种电影,继续实践《失控玩家》没有完成的隐含主题。

[1] 假作真时真亦假:虚拟现实视野下的《红楼梦》,严峰,2020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顺手点个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吧~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失控玩家》:票房速速破亿,爽点为何一度失控?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