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持续加码高端转型,北汽蓝谷能否继续“回暖”?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持续加码高端转型,北汽蓝谷能否继续“回暖”?”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持续加码高端转型,北汽蓝谷能否继续“回暖”?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显然,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并没有在北汽蓝谷身上呈现。过去的2020年,产能停摆、销量下滑、业绩亏损等信息甚嚣尘上。
对此,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曾表示,“我们失去的只是皇冠,但我们积累的能力没有失去。今天是低点,也是转折点。”但是市场竞争依然残酷,曾经看好北汽蓝谷的媒体,也陆续在笔端诉诸相同的观点:北汽蓝谷似乎注定要经历一场渡劫——曾经有多辉煌,当下就有多痛苦!很多人不禁发问,北汽蓝谷,还有未来吗?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入下半场,行业红利逐步收紧。此时的北汽蓝谷比任何车企都明白一个道理:新能源汽车开始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穷则思变,北汽蓝谷也着力在改革“蜕变”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打开局面。欣喜的是,在日前发布的2021年年中财报中,北汽蓝谷释放出一条重要信息,就是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37亿元,净亏损收窄至18.1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约-66.73亿转正为9.75亿。
【北汽蓝谷近日K线图(截至9月2日)】
数据一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走过企业战略和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期后,北汽蓝谷终于露出了以用户驱动企业的端倪,这也使得北汽蓝谷的市场表现终于回归理性,迎来转折。从业绩报表可以看出,北汽蓝谷正在利空出清,业绩向好,不禁让行业为之侧目。就连北汽蓝谷股票,也出现了阶段性上扬的态势,成为主力资金加仓名单。面对此次破局回暖的迹象,有媒体发问:北汽蓝谷真地要“绝地反击”了吗?
//////////
中报同期研发与销售费用大幅增长
北汽蓝谷意欲何为?
平心而论,由于多年过于依赖B端采购,北汽蓝谷过去确实没有太多资源精力顾及对私市场。但是受政策影响,北汽新能源B端购买需求下降,再加上疫情更加剧了销量困难,北汽新能源遇到了“滑铁卢”。此次中报显示,经营现金流阶段性向好,可以窥探北汽蓝谷已经意识到了C端研发与销售的迫切性。
现金流转正,研发与销售费用增长,虽然是利好信号,但是对北汽蓝谷来说,显然革命尚未成功。之前频频的人事变动,不可避免地带来阵痛,这也让北汽蓝谷出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偏科局面。所以,半途“摔倒”的北汽蓝谷,同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再加上摆在北汽蓝谷面前的,还有“蔚小理”等市场表现不错的新势力大山,要想重新“站”起来,人才招募、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全面持续投入,都是北汽蓝谷变革路上的必然手段,更是北汽蓝谷必修的“内功心法”。
事实上,自2020年7月以来,北汽蓝谷就开启了一轮人事调整,在三电核心技术、智能网联研发、ARCFOX极狐品牌业务三个领域不断吸纳人才,几乎覆盖了前后端及技术端的全体系。随着豪华品牌体系化经验、智能化科技领域视野背景、新势力造车基因为一体的人才体系不断完善,北汽蓝谷的“银河战舰”式智能架构,开始逐步发力。另外,从研发维度上来说,北汽蓝谷智能化对外合作、BE21平台技术授权等方面的重磅发力,也都在助力极狐在智能赛道上不断加速。即使在销量疲态之下,北汽蓝谷依然持续构建的自主技术能力和研发投入,并且主力推进极狐品牌提升和渠道建设,以此提升产品谱系的竞争内力,也是肉眼可见的。北汽蓝谷和麦格纳联手打造的一款纯电动车专属平台——BE21,就是最好的例证,BE21平台的量产车型极狐阿尔法T和阿尔法S也接受了市场的检阅。
有人一定会问:研发与销售费用大幅增长,北汽蓝谷意欲何为?数据是最好的证据,今年7月(8月数据还未公布),北汽蓝谷实现销量3491辆,环比增长约120%,同比增73.77%。其中,7月极狐销量达到525台,环比提升90%,销量开始触底反弹。可以洞见,战略性调整的北汽蓝谷,似乎正在重回新能源汽车竞争主赛道,目前虽然仍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但是北汽蓝谷在产品定位、品牌塑造、营销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开始了立体矩阵式的打法。如果各项业务按既定节奏稳步推进,产品力全面跃升,可以预判,随着下半年更多新品的推出,以及极狐渠道的进一步完善,北汽蓝谷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回升。
//////////
快速推进重点产品落地
北汽蓝谷携手华为/百度为哪般?
北汽蓝谷的信心是“自嗨”吗?非也!早在今年5月,北汽蓝谷披露非公发行,定增获20%的超额认购,其中就包括宁德时代、北京电控、财通基金、平安资管等在内共16名对象参与定增,这些支持无疑充分透露出投资人对北汽蓝谷的信心。
诚然,北汽蓝谷的组合拳不可能就这几招。北汽蓝谷如今还得到华为和百度两张“王牌”的深度押注,不断推动高端崛起,开发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开启了5G智能汽车时代,这也预示着北汽蓝谷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下一步将围绕渠道驱动力、产品驱动力、数字化驱动力和组织驱动力,来提高销售能力。刺激市场的筹码就是销量,援引北汽蓝谷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里的一句话:在销量提升方面,要把品牌热度转化为实际销量,要把客户对产品的认可转化为实际销量,把渠道的布局转化为实际销量!
销量不能空喊口号,就在8月31日,100台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产线验证车正式下线,并将全面公开道路测试。我们都知道,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是极狐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首款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并是全球首款搭载3颗激光雷达,同时也是首款具备城市通勤能力的智能驾驶量产车,具备华为最高阶智能驾驶水平,是全球智能驾驶领域新标杆。此次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产线验证车批量下线,自然也标志着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生产线已经趋于完善,并且新车将于第四季度开展小批量产交付。届时,面对“价格屠夫”特斯拉的降维打击以及其他竞品的激励围剿,处于低谷期的北汽蓝谷能否突出重围,时间会给出答案。
另外,极狐还与百度牵手,共同推出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Apollo Moon以极狐阿尔法T为基础,搭载了百度最新一代的共享无人车(第五代Robotaxi)技术。不仅如此,百度与极狐还就进一步合作达成战略共识,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打造全球最大规模共享无人车测试车队。
显然,在极狐方面看来,与百度合作和与华为合作之间不是矛盾,而是多赢。左手华为,右手百度,极狐作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需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和技术背书,而百度和华为无疑都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力。同时,极狐也通过不同的合作伙伴布局不同的赛道,是英明之举。尤为强调的是,在提供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这一智能汽车布局路径上,华为现在只与两家车企有合作,北汽蓝谷是其中之一,这自然也是是北汽蓝谷的另一重底气。
//////////
加大研发投入的转型路上
极狐为何成为关键抓手?
自不待言,在经历了断崖式市场冲击后,极狐已然成为北汽蓝谷的“救命稻草”。作为北汽蓝谷寄予厚望的“擎旗手”,极狐目前销量规模、销售网络都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实力要想得到行业和用户认可,加快渠道扩展,势在必行。
好在,从单店运营效率来看,极狐的表现还不错,这自然给了极狐在2021年加速渠道布局的信心。为了加快直营与分销相结合、城市商务区展厅与交付中心相结合的市场渠道布局,极狐网点建设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等全国重点城市,完成全年计划70%。这无疑,将会对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竞争品牌,构成冲击。
说到竞品对比,有必要站在用户的立场,多说几句。笔者曾经对极狐、ModelY、蔚来、小鹏、汉几款新能源车型都有过试驾,言简意赅感受表达一下车媒体编辑对几款车型的认知:蔚来的配置是花钱越多,配置越高,悬挂过滤是几款车型中最不友好的;小鹏的做工和空间在用车感受和得车率上,表现逊色;比亚迪汉EV,最大的感受就是底盘太低,冬季续航问题很大,车机系统反应迟钝,时刻在挑战年轻用户的好脾气。而对于极狐来说,虽然极狐销量现阶段没有提升,但在产品力方面,笔者认为极狐的品质、驾乘、操控是完全可以和ModelY相提并论的。另外,与其他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相比,在三电技术积累、生产制造等方面具备的优势,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种种数据都在证明,极狐已经成为北汽蓝谷转型路上的关键抓手。上半年极狐的销量已完成70%,更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增长。看得出来,在持续构建自主技术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等维度,北汽蓝谷也在让产品为品牌说话,通过科技、品质、新合资模式建立品牌差异化形象。
编辑点评: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市场就是这样,彼一时,此一时!如今,“强援矩阵”集中加持的北汽蓝谷,虽然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包括如何处理产能、优化基地、提振销量等问题,但是到路口了,再往前扛扛吧,或许“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迈向柳暗花明的秘钥。
END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持续加码高端转型,北汽蓝谷能否继续“回暖”?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