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超级实用,但你永远不想用到的知识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超级实用,但你永远不想用到的知识”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超级实用,但你永远不想用到的知识
希望永不断肢的壹读君 丨彤 子
最近,四川省人民医院一例手术引发网友关注。
手术的患者是位遭遇车祸而断掌的55岁男性,当时患者左手手掌被碾压至完全断裂,软组织遭到大量破坏。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当地医院对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后,采用疫苗冷链箱保存断肢,并将患者与断肢一同转移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急诊治疗。
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对患者实施了长达6个半小时的断肢再植手术,为该患者成功修复了3根动脉、6根静脉、5根神经和14根肌腱。术后患者断肢恢复供血,经过2周的住院观察,情况稳定,未出现并发症。医生肖成伟从患者当前的恢复情况预判:患者完全康复后,左手可以恢复大部分功能,做到生活自理。
在这条新闻的微博下,网友们除了感叹医生技艺高超,也有些网友惋惜自己已经断肢的亲人。
通常断肢再植的最佳抢救时限在伤后6~8小时之内,然而这位患者从遭遇事故断肢到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的间隔时间超过了24小时,除了实施手术的医生医术高超之外,前医院对断肢的保存、运输处理方式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断肢再植除了好医生,还需要什么?
断肢再植的准备工作
断肢是人体的“残片”,为了让“残片”顺利复原,需要在干净、干燥的低温环境储存。
人体是一件极为精密的“生物机器”,密布全身的血管能为身体内每颗细胞提供必要的养分。
《工作细胞》中红细胞送氧及营养
当断肢与人体分离时,首先要面临组织缺血、缺氧的大难题。
缺氧会导致断肢的细胞代谢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不良代谢反应,生成多种加重细胞、机体组织损伤的有害物质(如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最终导致断肢的细胞及其周围组织坏死、溶解。
冷藏保存可以减缓断肢因缺氧导致的细胞坏死速度,为断肢再植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断肢冷藏保存方法(民用版):
将断肢用8至10层医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包好。
将包好的断肢放入干净、无孔的塑料袋中,扎紧封口以隔离液体。
将内存断肢的封口塑料袋放置在有保温作用的容器内,并在塑料袋外放置一些冰块(没有冰块也可以用雪糕、冰棍等冷藏品代替)。
断肢冷藏保存有利于提升再植手术成功率,但断肢的冷藏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最佳冷藏温度应在4℃左右。
保存好的断肢要与患者以最快速度送往医院,在伤后6-8小时内越早进行再植手术,成活几率越高。
由于断肢遭遇的事故类型不同,导致断肢创口的污染程度也不同。如被玻璃、锐器切割导致的断肢通常创口整齐、污染轻微,遭受钝器碾压导致的断肢通常创面污染较重,明显附着泥土等污物。
有些患者会自行对断肢进行“清创”。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清水含有一定细菌,“清创”后给创面留下的湿润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清水还会使残肢水肿加剧,加速人体细胞腐坏的速度。
医用酒精是居家常见的杀菌消毒用品,但不适合用于断肢清创。酒精的杀菌原理是通过吸收细菌蛋白水分,使细菌脱水凝固达到的,同理对人体组织细胞有相同作用,会造成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断肢再植手术是一项极为精密的手术,需要对神经、血管、肌腱等非常细微的组织进行精密缝合。组织缺失、损伤会增加医生的手术难度,同时降低患者断肢的存活几率或影响功能恢复。
当然,断肢再植手术的成功并不代表最终胜利,术后护理不当,仍有造成再植肢体坏死的可能。
断肢再植手术后的恢复
断肢再植手术后的患者会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此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做到1~2周的绝对卧床。
绝对卧床期间,患者不能大幅度翻身、坐起或下地活动。由于此时断肢部位的血管还在愈合期,即使是起床导致的血压变化都可能对创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做到绝对卧床,患者需要调整一个能持续长时间不动的舒适姿势,并将断肢部位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同时也能减轻肢体肿胀。
术后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至少不能使情绪过度紧张,因为精神过分紧张会引发断肢再植手术的大敌——“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会导致血管强烈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血管闭塞。
由于人体复杂的防御机制,断肢部位会出现更多的血小板凝集现象,易引起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此时如果再遇到血管痉挛则更容易造成患处血管阻塞,使再植断肢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因此,避免“血管痉挛”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导致血管痉挛的原因有很多,首要因素就是精神过分紧张,此外疼痛、寒冷、干燥、机械刺激、血容量不足、血压低、炎症等也会导致血管痉挛。因此,医护人员也会通过调控病房温湿度、定期消毒及给患者使用镇痛泵的方式避免患者因外部刺激发生血管痉挛。
为了促进伤口愈合使机体尽快恢复,患者术后要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胶原、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蛋黄、豆制品等。这时候可别怕变胖,断肢不像身上的肉那么好长,不积极配合术后恢复,真有可能再次失去它。
但有些断肢即使再植失败,也有“再生”的机会。
终极梦想:断肢再生术
随着医学发展,人类的部分断肢已经实现了“再生”可能——手指再造。
手是人类重要的社交工具,具有触摸、感觉、使用工具等重要功能。但手指缺失却会让整个上肢功能大打折扣。
目前实现手指再造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虎口加深、拇指皮管植骨再造拇指术、移位拇化术、带血管神经蒂甲皮瓣移位加植骨拇指再造术等,可根据患者手指缺损情况及需求选择不同的手术。但其中大部分手术都需要患者做出部分牺牲。
对于缺损部分较少的手指,给患者最大的困扰是缺少指甲的外观因素,可以通过移植部分足趾甲皮瓣,修复拇指缺损部位。
足趾甲皮瓣移植到双手拇指效果
手指再造使用足趾甲皮瓣示意图
由于拇指在手部功能中占重要作用,几乎参与所有的手部动作。美国医学会(AMA)指南中提到: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40%,食指、中指各占20%,无名指、小指占10%(该比例关系在手指单独缺损的情况适用)。
因此拇指缺失时,可能会将健全的无名指、小指移植到拇指位置,保证手功能的最大发挥。手指移位重建拇指的外观效果较理想、功能性良好,但会损失一根正常手指。
手指移位重建拇指前后效果图
在不想损失正常手指或其它手指没有移植条件的情况下,足趾移植也可以实现拇指再造。由于足趾长度有限,需使用带跖趾关节和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进行移植,术后外观效果较好,但足趾移植再造的拇指功能性较差。
跖趾关节可延长足趾长度,足趾移植重建后的拇指效果图
手指再造手术的最大bug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断指“再生”,需要牺牲足部的皮瓣、指甲、整根足趾或其它健全手指。
如果人类的断肢能像螃蟹的钳子或腿那样再长出来,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断肢再生。人体再生复原科学领域的学者正在为此奋斗。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发现“胚胎干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变成血液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肝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
目前通过人体再生复原科学,已经可以实现程度较轻的断指皮肤、软组织、骨骼的原位再生复原。
但对于有关节的复杂结构断肢再生,尚未公布成功病例。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断肢再生也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超能力”。
《咒术回战》再生手及手指
参考资料:
[1]赵德伟. 显微修复外科学[J].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张令华. 上肢断肢再植术后存活,愈合,恢复阶段的功能锻炼[J]. 中国临床康复, 7(23):1.
[3]祝怡为, 秦晋. 浅谈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3(9):193-194.
[4]郭芬. 一例断肢再植术后患者的护理[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 024(005):548-548.
[5]徐荣祥, XURong-xiang. 生命再生科学——再生医学临床报告:徐荣祥教授在第十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上的学术报告[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8(4).
▼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超级实用,但你永远不想用到的知识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