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卦二十观“风地观”卦象解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卦二十观“风地观”卦象解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卦二十观“风地观”卦象解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
【卦象】
观卦:巽上坤下,地泽临。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周易·易传·观·大象传》“风行地上,观。”;《子夏易传·临》“风行地上,观。草木从上之风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所观其俗性;不易其素履,则民自行其道也。”
一、现今解释“观”之卦象,常见如下:
1、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观」之象。风最具普及性,无孔不入,无所不触。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风行地上,普遍吹拂万物,无所不至,无所不周,有广为观示、观照万物之象;此为「观」之卦象。
风吹草伏,草随于风,所以常常用「风」来比喻帝王、君王的政令教化。《尚书·周书·君陈》“王若曰:尔惟风,下民惟草。”;《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九家易》曰:「风行地上,草木必偃。」”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在上,四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
宋末元初-俞琰《周易集说》“风之行于地上,则卑而及物,所加者偃,所触者动,有周游历览之义,故为「观」之象。”
明-来知德《周易集注》“观者,有象以示人而为人所观仰也。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尊上,为下四阴所观仰,观之义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
又,观卦二阳在上,四阴在下;二阳居于尊位,为四阴所瞻仰,也为「观」之义。
2、巽为木,坤为地,木在地上,「观」之卦象。木为地上最为可观者,《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
《说文解字注》“相:《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五行志》曰:「说曰: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颜云:「坤下巽上,《观》;巽为木,故云地上之木。」许盖引《易·观卦》说也。”
《汉书·志·五行志上》“说曰:木,东方也。于《易》,地上之木为《观》。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唐-颜师古 注:坤下巽上,观;巽为木,故云地上之木也。
PS:临卦,帛书作“林”卦;双木为“林”,“林”大可观,「观」之卦象。
3、上述的释象,皆符合“观”之卦象。但我认为未体现观卦之“观”的“观示、示范;观摩、效法、学习”的双面性;故,我认为卦象释象可做一下调整。
二、我释“观”之卦象
2.1、风有八风,八方之风,在《左传》、《吕氏春秋》、《礼记》、《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等中都有记载。
《吕氏春秋·览·有始览》“【有始】风有八等,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观”之卦象“风行地上”:风行地上之时,万物皆被风吹拂,随风之吹向摇动、伏倒。风行地上,此为风的“观示、示范”;万物随风摇动、伏倒,此为万物“效法、学习”风。风往哪边吹,万物就往哪边摇动、伏倒,此为「观」之卦象。
观:观也,观示;具有双向性,一面是“观示、示范”,一面是“观摩、效法、学习”。
2.2、古人认为“风”有始,有源头,故“风”常常用来比喻帝王、君王的政令教化。
“风”有始,有源头: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大意为:君子之道,懂得风气有源头的道理,有风知道风从何处来,由风知源,能溯流而知源,知道教化是来自哪里。
唐-孔颖达《礼记正义·中庸》“知风之自:【东汉-郑玄注】:「自」,谓所从来也;「三知」者,皆言其睹末察本,探端知绪也。【疏】:「自」,谓所从来处,言见目前之风则知之適所从来处,故郑注云「睹末察本」;远是近之末,风是所从来之末也。”
南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风之自,着乎外者本乎内也。”
我认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知风之自。”是对《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诠释,由此将“风”与“教化”连接在一起。
《尚书·周书·君陈》“王若曰: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西汉-孔安国 传:汝戒,勿为凡人之行;民从上教而变,犹草应风而偃,不可不慎。
大意为:周成王说:君主是风,民众是草,草随风动,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这是周成王对于君民教化关系的认识。
教化、风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教育感化,风俗教育。
《诗经·毛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周南·关雎序》“风之始,此风谓十五国风,风是诸侯政教也。君上风教,能鼓动万物,如风之偃草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序》“[疏]正义曰:言后妃之有美德,文王风化之始也。言文王行化,始於其妻,故用此为风教之始,所以风化天下之民,而使之皆正夫妇焉。周公制礼作乐,用之乡人焉,令乡大夫以之教其民也;又用之邦国焉,令天下诸侯以之教其臣也。上言风之始,谓教天下之始也。序又解名教为风之意,风训讽也,教也。讽谓微加晓告,教谓殷勤诲示。讽之与教,始末之异名耳。言王者施化,先依违讽谕以动之,民渐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故取名焉。”
2.3、综上,风行地上,万物皆被风吹拂,风往哪边吹,万物就往哪边摇动、伏倒;此为「观」之卦象。观:观也,具有双向性;“风”是“观”的“观示、示范”之义;“万物随风”是“观”的“观摩、效法、学习”之义。
《尚书》“尔惟风,下民惟草。”
《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卦二十观“风地观”卦象解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