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

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

年初的时候,百度搜索发布了一系列有趣的大数据图表,其中,豪华汽车等大额消费人群年轻化的趋势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20年,90后这一“Z世代”已成为奢侈品以及豪华汽车等行业最大的潜在消费人群。此外,00后对于奢侈品的热衷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70后,成为仅次于90后的潜在消费群体。当然,由于绝大多数00后还没有考出驾照,所以目前他们对于豪华汽车的热衷程度暂时不高。

但不管怎么说,消费升级在汽车行业已经上演了好几年。

按照词条解释,消费升级的具体定义是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

但这样去形容未免有些晦涩难懂,如果把这段话翻译一下的话,那就是说,消费升级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为了同一件东西花更多的钱,换取产品的更多附加价值。例如品牌、氛围、体验,以及便利性等等。

如果按买一台车来套入这个现象的话,那就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踏入社会工作,本来的预算是一台大众朗逸,但是最后却“加钱”提了一台奥迪A3。

在某汽车垂直平台上,近两年还开辟了一个“青少年论坛”专区。虽然看论坛名是面向青少年人群,但每每一个提车贴点进去,不是宝马就是保时捷;其中还不乏能看到类似“艰苦创业”、“努力奋斗”、“白手起家”等字眼,因此在学生时代就开上了自己的Dream Car,成为众人的焦点;副驾永远不缺女神校花,着实令人羡慕。

而在车辙君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虽然买不起什么汽车,但是什么Hi-Fi耳机、单反镜头,顺便玩游戏再氪点金,却是一个都没落下(当然,就没钱谈恋爱了),而且玩的设备还真不赖,一套摄影器材的身价甚至能有五位数。

▲ 一个全画幅相机,四个镜头,快门就没多按过几回

但当时我妈给我的零花钱是一周400元,在当时也就是平均线往上那么一点点的水平,一细想,可能是当时我爹麻将赢钱了顺便给我发点“外快”?

总之,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在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攒得起钱的。

2014年毕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起薪比较低,家人继续按照400元/周的零花钱补助我的开销。很幸运,作为一个上海城郊结合部的土著,住家里的吃家里的,除了交通费以及点两份外卖的钱,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开销(当然,那时候还没处对象),因此我居然还攒了点钱出来。

由于自己身处上海城郊结合部,距离当时位于上海市区工作单位大概有2个小时以上的公交车程,附近也没有地铁线路,于是,家里人还是决定给我买一台汽车上下班代步,预算是30万元,加上工作两年攒下来的一些零头,这30万基本都可以作为裸车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放在更久之前,我的这种行为显然会被称做“啃老”,是被不少人不齿的。然而,现在的80、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既然就生了一个,那就总想给小孩更好的;以及在近年,“六个钱包”论开始盛行了:30万元着实是一笔巨款,但在上海只能买个卫生间而已。于是,拿这比预算给本地土著买台车,突然就变得名正言顺了。

▲F世代的宝马3系,要分清短轴版和长轴版还是很容易的,看后窗是否有“小尾巴”就行了

然而,对当时屁事不懂,却对所谓“驾驶乐趣”有盲目追求的我,毅然决然拒绝了第一次触碰BBA品牌的绝佳机会,这让我当时的同事们都颇为震惊——因为家里人觉得标轴版宝马3系的后排座椅远没有长轴版的舒服,但我就是认上了标轴版本,不想迁就。可是,长辈出钱,所以还是得尽量遵从他们的意见。

既然如此,我干脆就想到了“退一步”,于是便去提了一台马自达昂克赛拉,既能满足我驾驶乐趣方面的追求,还能给家里省一笔钱买买理财(这个故事其实就与我之前一篇文章的故事串起来了,有兴趣可以点开看看:《从迷你四驱到前置后驱,这是我的汽车故事》)。

工作第四年,谈了恋爱,结了婚。大部分已婚朋友可能都来回过彩礼,但我们嫌麻烦,没有搞这种形式主义。不过,一说到新婚,心中难免有些蠢蠢欲动,总觉得也想换台新车。毕竟,用汽车当彩礼的也挺多。

虽然没有来回彩礼,但婚礼上收的礼金还是归我们小夫妻保管的。而对于这笔数额不菲的“不劳而获”,我动了“歪脑筋”。

于是,我采取一招“先斩后奏”,先把昂克赛拉拿去二手车平台估价,拿到比较满意的心里价位之后,再去找长辈“谈判”。

此外,作为一位职业汽车编辑,我把目光瞄向了“准新豪华车”,一下子就拉低了整体预算,一顿输出后,居然成功批准了用昂克赛拉加部分礼金置换新车的提案。

那么,这就是我目前开的这台宝马328i的由来了(关于淘这台328i的故事,可以看看这篇,传送门:《我是这样成为“拥有宝马3系的男人”的》)。

花了如此篇幅写我个人的购车经历,虽然不具备什么代表性,但相信作为车主的各位或多或少会在这些个故事之中看到一些共鸣点。

其实,如果要用四个字总结上述故事,我之所以已经开上自己的第二台车,原因根本不是什么“白手起家”、“个人努力”,更不是什么“自我奋斗”,只是由于父母长辈的两次“财富转移”。

说白了,花的都是自己父母的钱,大方承认就是了。

而为什么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这个现况当下,豪华汽车的市场占比依旧在稳步提升,根源或许就在这。

据教育部消息,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再次攀升,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史上最高;另据《结婚产业观察》整理,2020年结婚登记813.1万对,虽比上年下降12.2%,已经连续数年呈下降趋势,但刨除刚毕业就结婚的那部分人群来说,这两组人群相加,依然能稳定提供每年千万级单位的购买需求。

再看看现在哪个汽车品牌不说自己靠拢的是“年轻人”,年轻人为什么是最大的购买力?

但话又说回来,年轻人真的有“能力”购买吗?究竟是谁的能力?

说到底,只是这届年轻人敢花钱而已。

还是来自百度搜索的大数据图表,可以看到,虽然大部分00后还没有开上豪华汽车,但是不少00后更先开始用上了最新款的iPhone和贵妇级的护肤品。

除了问父母要钱,不少00后更青睐花呗与信用卡,两者共同作用之下,00后的一身行头普遍比广大朴素的80、90后要时髦不少。

不难推测,豪华汽车的下一波消费高峰,或许还将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还是以我新成立的小家庭为例,结婚意味着物理上的独立,于是我就和我夫人就搬出去住了。

在适应一段时间之后,二人世界挺惬意,但却碰到了一个问题。原来,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都得花钱。即使刨除最大头的房贷,用车方面,还有油费、停车费、车险,维保等费用;每个月要交的水电天然气、电话费,物业费等;人情方面也是一大笔开支,去一趟起码就是1000块钱,数字支付时代,还得取点现金出来。

就这样,结了婚之后,我网游手游是完全戒了,单反和镜头也全卖了,Hi-Fi耳机留了一副作为纪念,唯独就留下一台328i,这就是我最重要的“玩具”了。

大学毕业买了车,结了婚又置换了一台宝马,那按照这个进度,后两年,我的第三台车该换啥了?M-power还是保时捷?

答案是:我啥也换不起。

照道理说,工作时间久了,收入水平也渐有起色,但现实就是,我不仅攒不到什么钱,连保持收支平衡都不容易,更别提换车了,做梦去吧。

我没有办过一张信用卡,也没开什么白条、花呗,该花则花,能省则省;即使如此,我离我的目标,似乎反而越来越远了。

生活的本质结结实实地压在每个人身上,才知道生活不易。

从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大学生,到一个省钱还省出满足感的社会人,其实过不了多久。

写在最后

80、90后是第一代接触社交媒体的中青年,而到了00后,就是“社交爆炸”、信息冗余的时代了。过度丰富的信息虽然开阔了广大年轻人的视野,让他们的精神消费水平提早迈入高层次;但他们的物质消费水平,或许还依旧停留在“财富转移”的阶段。

一旦父母长辈转移过来的资金不到位,那么就用“超前消费”来补上阙口,如此循环往复,确实能度过一个物质富裕的学生时光。

然而,对于主机厂来说,每年依旧能提供新鲜的年轻豪华车潜客;他们大大方方地选择顶配车型,诚然顶配车型带来的体验确实极有诱惑;但另一方面,在经历如此循环往复的周期之后,谁也不知道,中国豪华车的“泡沫”究竟存不存在,会不会哪天,突然就破了。

总第1766期

作者:顾超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中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普遍买得起豪车了?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