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一战后的巴黎和谈:各有“小算盘”,和平真的只维持了20年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一战后的巴黎和谈:各有“小算盘”,和平真的只维持了20年”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战后的巴黎和谈:各有“小算盘”,和平真的只维持了20年
【话说军世】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此后,在1919年1月18日,和平会议在著名的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开幕,即为巴黎和会。
法国人将会址选在凡尔赛宫,确实是针对德国,因为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曾包围巴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就是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的加冕典礼,即德意志皇帝位,2月26日法国接受屈辱的《德法条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偿50亿法郎),也是在凡尔赛宫,数十年的风水轮流转后,这次被迫求和的是德国人,法国特意选择凡尔赛宫和1月18日作为和会的开幕地点和时间,显然是为了发泄郁积多年的仇恨,也没有想到不过20多年后,巴黎再次被德国占领了,不过,法国人的报复不止于凡尔赛宫的羞辱,而是更加严厉的惩罚。
巴黎和会共27国参加,苏埃没有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有“三巨头”之称的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戴卫·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却是一场“分赃”会议。
英、法、美三国的利益并不一致,所以他们参加和会时各自打着小算盘,最后达成的条约则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英法美的不同主张:有人获得“老虎”的称号
法国希望严惩并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境内,所以法国的代价非常惨重——约500万军民伤亡,再加上德法两国之间的世仇,使得法国提出来的方案具有强烈的复仇情绪。
法国希望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在战争中的损失,这也代表了法国民意。德国投降后,法国军队迅速占领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造成大批德国居民无家可归。法国还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本国。为对抗法国占领者,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结果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列孟梭代表法国提出了下列主张:惩罚德国,包括当众处死德国皇帝,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甚至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国;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等等。由于这些苛刻的条件,克列孟梭也因此获得了“老虎”的绰号。
而同样损失的英国却不主张过分惩罚德国,主要是担心如果法国的主张全部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洲大陆的超级强国,从而破坏欧陆均势。这不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影响英国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长久战略,同时,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损害英国经济。
因此,英国的要求是: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而美国在此时早已成为经济大国,但是在欧洲的话语权还有些不足,与英法两国相比,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要理想主义得多,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同时也可以让美国欧洲获得更多的利益。
最终,各方代表为了争取各自的最大利益,反复进行着唇枪舌剑,最终经过不断地争吵、角逐、妥协,就协约草案达成了协议。(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和约,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虽然法国人极端的报复情绪遭到了英美的部分反对,但最后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的惩罚依然相当严厉。
令人瞠目结舌,“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的惩罚
根据和约规定,德国所有殖民地由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和约重新划分了德国疆界,使德国失去了重要的工业区,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及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商船和海军舰队。
和约还对德国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解散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不准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许建立空军,禁止拥有飞机、坦克、重炮等武器。另外,德国还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和约的条款传出去之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德国国民议会呼吁政府“绝不可接受这项条约”。成千上万的德国群众在各处集会,愤怒谴责协约国对德国的掠夺。
德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抱着抢夺别人殖民地、争夺欧洲霸权的目的。结果由于战败,被迫陷人屈辱的境地,权利丧尽,经济破产,德国人在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
由于民众的强烈反对,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还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结果激怒了英、法、美、意等战胜国,战胜国向德国发出通牒,警告德国如在6月23日之前仍不同意签署和约,战胜国将向德国重新开战。
而此时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最后德国内部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决定接受通牒。6月28日,德国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贝尔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和约,德国被迫吞下战败的苦果。
《凡尔赛和约》中涉及赔偿的条款是最具惩罚性的,因为和约制定者认为德国要对发动战争负完全的责任。协约国以及相关的政府确认,德国必须承担德国及其盟国对所有的损失和破坏的责任。
1921年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宣布了总账单——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这个数字出笼时,甚至协约国的领导人都怀疑德国是否有能力担负这笔巨额赔款。先别说德国方面,协约国都有人看不过去了,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认为,这笔天文数字般的赔款将摧毁德国的经济生活。而且这样做也威胁着协约国自身的健康和富裕,因为德国的进口一直远远超过出口。《凡尔赛和约》还剥夺了德国的海外收入,反过来更使德国不可能支付巨额赔偿。
不被看好的“和平”,真的只维持了20年
《凡尔赛和约》也被称为“帝国主义分赃的条约”,列宁则称之为“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长远来看,德国决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更不会长期容忍《凡尔赛和约》的束缚。
凯恩斯说:“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海外联系和海运商船,同时失去了10%的领土和人口,以及45%的煤矿和65%的铁矿;有200万年轻的男性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它的人民已经饱受了四年的饥饿,并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它的货币贬值到以前价值的1/7;它还面临着国内的革命和边境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吞噬一切的四年战争和最终的失败给它在力量和希望上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凯恩斯指责和谈者们是伪君子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者,他们对一个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社会的虑诚只是在“编制诡辩和狡诈之网,它最终给整个条约的外表和本质都笼罩了不真诚的阴影”。
《凡尔赛和约》下的和平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有点类似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但德国并未被真正摧毁。德国依然是个大国,它有6500万人口,而法国人口只有4000万,它还拥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发展程度与美国相当。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几乎从条约签署之日起,德国就下了复仇的决心,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一战后的巴黎和谈:各有“小算盘”,和平真的只维持了20年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