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 始于2016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小米造车 始于2016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小米造车 始于2016”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米造车 始于2016

小米造车 始于2016

“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最近终于正式成立了小米汽车公司。

近些年由于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慌忙造车,于是公众已然习惯认为造车属于新形式的投机。

不过相比较其他造车行为的光怪陆离,孔二老师觉得雷军造车可能比较靠谱。因为雷军其实并不是选择在今年启动造车计划。

早在五年前,当杰克马一手托起蚂蚁帝国、马化腾庆贺王者日活时,雷军则把目光挪到另一个不起眼的方向。

雷军的长期主义

从五年前起,雷军个人除了投资过今后可能是对手的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之外,还投资过汽车电子电动系统的奥易克斯、激光雷达厂商北醒、研究传统汽车技术的车米科技、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行者和Momenta、车载智能硬件的睿米、地图导航的凯立德、车内智能交互系统的新案科技等。

而小米也投资了珞石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相关)、驭光科技(与三位传感整体解决方案相关)、37℃Data(与AI数据解决方案相关)等科技公司。

除了投资大量与造车相关的产业链之外,雷军和小米也涉足“汽车后市场”。例如投资了把新能源车卖到农村去的什马出行、做新能源车与二手车买卖和回收的优电科技,做车险智能推荐的车车车险,做汽车养护的开思汽配、弼马温养车网等等。

总之,雷军+小米,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保险,一条龙下来投了个遍。

如果再算上小米汽车计划三年后推出第一辆量产车的时间,那么雷军在造车事业上前前后后花的时间至少快达到十年。

这呈现了一种“长期主义”的客观范本。长期主义不是鸡汤也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长途跋涉。

要想真正做到长期主义,并且受益,需要搞清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要能够看清楚未来真正的走向,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否值得,它是否真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好。

长期主义并不是只有增长这一个发展方向,要理解不是每一件事都值得用长期主义的策略去做。坚持长期主义,首先要防止自己追求一个海市蜃楼,陷在自己想象的美好未来中出不去。

这也就是为何雷军将人生的最后辉煌堵在了汽车领域,而非其他。曾经在40岁恍然顿悟的雷军就曾讲,给他觉得一个人想要成功努力和勤奋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于是才有了后来那句人尽皆知的“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而眼下的新能源汽车或智能汽车风口,便是雷军认为的下一个大风口,小米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顺势而来。

第二件事情是,要搞明白我们付出的行动是否真的会带来指数级的回报,还是说只是线性回报,甚至是更慢的回报。

今天很多人热衷于考公务员,考取的比例比成功申请哈佛还低。就算能挤进去,如果我们看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的发展速度,不仅不是指数函数,甚至连线性增长都不是,因为公务员升迁的时间间隔是越来越长的。

一个年轻人可能开始两年可以升一级,第二次就是五年升一级,然后可能是十年升一级。绝大多数人到这一步就到头了,个别能力强的人还能继续升,但再下次可能就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这是对数函数级的增长。

还有的时候,即便能够获得指数级的回报,如果指数的底太小,那么能够实现总量翻番的回报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长到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长。

比如你的投资回报是每年3%,那么你需要大约80年才能涨到10倍。就算我们真能活到100岁,但到那个时候考虑到通货膨胀,这十倍的收益很可能已经不算什么了。

而近些年造车新势力的股价之疯狂、市值之疯癫已经令无数人瞠目结舌,最离谱的是一辆车都没造的恒大,居然也能觉得汽车行业“全球前五”的市值成绩。

前不久,小米在发布新品手机时,雷军曾聊到由于公司的股价毫无起色,甚至一度破发,自己被投资人骂的狗血淋头。

我们且听且信,但小米市值的不容乐观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小米也需要新的动作来为股价添一把火,而造车,更符合雷军想要的“指数级回报”。

不是所有人都能拒绝诱惑

第三件事情是,要明白坚持长期主义是要有所付出的,而最大的付出就是拒绝诱惑,可能还要放弃掉一些东西。这件事其实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当然,如果你能做到,一定要恭喜你,因为你已经成为了少数人。

凡事在开始以前多想困难的一面,反而容易坚持下来。把一件要长期做的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最后大概率是半途而废。

我们不妨以特斯拉为例。

2019年,孔二老师和几位朋友有过一次聊天,主要内容是特斯拉的股价。

虽然当时特斯拉的股价已经涨了不少,但还不像2020年这么疯狂。2019年特斯拉的市值最高还不到10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底,峰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而就在2021年9月3日,特斯拉的市值又重回7000亿美元。

我们谈到这个话题时,一位叫小许(化名)的朋友时,特斯拉股票的价值是零!对这个结论,我们当时也有些吃惊。不过他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他说,全世界汽车产业总体的利润率基本上为零,虽然有一些车厂挣钱,但也有一些赔钱,把盈利和亏损相抵消,好的年份和坏的年份相抵消,就是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了。

他讲,除了特斯拉这个例外,今天全世界汽车公司的总市值,基本上就等于它们所拥有的不动产。也就是说,企业本身没有价值。

将来,即使全世界都用上了电动汽车,由于充分的竞争,汽车产业整体的利润率依然会是零,也就是说和今天一样,扣除掉汽车公司的不动产之后,企业的价值为零。而特斯拉几乎没有不动产,因此它总的价值就是零。

小许在圈内可算是重量级人物,他在过去20多年里投资几乎没有失手过。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全球华人最好的投资人之一。

这时,小花讲,制造业企业其实都不值钱,因此如果特斯拉只是造电动汽车,长期来讲可能还真不值钱。

但大家又考虑了另一种可能性,就是特斯拉能够率先实现无人驾驶,把卖汽车变成卖服务,这样一来,每辆车可以产生的利润将增加40倍。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去年的价格基础上,特斯拉是能涨的。

但是,做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漫长、而且起伏很大的过程。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谷歌。因为如果特斯拉做无人驾驶做不过谷歌,那将来涨的就不是特斯拉,而是谷歌了。当然这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结果。最后,我们的一致意见是,只要同时投资这两家公司就好了,不管它们当时的股价有多高。

试想、如果特斯拉中途放弃了,去拿着投资人的钱就搞房地产、买白酒抑或囤积石油,就算无人驾驶带来了光明未来,那也不再属于特斯拉了。

所以,坚持长期主义要能够做到持续的付出,拒绝外界的诱惑。

长期主义的大敌就是经不住短期利益的诱惑。这让孔二老师想到自己的一些同学,那些读完博士的,今天事业发展基本都很好;而半途退学去挣钱的,绝大多数还在疲于奔命。

这并不是说博士学位有什么用,博士学的那些知识可能早就过时了。但是,能够抵抗得住诱惑,坚持六七年做成一件事,这对于人本身是有价值的。

一个人要想走得远,必须要享受走路的过程,而不是靠毅力咬着牙走。只靠毅力走不了远路,时间长了,人是要崩溃的。

这也就是为何孔二老师一定要将雷军的造车时间线拉长到五年前,因为在五年前,摆在雷军面前的有太多诱惑和选择,而那时的造车领域基本被视为资本坟场,不会有任何机会。

但雷军依然悄无声息的选择韬光养晦,慢慢渗透和投资整条产业链,直到今年,万事俱备、一切成熟,才抛出这个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做好的新决定。

当然,这并不代表小米造车绝对成功,但企业竞争说到底不是说谁对谁绝对碾压,比的就是谁比谁多一口气。胜负往往就在毫秒之间。

既然有人能多坚持一会儿,时代可能就会多照顾一会儿。

END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小米造车 始于2016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