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这个伟大时代发出的铿锵之音!在2021年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医师报》主动承担行业媒体责任,发起主办“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开出4列“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列,在一个月时间里与当地数千万乘客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制作成宣传片,在北京地铁1、2、5、8、10、13号线和八通线的13000台地铁电视,进行为期20天,每天多次同步播放。希望以此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大家一起携手同行,为健康中国聚力。

回望历史,它记载着发展的印记。展望未来,我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搭乘“健康中国”专列,向着未来出发!

如果没有学医,王殊或许会学文学,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1991年,在母亲的建议下,王殊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医学之路。深受在文学和哲学领域造诣极深的父母影响,即便从医,王殊也没有放下过阅读。谈到在众多阅读中有什么书能对她的人生观和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王殊力荐洛伊斯·玛格纳的《医学史》。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医学史告诉我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现在对于难治疾病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居然与百年前如出一辙。以乳腺癌为例,现代医学中的肿瘤学理念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当我们回顾历史,几千年前乳腺癌的黑胆汁理论就是朴素的全身性疾病概念。当然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如今的我们学会了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已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的王殊,常跟她周边的医护说,要多阅读、多思考,站在患者之外,甚至疾病之外,再去给患者看病,或许可以打开另一扇门。

行走的乳腺疾病百科全书

“早诊这张牌,我们已经打了很多年了!” 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早诊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数据显示,乳腺中心原位癌早诊比率为15%-20%,早诊比例最高的年份可达30%,其中乳腺癌Ⅰ期的比例可达五成以上。

“欧美国家的原位癌诊断率也就这水平。”王殊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芒,嘴角上翘,“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种坚持:我们不是乳腺外科医生,而是治疗乳腺疾病的医生!”

做一名外科医生,可能只需要握好手术刀,而做一名治疗乳腺疾病的医生,就必须坚持综合治疗与影像学诊断并重,需要学、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成立于1992年,明年就是其而立之年。王殊说:“在这个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所有医生不能只做外科手术,也不能只看影像,要有‘综合’能力,要能亲自给患者进行影像诊断,要知道与疾病有关的一切,要成为乳腺疾病的百科全书。”

影像诊断是乳腺疾病诊断的第一步,而乳腺中心从创建之初至今一直坚持医生自己给患者做影像检查,而不是完全依靠放射科医生。这样既可以和放射科医生有共通的语言,又可以与他们共同评估患者病灶、术式,在多学科合作中共同讨论和确定患者的诊疗方案。

“影像诊断不是治疗乳腺疾病医生的选修课,而是一门必修课,而且是要拿高分、拿优秀成绩的一门必修课。”

做一名治疗乳腺疾病的医生不是说说而已,这些年来,王殊带领的乳腺中心还进行了乳腺癌影像的人工智能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研究、转化性的药物研究、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研究以及年轻患者生育保护等。从临床和患者需求中衍生出什么问题,王殊和团队就投入研究什么,看起来做的事情很杂,但中心只有一个,就是为患者服务。

“我们不敢说已经成了百科全书,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沿着乳腺中心创始人张嘉庆教授为科室设定的这个方向而努力。”

来路漫漫

纵观乳腺癌的治疗史,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怕治疗不足,怕患者漏掉有效的治疗,因此一直在做“加法”,与此同时患者的花费和副反应也在增加。

“治疗上的减法需要勇气,需要精准。在精准医学被反复提及的今天,在分子标记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准备好做减法了吗?”王殊说,在系统治疗领域,在外科术式选择上,这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SLNB)是外科领域微创评估的重要技术。21世纪初,SLNB在国外就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如果前哨淋巴结转移了,就意味着后续再转移的可能性较大,患者做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获益就更大。反之,就没有必要做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避免清扫带来的淋巴水肿、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问题。

国内低负荷腋窝转移的患者想要有保留腋窝的机会,也需要这样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内没有可用的示踪剂。示踪剂的金标准——“核素+染料”,在国内一直得不到推广;而其他选择如“异硫蓝”“专利蓝”在国内则没有被审批,还不能应用到临床中。

王殊决定主动出击,找出一套“中国方案”。这不仅仅是一次医学技术的探索,更是一次承载着为乳腺癌患者减小伤痛的责任之旅、仁心之旅。

从2009年开始,王殊带领团队尝试过各种荧光物质,最后发现在眼科临床中应用成熟的吲哚菁绿的波长较长、穿透性较好,于是她们就开始了运用吲哚菁绿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示踪剂的研究。结果显示,荧光示踪技术简便易操作,要求条件不高,医生容易开展,乳腺癌患者也能从这种简单的腋窝评估技术中获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从2011年正式注册研究,到2021年应用荧光示踪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长期随访结果发布这10年,王殊和她的团队立足临床、立足国情,为中国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加减法”设计,为她们的微创腋窝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和高水平的循证证据。

去途修远

由排斥到尝试,由尝试到推广,到最后的普遍应用,新事物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荧光示踪技术同样如此。

转折发生在2014年,外科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期刊发表了一篇综述,探讨了非核素示踪剂的发展前景,并指出国际上探索最充分、最有前景的一个方向就是王殊团队正在做的荧光示踪。从那时起,他们迎来了荧光示踪技术的“收获季”,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抗癌协会科技奖。此外,荧光示踪技术的推广还获得了专项基金支持。

探索还在继续。为了有国人自己的数据,王殊团队还开展了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今年年初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在线发表。

至今,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已经积累了数千例荧光示踪的病例,而在全国至少也有百余家医院将荧光示踪技术作为乳腺癌常规检查手段。在国外,德国和日本的医生也在应用。

就国内来看,目前卫健委已将吲哚菁绿写入指南,作为可选示踪剂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也将荧光示踪技术写入了指南。

“让更多的患者有了做微创术式、做微创评估的可能性,我想这也算是我们团队对中国乳腺外科界做了那么一点点的贡献。”王殊说,“在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技术应用上,中国终于不再追随,而是和国际医学保持了同步,这让我们非常地自豪!”

探索之路无止境,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可以豁免腋窝清扫,前哨低负荷阳性的患者一定要做清扫吗?在只有一两枚前哨淋巴结转移,或者微转移的情况下,在患者后续能够得到一系列标准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可以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当王殊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介绍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这样的“常规”治疗方案时,与会者非常吃惊。有人惊呼:“你们太激进了!”有人甚至不客气地说:“还没有走稳当就跑起来了!”

面对质疑,王殊用研究数据一一反驳:这种选择对患者安全可靠,并发症显著降低,局部控制和远期控制都非常安全。

有底气的背后离不开王殊团队所做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例如,开展前瞻性研究——Z0011的中国应用,据悉,该研究是首个前瞻性中国人群临床应用的报道。王殊说,“从备受争议到临床应用,过程比较坎坷,投稿也相当艰辛。但是有了我们的中国数据,更多的患者有了降阶手术的可能,我们应该给患者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

她的大花园

29年来,乳腺中心从只有几张病床,一年只有几十个患者,到现在的42张病床,一年千余例的初发乳腺癌患者的规模,离不开乳腺中心团队的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样强大的乳腺团队,王殊想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我特别喜欢我的团队,她现在可能还是一个小花圃,但早晚会长成茂密的大花园,每个成员都会非常的芬芳,非常的光彩耀人。”

王殊团队大胆畅想,发表在《Cancer》上的研究——光学相干成像在乳腺癌术中诊断中的应用,主编给与其的评价是“genuinely innovative”、“interesting”、“ futuristic”。

她们潜心著书,热衷于把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经验分享给国内的同行,给同行带来了《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与处理》《乳腺癌经典文献解读》《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图谱》等著作。

她们热衷于科普、规范培训,每周业务学习雷打不动。她们的“早诊早治”培训班,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将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和实践向基层医院推广。乳腺中心先后被遴选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范基地、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实践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乳腺专业,为国家“大病不出县”的医疗目标履行医者的责任。

她们坚持开放合作,和生殖医学科共同开展乳癌患者“保生殖”的研究,让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在医生的严密关注之下,能有自己的“娃”。

王殊在她的朋友圈这样形容她们团队:这里有关心小细节的大医生,也有怀揣大梦想的小医生,更有笑颜如花技高一筹的肿瘤专科护士。她们上得讲台,下得基层;进得手术室,出得超声室,加班加点钻研实验室。她们的梦想是,不仅拿得起柳叶刀,有一天也写得出《柳叶刀》!在双峰事业上不断勇攀高峰!

科室人才有了,接下来要发展,扩大科室规模势在必行,王殊深知这一点,因此时不时向院领导喊话:“新院能不能多给我们乳腺中心一些床位和机会!”

排版:宋箐

编辑:宋箐

审核:许奉彦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㊳|王殊:不只是乳腺外科医生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