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
在9月4日举办的“2021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上,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发表了主题演讲。
林承宏表示,新能源产业在实现能源转型和零碳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技术、政策、市场三管齐下,并且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在技术创新、政策导向、投资导向、消费倾向各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政府领导、市场引导,再加上商业力量,共同创造可行的氢能经济。
在整体的全球能源结构方面,向零碳过渡已成为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电气化转型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电气化的路径也是非常明确,未来在能耗方面,到2030年之后,电力的能耗将占30%的比重。但同燃料对比,电气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不同应用领域要达到脱碳效果,还需要依靠可持续燃料的发展,其中我们认为氢能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发现,在整个制氢环节,绿氢是可行的方案。未来在碳排放成本会提高的情况下,使用氢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会越来越有可行性。但目前氢能市场亟待政策的相关推动,因为行业相对复杂,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个别因素需要具体解决。
氢的下游覆盖非常广泛,从工业方面的原料,电力生产、移动出行及建筑、环境方面都有氢的出力点。从工业原料方面,目前在制氨、化肥用氢方面的消耗量很巨大,但制氢目前都是以化学方式生产,未来可以通过绿氢的发展方式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现在比较成熟的铁矿石还原剂用氢,用绿氢作为替代,可以达到零碳钢铁生产的可行发展路径。这也是未来可能在工业原料上的新需求。
比较少被大家讨论的,比如一般大众消费品,是否能够通过使用氢这样的能源媒介来达到降低碳排放?比如像一般的B2C业务,可以通过能耗占比比较低的生产环节,通过氢发热的效益取代工业的发热锅炉,这也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我们还发现氢在发电行业里有巨大的潜能。通过电解水制氢,使盈余的电力进一步储存,储存之后峰值的时候让它反向生产出电力,再进行分配。这个可以达到有效效率,缓冲峰值,并利用氢的可便性有效分配。
出行行业相对成熟,可能更多侧重于卡车、公交车、商业用车上面。未来在空运方面是否能够把氢作为燃料进一步使用?这也是目前在空运方面甚至航运方面唯一比较可行的脱碳解决方案。
从中国氢能发展来看,我们见证了非常清晰的顶层设计,在氢能各个发展环节上,都有进一步的政策细化,不管是在制氢、储氢、加氢方面,各环节都有相应布局。我们认为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往绿氢的方向去做选择,未来氢可能会在中国整个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20%,并且把中国的碳排放量降低13%。
至于产氢的路径方面,我们相信前期还是会有部分灰氢作为过渡,到后期会比较偏重于蓝氢。预估到2030年,绿氢的技术成本基本上已经可以跟蓝氢持平,到2050年绿氢成本甚至会优于灰氢。
氢也有缺陷,它每立方米的储存密度相对较低,所以运输成本会比石化能源更贵。随着运输距离及消耗的量不同,所产出的运输解决方案也会进一步细化,从陆上运输、分布式产氢、分布式管道运输到集中式管道输送,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从能源产出国到能源消纳国,中间通过货船,用液氨或液氢的模式做运输,这也是目前看到比较可行的方案。
其中有一个新兴模式值得大家探讨,就是用分散式电解工艺直接分散式制氢,这也可能会是未来比较常见的,至少短期内当消纳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周边绿色能源比较充沛的时候,当地分散式的制氢工艺会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的手段。
还有一个话题值得探讨,氢其实跟风电、光电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果用绿氢作为主要生产途径的话,它也会在每个年度里发生峰值、谷值的问题。在这种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模式下,储能的解决方案势必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远来看,制氢成本会取决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位置,以及绿色能源制氢下的地方优势。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西北地区。
从政策角度讲,世界各国有一定的分化,有些国家基于地理环境属于需求国,有些是全产业链及技术带动国,有些是负责专门供给,特别是沙特或中东、北非之类的国家,未来肯定会是产氢的重心。
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什么?通过联盟的模式,世界上已经有数个吉瓦级别的绿氢项目,这些项目通常不是由一家公司独资完成,而是有数个联盟,大家各司其职,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完成发展的路径。
如果氢大规模发展的话,其实要克服四个非常重要的挑战。第一,在政策方面是否能够把资金用在有效及高回报技术研发上。第二,在成本效益方面,是不是有清晰及明确的成本降低路径。第三,在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及系统方面,是不是能够跟不同企业的合作,创造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四,在法规及标准化上有比较明确的指引,让企业更好的发力。未来可能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强化,才能把氢产业有效推广起来。
(文丨本报记者 李玲/整理)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丨闫志强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德勤中国财务咨询氢能行业合伙人林承宏:为碳中和创造可行的氢经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