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otc交易模式(放弃OTC 现货交易场所再也不用担心315)
2016年央视3·15晚会主题发布了,主题叫做“共筑消费新生态”,据称这一主题包括了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消费”,第二个关键词是“生态”。从关键词来看,被曝光的应该是消费领域,现货交易场所的从业人员现在可以安心了吧。
想想也有些心酸,从春节过后,进入工作状态以来,整个现货交易市场就加紧着尾巴,提心吊胆等着315的到来。事实上,今年315再次曝光白银、原油、沥青这些采用OTC模式的现货交易市场负面情况的概率并不大,但是从201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让整个现货交易市场如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样有了心理阴影。究其原因,无外乎和前两年相比,现货交易场所的模式、市场、利润并没有本质变化,依然依靠着会员单位疯狂营销带来的不完全理性的客户,依然靠着高频交易的手续费,乃至头寸带来的收入。因此,201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对它们依然具有极大威胁性,是时刻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下,2015年已经有多家现货交易市场关闭原有业务进行转型,如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海西商品交易所 、湖南华夏商品交易市场等,甚至有下线全部交易品种,实质性歇业的情况出现,如中经商品交易中心、青海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不可避免给现货交易市场带来一种压抑、悲观和紧绷的情绪。
但事态就真的那么差吗?也未必。
众所周知,现货交易市场属地方政府监管,比特币购买而最近江苏省金融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引入第三方价格交易场所监管的通知》却是对现货行业的一个利好。这份通知认可了第三方价格的合法性,规定了保证金不得低于10%、接入统一登记结算系统两个主要门槛,实质上承认了现货交易市场现有保证金交易模式的合法性。
国内目前现货交易市场具有三大特征,第三方价格 、保证金交易、OTC模式。江苏省金融办实质认可前两点之后,那么,就只剩一个问题了,就是引发争议的根本——OTC模式。
一直以来,证监会都禁止现货交易场所采用OTC交易模式,国内交易场所使用分散式柜台交易回避了这一禁令,但也带来极大的争议。这些年的维权诉讼的理由也聪明地已经从欺诈转向质疑交易模式的合法性。尽管津贵所、粤贵所、深油所、东南大宗这一系列维权诉讼中,交易场所都获得了胜诉,但仔细看胜诉的原因,其实是程序上的胜利(仲裁管辖权胜诉和诉讼对象不是合同相对方胜诉)。像是起诉理由中直接提到交易模式时,法院驳回的理由也是缺乏证据证实,而不是认定合法。而从中经商品、青海西部大宗的关闭来看,在有明确的中央政府禁令下,地方政府既不可能也没有意愿庇护当地现货交易场所继续采用类OTC模式。这从商务部表态商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和成品油交易之后,各地现货交易场所纷纷下线原油产品,也可以以此类看出其中地方政府的态度。
那结论很明显了,只要放弃OTC模式,改用撮合制,现货交易场所就不用再提心吊胆了,不用每年315到来之前,胆战心惊了。
事实上,国内的现货交易场所就在这样做,无非是早或者晚,快刀斩乱麻和步步退让两种不同而已。前者如北京大宗这样,一个通告,彻底转型。后者如多数现有现货交易场所,在维持原有OTC业务外,开辟现货挂牌、现货连续交易这些名字略有不同但本质一样的新业务。有些还没有上现货挂牌的 ,也在招聘相关人员,做转型准备。
当然了,即便全部转型撮合制,维权这类事也不会少,交易亏损的投资人不管当时是不是明白风险的存在,总会想通过各种合法 、不合法的方式挽回损失,对交易场所来说还是件头疼的事,但至少,当发生这类事件时,交易场所的腰杆子再也不用软了,当投资人威胁起诉交易所交易模式不合法时,交易所有底气说,随便去告。
至于撮合制下,交易额减少带来的问题,其实也不用担心。举例来说,有一家去年12月上线的交易场所,最近在其官网上已经庆祝现货挂牌交易日成交额一亿元,按照双向千分之三手续费来算,扣除给会员单位的返佣,每年也有几千万可以留存,虽然比不得原来的快钱,但合法的钱拿得安心、舒心。
","content_hash"!"7cf2bae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