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宿科技区块链(网宿四大高管集体套现 边缘计算成为“割韭菜”的利器)

  网宿科技区块链(网宿四大高管集体套现 边缘计算成为“割韭菜”的利器)

近日,被炒的很火的边缘计算一把将网宿科技(300017)变成“妖股”,从3月1日的10。74收盘价后,3月4日到3月8日网宿科技股票一路疯狂5个涨停,股价近乎翻倍。

  

3月11日,网宿科技迎来首个跌停,就股市而言股价有涨有跌,5涨停1跌停皆在情理之中。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3月11日,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皆因个人资金需求集体减持套现引起业界轩然大波。

  

大跌眼镜 网宿四大股东集体减持

其中,第一大股东陈宝珍拟减持不超过1。46亿股,副总储敏健拟减持不超过693万股,董秘周丽萍拟减持不超过261万股,副总黄莎琳拟减持不超过64。3万股,四人合计拟减持不超过1。56亿股,以3月11日收盘价15。56元/股计算,约合市值24。27亿元。

  

  


  

大股东们的集体套现,更被认为是对其企业自身的不自信,然而网宿高管的减持套现已是“家常便饭”。

  

有媒体报道,网宿科技在限售股解禁后,就有多名高管及其亲属也进行了减持操作。2010年至今,网宿科技的高管掀起了7轮减持高峰,其中,2013年的减持就有28次之多。从2015年至2018年中,包括实控人陈宝珍和刘成彦在内的公司高管密集减持公司股份,两人已累计减持约6亿元。

  

  

来源:万得

  

曾经的股坛神话网宿科技,2014年的巅峰时期股价一度达到141元/股,而在云厂商的大举进入CDN市场后其股价一落千丈,就在今年2月份股价还一直维持在7元-8元左右的样子。

  

近年来,网宿也并没有表面上看似的风光,网宿虽然营收不断扩大,但利润却呈现下滑的趋势,处于增量不利的尴尬境地。根据网宿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2018年网宿营业收入63。37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仅长3。29%。

  

2017年,营收53。73亿元,赢利在8。3亿元,

  

2016年,营收44。47亿元,赢利12。5亿元;

  

2015年,营收29。32亿元,赢利8。31亿元,

  

2014年,营收19。11亿元,赢利4。14亿元;

  

2013年,营收12。05亿元,赢利2。37亿元,

  

2012年,营收8。15亿元,赢利1。04亿元,

  

2011年,营收5。42亿元,赢利0。55亿元

  

我们看到了网宿盛极一时的繁华,也看到了当前的落寞。而网宿高管多次套现减持的背后,更多的折射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泡沫在大势面前经不起任何风浪,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过度炒作 边缘计算尚在初级阶段

网宿股价如此疯涨,从技术来看(不考虑市场、人为操作因素),网宿是得了边缘计算之“利”。前不久,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9)上,边缘计算因与5G相关而倍受关注。

  

针对于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就曾在微博中公开表态,“近期对边缘计算额炒作,太过分了。”

  

  

在他看来,边缘计算只是一种解决方案,没有创造出新的核心技术或做重大技术组合,也没有诞生新的应用,更没有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像近期A股那样的市场反映和一些券商的唱多,感觉是别有用心了。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以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应用的实时性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何宝宏指出,边缘计算就是个筐,要想化妆为边缘计算,把自己“边缘化”还是很容易的。只要不是明显位于核心位置的技术,比如CDN、IoT、无人驾驶、车联网、基站和VR/AR,甚至卖PC、智能手机和机顶盒的,都可以自称为边缘计算。

  

何宝宏表示,如果不巧你拥有的技术,明明白白不在边缘位置,也一点不用担心,去编个新故事还是很容易的,比如简单地加上“边缘”两个字,像边缘服务器、边缘接入、边缘路由器、边缘网络、边缘数据中心、边缘云、边缘智能、边缘区块链节点等。40多岁的互联网基础性技术TCP/IP,也是“边缘计算”啊。传统电信网采用的是“计算在网络”的基本设计思想,而互联网正好相反,核心思想是计算在边缘。互联网的边缘计算节点,可以是PC或服务器,甚至也可以是另外一个网络(边缘网络)。

  

但互联网将计算放在网络边缘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更好地实时性和数据控制,而是为了压制网络(电信行业)的控制力,释放边缘节点(计算机行业)的创新力,引发了两个行业的世纪性竞争。同时,即使是电信网络边缘的傻瓜终端,也具有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但计算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一些必须的本地化处理,比如I/O和缓存等。

  

1。 边缘计算仅是对计算所处位置的描述,是指位于网络边缘的计算,主要是针对的是集中式的云计算,现在被泛化了。

  

2。 边缘计算与中心化的计算,甚至终端的计算是要相互协作的,目的是为了配合通信(如MEC)、存储(比如CDN)或安全(比如防火墙)等应用,因此很可能纵向发展成为原有产业的补充,但不大可能横向形成一个独立产业。再直白点,边缘计算很可能会形成一些新产品,但不可能形成一个新行业。

  

3。 在什么地方做计算,是包括实时性和隐私控制等多种因素在内权衡的结果。仅仅为了实时性,就放在边缘做计算吗?放在边缘做计算,就一定比放在中心做计算划算吗?如果仅为了实时性,直接放在智能终端上做计算岂不是更快?

  

4。 边缘之外,还有边缘吗?边缘之内,就是中心了吗?这些不同位置的计算,应该如何分工协作?

  

国金证券通信分析师唐川同样认为,国内边缘计算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比特币新闻配套基础设施及硬件尚不完善。

  

  

此前,在去年举行的“2018边缘计算技术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就曾“十问边缘计算”,其言下之意也是指出了边缘计算尚处初级阶段。

  

相关链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十问边缘计算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40705

  

主营业务CDN 面临巨大压力

如此看来,网宿四大股东集体减持套现或许也是明智之举,只是“可怜了10万多散户”被“割韭菜”。当然,除了借利边缘计算外,这些年网宿在CDN市场遭遇瓶颈。

  

近来年,互联网云厂商的进入导致CDN不断的降价,让网宿倍感压力,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2月24日,根据计世资讯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CDN市场发展报告》,阿里云以近31%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CDN市场第一大厂商。网宿占比28。4%排名第二。腾讯云占比10。4%,排名第三。

  

在经营资质上,阿里云、腾讯云、网宿三家企业都拥有全国的CDN经营资质,在全球资源节点布局上,阿里云、腾讯云、和网宿处于同一阶梯。目前,阿里云拥有1500+个节点,带宽总量120T+,服务超过30万客户;腾讯云在全球部署 1300+ CDN加速节点,全网带宽储备超过100T;网宿在全球布局1500+CDN节点,带宽储备达到85T,其中海外节点数量达到500+。

  

其实,网宿早已感受到了市场的大趋势,近年来也在不断积极求变。在国内,早在2017年8月,网宿便以4亿元入股联通A股,合资成立新公司云际智慧。同时,不断加快向国外市场拓展,先后完成了对CDNetworks和CDN-video的收购,2018年9月在巴西CDN节点也正式上线。

  

在经营业务上,网宿也向全球CDN巨头Akamai学习,从主营CDN不断向边缘计算和云安全领域靠拢延伸。

  

当然,网宿在CDN领域拥有多年的服务经验,尤其在服务大客户上仍然是国内互联网企业所不及的,也是其优势所在。

  

诚然,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有着太多的潮起潮落。网宿赶上了CDN发展初期的风口,也迎来了发展的艰难时刻,在以后的市场中,网宿当如何求变,又能否再拓新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耿鹏飞

  
","content_hash"!"4306add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