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得了肺结节就一定会得肺癌吗?有关肺结节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得了肺结节就一定会得肺癌吗?有关肺结节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了肺结节就一定会得肺癌吗?有关肺结节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本文作者▼
现代社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胸部CT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胸片难以检出的肺结节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发现。患者及家属常常心生恐慌,误以为肺结节就是肺癌。
其实体检发现的肺小结节,九成是良性的,无需临床干预,不用手术“白挨一刀”,更不用进一步放化疗。精准地鉴别肺结节,能更好的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首先我们来看肺结节的定义:
肺结节是一个影像学名词,是指人们接受CT或X线摄片检查时表现为长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主要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和多发性肺结节。
肺结节的三种分类方法:
1. 依据大小分类 ;2. 依据密度分类 ;3. 依据结节分布分类
对于高危人群,更需警惕肺结节: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支/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戒烟时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对于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
目前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但有条件者可酌情进行下列检查,如果在随访阶段发现下述肿瘤标志物进行性增高,需要警惕早期肺癌。
主要推荐以下5项:
1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标志物;
2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
3
癌胚抗原(CEA):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腺癌复发、预后以及肺癌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
4
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对肺鳞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5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对肺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直径>5mm的肺实性结节出现以下征象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分叶征”——结节外形不光整,局部突出呈分叶状;
“毛刺征”——结节边缘小刺状突起,呈细线状,可密集似毛刷状;
“锯齿征”——结节边缘的小刺状或小三角形突起呈锯齿状;
“空泡征”和“空洞”——结节内有空气样低密度影,空气影<5mm(多为1~2mm)称之为“空泡”,多见于早期肺癌,是未被肿瘤破坏的肺结构;空气影≥5mm的称为空洞,不规则偏心性空洞多见于肺癌;
“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内细条状空气密度影,为病灶内扩张的细支气管;
“胸膜凹陷征”——病灶周围胸膜向病灶凹陷;
“血管集束征”——病灶供血血管增多、增粗以及血管受病灶牵拉向病灶移位为血管集束征表现。
理解基本概念后,我们来看一下国内指南对于如何处理肺结节:
图片来源: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的随访时间到底是多长呢?
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们会对肺结节进行恶性概率评估,并根据不同的风险,决定不同的随访模式,但是对于具体要随访多长时间,尤其是增长缓慢的磨玻璃结节,目前尚没有统一定论。
美国NCCN指南推荐小于6mm的低风险单发肺结节可以不进行常规的随访,如果随访过程中结节一直稳定没有变化,那么常规随访5年。
2018年,中国发表了这份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它推荐小于4mm的低风险实性结节可以选择不随访,对于大于4mm的实性结节和所有的亚实性结节均建议不同时间间隔的随访,但没有推荐最长随访时间。
随访的过程中,肺结节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可以提示结节的良恶性,并决定之后的处理方案。
如结节出现符合肿瘤倍增时间的增大、实性成分的增加、符合恶性结节规律的血管生成以及出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提示恶性的影像学特征,提示结节是恶性的,应该尽早干预。部分结节虽然体积缩小,但实性成分增加也多考虑是恶性。实性结节2年以上仍然稳定也多考虑为良性,但这一特征并不适用于磨玻璃结节,因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可以长期稳定。
除此之外,随访时间还要考虑患者的精神状态。有的患者一查出肺结节就非常焦虑,天天都惦记着,吃不好睡不好,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一天到晚担心恶变。反复问医生,他这种情况出现肿瘤的概率有多大?时间有多久?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患者早期干预处理,卸掉其思想包袱,回归正常的生活。
因此,决定一个肺结节的随访周期要个体化综合分析,不仅要考虑到病理情况还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随访方案。
大致总结一下:
1.40岁以上患者健康体检建议低剂量高分辨CT检查,不推荐X线检查;
2.发现肺结节不可掉以轻心,需按规律及要求定期复查;
3.>8mm的结节,需重点观察或手术处理,
4.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除病灶大小外,其内部实性成分的大小更加重要,实性成分>5mm或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得了肺结节就一定会得肺癌吗?有关肺结节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