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应用(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终于落地了?人民币或将告别纸币?微信、支付宝终被取代?)

  数字货币应用(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终于落地了?人民币或将告别纸币?微信、支付宝终被取代?)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从1948年12月1日诞生起,人民币已经有72年历史。

  

不管人民币如何改版,其纸币的形态一直未曾变化。

  

之前一直说在酝酿,但在昨天央行的数字货币应用终于落地了。

  

  

14日数字货币内测曝光

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开,看截图。

  

来源:网络

  

从页面上能看到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4个功能,其中前面三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常规操作,亮点在于第四个功能,它具体运用了哪一个软硬技术我不清楚,但根据介绍,即便两个手机都没有连上网络,也可以在纯线下场景通过手机互碰完成支付。这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没有的新功能。

  

有人说,除去纯线下场景通过手机互碰完成支付功能外,这不就是微信或者支付宝吗?其实不然,二者之间有其本质区别:

  

  1. 央行的数字货币一级货币,等同于现金,背后是国家信用,而我们使用的支付宝微信说到底其实是在一个巨大的公司账户里互相转账,背后其实是(腾讯阿里)的信用。

      

  2. 我去超市消费想用微信支付,老板说只有支付宝,拒收微信。

      

    也就是它可以因为我没有微信或者支付宝而拒绝我,但是不能因为我用央行的数字货币而拒绝我,拒绝了就是违法的。

      

  3. 微信和支付宝是需要账户的,本质上对应的是你在工行或者农行等商业银行的存款。央行的数字货币摆脱了对于银行账户的依赖。

      

我说说个人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看法,坦率讲我觉得略失望,虽然和现行的微信支付宝有一些差异化,但是这个差异化并没有大到吸引我的地步,那个离线碰一碰功能听起来不错,但我们现代人一年有多少时间处于无网络状态?

  

至于货币信用背书,比特币走势其实也就那样,我觉得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不会怀疑腾讯阿里的信用,中国人这十几年来早就习惯把财富托付给微信和支付宝了。

  

  

另外在我看来从2013年到2018年,微信支付宝用了5年,把移动支付铺遍中国大地。绞尽脑汁提供各种各样使用场景,几乎已经填充满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已经形成支付习惯,央行数字货币来了。

  

其实我本来设想过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来一个像比特币一样的限量发行,那就很有噱头,可惜并没有,它只是一个人民币的数字版,虽然比较中规中矩。

  

  

人心思涨

数字货币加速的落地,就这么一个概念,市场就嗨了,导致数字货币近日连续拉升,金冠股份、众应互联、汇金股份涨停,广电运通、美盛文化、科达股份等涨幅居前。

  

近三日数字货币指数走势图,很明显的看到指数多次出现跳涨。

  

这些股里面我目前也看不出谁是龙头,但按照常理去判断,一般融资融券标的因为可以上杠杆,所以涨起来通常更凶猛,就是表格里股票名字后面有R的。

  

这些股票里除了广电运通,全部都是市值100亿以下的,炒作空间不小,最后龙头涨幅翻倍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虽然看淡DC的民用前景,但和概念炒作没关系,因为投机就是几个星期的事,到时候潮涨潮落,还是得比谁跑的快。

  

  

微信、支付宝会不会被替代?

对微信、支付宝支付来讲,等到央行数字货币钱包铺遍全国,会发生什么?

  

想不出到时候,有了央行数字货币钱包APP的我们,会不会抛弃长期使用微信支付宝转身数字货币钱包APP。

  

尤其是,央行通过另一途径,微信支付宝“归顺”。这一降维打击,主要针对源头。当这场降维打击开始,钱将重新回到银行。而微信支付宝都“败退”,市面上其他的小机构就闹不出什么事。

  

即将到来的数字人民币时代,央行数字货币能否取代现金?

  

  1. 降低成本:人民币印制、运输、防伪都需要成本;

      

  2. 打击犯罪:数字货币的“留痕”和“可追踪性”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

      

  3. 流通性:数字货币人们可以在任何智能终端对其进行使用和消费,同时系统自行进行验证,这样大大提高了流通性,增强了商业经济流通的一个效率。

      

当现金真正做到大部分被替代。微信支付宝支付只能成为末端。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护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体系稳定以及防护。微信、支付宝支付地位将受到巨大挑战。在我现在看来可能整体对微信支付宝比较不利,但变局总会来了,希望最终移动支付起到惠及你我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观察,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在疫情期间紧急设立全国疫情信息平台,如有发布需求,请联系霍老师,电话:18511001888;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

  
","content_hash"!"13c1929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