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道是什么(什么是区块链,娓娓道来(3))

  区块链道是什么(什么是区块链,娓娓道来(3))

承接前一篇,目前是系列的第三篇。

  

  

四、比特币的制造:区块链与挖矿

  

大家听到这里,比特币转账的方式有了大体的感觉。大家此刻心中一定憋了一个问题、大问题,货币是各国央行发行的,而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那谁来发行比特币呢?也就是说,比特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比特币是挖出来的,使劲在网络里挖,就能挖出金矿比特币,简称“挖矿”。挖矿,这当然是很形象的说法,到底啥是个挖矿呢?这里就必须要引入我们的主题概念——区块链。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比类似Alice转账Bob的交易,把每十分钟内的交易记录打包在一起,就叫区块——block。把比特币一诞生就开始的所有交易记录都链接起来,也就是把这些区块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区块链——Block chain。那比特币怎么产生的呢?没有比特币,你交易个nothing,估计有人都急了。别急,马上到关键所在了。

  

却说每十分钟的交易信息被打包记录,这就是一个区块;整个网络上的电脑都在抢夺这个区块的记账权利,谁抢到这个记账的权利,谁就可以获得这个区块创造出来的比特币。2009年,中本聪创造了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其本人就获得了第一个区块奖励的50枚比特币,这也是比特币世界的第一笔交易记录,永远载入这个区块里。(每一枚比特币都是追根溯源有据可查的)。

  

所谓挖矿,就是抢夺记账权利,从而获得奖励,奖励就是比特币。为什么会有人不停的挖,因为比特币世界里每十分钟生成一个区块,哪个电脑抢到了记账权、构建了这个区块,哪个电脑就获得该区块的奖励,这就是挖矿。既然可以不停的挖,那比特币这种虚拟矿产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喽?NO,绝非如此,比特币的数量是有最高限额的——2100万枚比特币。所以比特币这种矿是越挖越少,中本聪设计的特别妙,区块链平台就是每个区块的奖励每四年减半。我们刚说了,中本聪造出第一个区块的时候、获得50枚的奖励,四年后,就是到了2013年、奖励就减半了,2017年再次减半。所以当下每个区块的奖励是12。5枚比特币,等到了2140年比特币产量就将趋于0,从而将比特币的总量恒定在2100万枚。截止目前,网络世界已经创造出1500w枚比特币。

  

  

简而言之,挖矿就是抢夺生成区块的权利、抢夺记账的权力,也就是抢夺为全网服务的权力。一旦抢到这个权利,所奖励的比特币就写在得到的区块上,然后系统告知整个区块链的所有节点,获得全网确认后,这个区块便成为合法的新增区块,整个区块链又多了一个区块。

  

现在大家关心的是,既然那么多电脑都争夺记账权,那系统是如何决定谁来记账的呢?中本聪真的很本聪,他的设计是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谁最先算出来,谁就创立了这个区块,谁就获得奖励。这可不是一般的数学题,是一种很傻很傻的数学题,名字叫hash算法。

  

这个hash算法听着很harsh,这会儿先打住,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的概念,再继续。

  

五、公钥 私钥 钱包 比特币之间的关系

  

刚才说到比特币世界里的公钥和私钥。公钥就是地址,私钥是密码。公钥就是银行卡账号,私钥就是银行卡密码。所谓钱包就是一种电脑软件,它可以帮你生成一系列配套的私钥公钥,你可以随意选择一个公钥作为收款地址,并且使用配套的私钥继续使用它。比特币只有交易记录,所以你的每一个公钥上所谓的余额就是账本上显示的谁向这个地址转账了,私钥作为密码的作用就是可以援引这个公钥的交易记录并对其签名。一个公钥,如果没有私钥与之配套,那就不能对这个公钥进行签名,也就无法发送从这个公钥向外转账的交易记录了。

  

比特币的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关于这个公钥的所有交易记录。也就可以知道这个公钥有多少“余额”;每一枚比特币原则上是可以跟随其交易记录一直向上追索的。不过这是这比较麻烦的,因为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是10的-8次方,这个最小单位还有个名字——聪,中本聪的聪。比特币的单位如此小,一枚比特币可能是很多更小数字组成的,比如是0。005 、0。78、0。215之和,所以其来源可能会非常细小,但所有交易记录都摆在这里,谁想去追踪这些所有的细分的来源都没有问题。举个具体的例子,你的某一枚比特币并非是一个人给你转过来的,可能是三个人给你转的,比如张三给你转了0。3个比特币,李四转了0。5个比特币,王二麻子转了0。2个比特币,然后这三者凑成在一起、形成了你手头的这一枚比特币,这些交易记录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是可以检索的。甚至你还可以检索张三转来的那0。3个比特币是谁给他的,反正是可以一直向前追,最终追到中本聪的创始区块。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下篇接着讲述。

  
","content_hash"!"b8b3469c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