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数字货币(陶冬: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一大超级风口!全球QE,要小心!)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的“十年”门槛上
作为第十五届理财博览会的核心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新科技·新金融·新服务”为主题,会上,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围绕“2018宏观经济走势及大类资产配置”主题发表演讲,陶冬先生从国际国内的大视野深入分析了现在财富管理行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给大家的资产配置提出了宝贵建议。
“全球平均保时捷车主的年龄是56岁,在中国是36岁。”在演讲的一开始,陶冬先生以作为财富象征的保时捷跑车为引子,说明目前中国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年”门槛上。
陶冬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大约每10年会有一次华丽的转身,如上世纪90年代的出口经济,最近10年的房地产经济,而在下一个10年,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改变全球需求的大因素、大格局,则是消费。而且,未来拉动中国经济的,正是“下一代人”即90后的消费,这也将带来下一轮的掘金机遇。
全球经济期待创新与改革
对于全球经济,首先,中美关系上,陶冬先生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历史必然,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竞争、合作、融入、抑制中慢慢展开,这将成为未来50年全球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之一。
其次,在世界范围内,量化宽松政策不能取代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一种共识,唯有变革才能看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全球的经济已远离了危机时期,而相比于消费,投资却明显增长乏力,“美国许多企业在发债,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回购股票,中国的实业家没做实业投资,而热衷于炒房地产”, 其根本原因还是值得我们去理性思考的。
在没有真正改变营商环境、迎来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GDP增长不过是在QE之下的“货币幻影”,虽然面临巨大的财富的上升,但是经济的增长却并不理想,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也远远落后于财富的增长。同时,依赖于量化宽松政策,人为地改变经济下行周期,也并非长久之策。
陶冬先生认为,未来的两三年,全球处于一个回收流动性的时期,但要货币环境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还做不到。因而,QE仍然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出现结构性改变,或是重大的科技创新来重新拉动生产力的提高。这就意味着,在此之前,我们将继续生活在QE的海洋之中,财富也依然在金融资产价格里产生,这是一个资产为王的时代,无论是过去的10年,还是在未来的20年,都会依照相同的逻辑。
在一个改革阙如、QE肆孽的大环境下,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远远超过工资的上升,生活成本的上升也会超过工资的上升,电子商务的崛起更压缩了传统企业的加价空间,比特币价格也就压缩了打工仔的涨工资空间。这个年代,如果打工仔手中没有一点资产,靠工资或存款过活,日子可能会越过越难。
中国经济拐点已现 重在防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陶冬先生认为,中国经济与信贷周期拐点已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基调引导货币政策收紧。今年7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为未来五年金融货币环境打下了基调,会后的文件当中出现风险两个字31次,出现监管两个字28次,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因此,未来,货币环境的趋势必然是收紧。
在过去的6个月中,三大评级机构再加上IMF、BMS,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对中国的债务提出警告,而在陶冬先生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对近几年商业银行表外扩张所带来的风险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而未来,贷款资金成本的上涨会成为中国经济周期的潜在风险之一。
对于房价问题,陶冬先生给出了一组数字,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期所有日本房产价值相加相当于当年日本GDP的200%,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顶峰期,这一数字为170%,而在中国,则是250%,甚至更高。近几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M2的高速增长,也让人民币偏离了均衡价格,虽然短期内不存在过大的贬值压力,但从中期来看,去杠杆、防风险往往会伴随汇率的调整。
未来掘金机遇在“90后新消费”
全世界都在等待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陶冬先生认为,在中国,这个机遇正是在于“90后的新消费”。从消费者层面看,90后作为新一代消费者,与其父辈的储蓄习惯和消费习惯大不相同,数据显示,38%的90后不储蓄,36%有储蓄但不够,仅26%有足够的储蓄。“这是一代全新的消费者,这是一代拿着中国护照的美国式消费者。”陶冬说。
而从供给端层面来看,仅“双11”一晚上,淘宝的销售额就达到1680亿元,而更重要的是,今年的“双11”将线上、线下和物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成为执世界牛耳的“新消费”,这也正是中国资本市场下一个10年的掘金机遇所在。
最后,陶冬先生还指出,近年中国的房价上涨也催生了一批千万富豪,而这些财富有三种去向,一是在房地产的下一轮调整中被摧毁,二是随着中国资金出海形成全球化的配置,第三则会成为中国向新一代消费转型的主力。
","content_hash"!"63bf544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