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疯狂的自动驾驶:揭开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疯狂的自动驾驶:揭开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疯狂的自动驾驶:揭开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
" 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 , 就像跨过 25 万英里到月球 …… 人们不应当幻想搭梯子能登上月球 "。
——Aurora 联合创始人 Sterling Anderson
1.苏菁的预言
7月8日,在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个圆桌论坛上,一个理着平头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义正言辞地说了一席震惊在场所有人的话,这些话也为他带来了一场大祸。
“特斯拉这几年下来,它的事故率还是挺高的,而且是从‘杀’第一个人到最近‘杀’的人,它的事故类型非常像……机器进入人类社会和人类共生的时候机器是一定会造成事故率的,讲难听点就是‘杀人’”。
说这话的人正是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菁,十几天前,他还被传将要加盟蔚来。此时的他应该不知道,正是这些话让他在19天后被免职。当时,人们除了一片哗然,并不知道一场预言般的事故即将降临。
就在苏菁被免职后的第16天,机器“杀人”的事件发生了。8月12日,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在一起离奇的车祸中不幸身亡,年仅31岁。而他驾驶的正是一辆宣称拥有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蔚来ES8。林文钦生前好友称,出车祸时他正在使用NOP领航功能,结果ES8一头撞到了低速行驶作业中的工程车,林文钦当场身亡。
接连不断的事故摆在眼前,人们更愿意相信,苏菁并不是那个血口喷人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皇帝的新衣》里面的那个敢说真话的小孩。只不过他的真话并没有戳破某些宣称拥有“自动辅助驾驶”甚至是“自动驾驶”功能汽车的画皮,反而让自己“身败名裂”。
2.自信的蔚来
蔚来对“自动辅助驾驶”的自信还要从2017年11月份说起。隆冬将至,当时杭州的天气显得有些寒冷,但在钱塘江畔的一个论坛上,有一群人却洋溢着热情。
彼时,创办蔚来刚刚满3年的李斌在台上意气风发的说到,“单从技术的智能程度上来讲,蔚来即将于2018年正式上市的量产车ES8可以让司机不必全程专注于驾驶,有一半的时间可以解放出来”。言毕,他还补充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未来司机的双手将不再被束缚在方向盘上,“到2025年我认为会得到百分之百的解放”。
似乎印证了老板李斌所言非虚,两年后,微博认证为蔚来副总裁沈斐称“NIO Pilot越来越上瘾,1点半结束会议出发,在自动辅助驾驶帮助下,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只不过在林文钦因蔚来ES8车祸去世后,网友发现沈斐的微博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半年可见。
在那段被称为风口的时间,从车企到消费者,人们对自动驾驶似乎充满了信心。在5G浪潮的汹涌拍打下,自动驾驶仿佛变得触手可及。不只是李斌,也不只是蔚来,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做智能汽车的车企的宣传都在自动驾驶的边缘疯狂试探。这里面试探的最早和最深入的非特斯拉莫属。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开始用“半自动”这个词汇来标榜Autopliot;到2016年Hardware2.0推出时,马斯克说“硬件传感器和算力完全能胜任未来的自动驾驶”。
作为新势力的主要发起者,特斯拉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争先效仿的对象。国内有些车企站在特斯拉的肩膀上,造出了不少新概念,比如”L2+”、”L2.5”等等,将自己的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大搞文字游戏。
不得不说,国内某些车企的“营销能力”确实是国际一流。在如此多的“洗脑”广告冲刷下,很多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深表信任,以至于这种信任远远超出了辅助驾驶自身的实力。比如理想ONE的车主就敢在高速上平躺在车里晒日光浴。
至此,“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已基本成型。凡是戴上这张面皮的车企,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3.仓惶地改名
苏菁戳不破的画皮,总会有人来戳破。只不过这代价确实惨重了些。
蔚来事件发生后,那些宣称拥有自动辅助驾驶能甚至自动驾驶功能的车企们仿佛是惊弓之鸟一般,纷纷改头换面。
理想汽车
创始人李想甚至公开喊话,呼吁媒体和行业机构统一自动驾驶的中文名词的标准,建议统一名称:L2 =辅助驾驶;L3 =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 =无人驾驶。
威马汽车
董事长沈晖同样在微博上表示,“每一款竞品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我都用过,但没人在现阶段、有能力、做到全场景自动驾驶,包括威马。”或许是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沈晖的这条微博还带上了话题#是谁误导了辅助驾驶#。
一夜之间,他们仿佛都成了行业的卫道士,市场的清道夫。
但讽刺的是,在理想官网上,仅仅是删除了“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高级二字,有网友认为“AD”是Auto Drive(自动驾驶)的缩写,也有网友认为可以是Assist Drive(辅助驾驶),也可以是Advanced(高级)。针对“AD”到底指的是什么,理想汽车方面并没有作出详细的说明。有网友表示,“AD的A是automatic、autonomous还是advanced?打得一手好擦边球,要吹牛就是automatic,要出事就是advanced,解释权归理想所有”。
同样讽刺的还有威马。就在沈晖的那条微博下面,网友们纷纷在玩梗,甚至有两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在评论区贴出了一张截图,威马W6的宣传页上赫然写着“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对此,沈晖没有回复该微博下面任何网友的评论,并且至今也没有删除该微博。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就要低调得多。蔚来事发后,小鹏“悄悄”把自己的辅助驾驶系统改名了。官网上,小鹏汽车对辅助驾驶系统的描述是“XPILOT 3.5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而此前为“XPILOT 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即将“自动”改成了“智能”。
最前后如一的当属蔚来了。出事前,ES8的页面上写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出事后,ES8的页面上依然写的是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而计划在2022年一季度交付的ET7车型页面上,“NAD蔚来自动驾驶”则被单独拿出来介绍,毕竟ET7是首款搭载“NAD”系统的车型,该车已于今年年初上市。在新势力三杰中,蔚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敢作敢当,当仁不让。
4.脱不完的画皮
在林文钦去世后的第17天,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车展开幕。在蔚来的展台上,那款ES8依然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这款车的宣传页,上面依然写着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没有变的还有威马,在车展的宣传页上赫然写着,“威马W6,20万级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理想汽车则把之前的改名落实到了本次车展中,宣传册上写着“理想AD辅助驾驶”。小鹏也一改往日的“自动辅助驾驶”,变成了“智能辅助驾驶”。合创则在“智能辅助驾驶”前面加上了“L2+”。
印刷在单页上还是显得不够大气,智己L7直接在背景板上写上了“IMAD智能驾驶系统”,汉语中连“辅助”二字都没了。随后还在背景板上写了12个大字,“自动驾驶离我们已经不远了”。“不远”究竟是多远?这个恐怕得靠消费者自己领悟了。
令人意外的是,在上海车展期间因为“自动驾驶”名噪一时的极狐阿尔法S在本次车展的宣传单页上则只简单地写了“辅助驾驶系统”。没有“高级”,没有“自动”,也没有“智能”。
从成都车展现场的宣传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从蔚来事件中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它们依然热衷于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玩弄着文字游戏,在自动驾驶与死亡的河边疯狂试探。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它们换了一双更不容易湿脚的鞋子而已。
5.时间的罪与罚
不到半个月,舆论似乎已经渐渐淡忘了林文钦的死,但一些车企们依然保留着类似“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
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话术高地。“出事前自动驾驶,出事后辅助驾驶。”车主们已经不只一次地被这样套路过。
“自动辅助驾驶”算不算“自动驾驶”?答案不言自明,因为它肯定不是。但是很多消费者确实被误导了。再加上销售的鼓吹或者试驾专员的演示,有些人或许真的就把“自动辅助驾驶”当成了“自动驾驶”。
那么如何才能让车主们领会“自动辅助驾驶”的真正含义呢?林文钦事件后,蔚来开始在其App内为车主推送关于NIO Pilot功能的学习与问答内容。内容为6分钟学习视频,以及10道问答题目。车主在完成10道题目后可获得200积分。不过此举也被部分网友认为有“甩锅”之嫌。仿佛在说,你看我并没有误导消费者,我还在给他们科普什么是我定义的“自动辅助驾驶”。
只是擅长饭圈文化和用户教育的蔚来似乎并不擅长教育自己。早在2020年3月份,工信部就公布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文件将自动驾驶分为6档。分别为0级应急辅助、1级部分驾驶辅助、2级组合驾驶辅助、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高度自动驾驶以及5级完全自动驾驶。其中L0~L2级定义为辅助驾驶,而L3~L5级才能被定义为自动驾驶。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自动辅助驾驶”“智能辅助驾驶”这种含混不清的等级名称。
事实上,包括特斯拉在内,当前的量产车型没有一款是自动驾驶车型,全都是辅助驾驶级别。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也反对“自动辅助驾驶”这种含糊的叫法。“自动就是自动,辅助就是辅助,两个放在一起,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消费者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自动,什么时候辅助?”朱西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如果仅仅以单独某个特定场景出现智能驾驶功能就冠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甚至以自动驾驶宣传引导消费则属于消费欺诈行为。
与Aurora 联合创始人 Sterling Anderson所持的观点类似,在那个令苏菁一语惊人的论坛上,他还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机器的智商都不会超过人类,而L5级在这辈子也很难实现。我们需要让这个行业在未来5-10年的危险期里,尽量平稳地过去,否则我们可能会是历史的罪人。”
苏菁说完这番话后,特斯拉坐不住了,一纸律师函送到了华为。不少网友认为,这也是促使华为罢免苏菁的原因之一。不过令特斯拉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苏菁被免职的第20天,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Autopilot开启正式调查,把全美2014年后生产的76.5万辆特斯拉全部纳入调查范围。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市值应声蒸发2200亿元。这一次,或许真的有人要成为罪人。
一直以来,国内车企们在宣传时总喜欢对标特斯拉。那么在因自动驾驶问题被调查的这件事上,谁又会成为中国的特斯拉呢?
参考资料
1.《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 是谁误导了消费者》 中国汽车报
2.《蔚来汽车李斌:自动驾驶不会解决拥堵,但能解放一半时间》 澎湃新闻
3.《美参议员:彻查特斯拉“自动驾驶”虚假宣传》 新浪财经
4.《站在十字路口的自动驾驶,是该降温,还是该添把柴?》 车市物语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疯狂的自动驾驶:揭开自动辅助驾驶的画皮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