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区块链(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工作论文,分析了区块链4类主要应用方向)

  如何研究区块链(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工作论文,分析了区块链4类主要应用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编:记得关注哦!

  

无币区块链、以非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代表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以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作为计价单位或标的资产、用区块链构建分布式自治组织。

  

今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工作论文《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论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区块链的功能。首先,在给出区块链技术的经济学解释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采取的“Token 范式”,厘清与区块链有关的共识和信任这两个基础概念,并梳理智能合约的功能。

  

其次,根据对区块链内 Token 的使用情况,梳理了目前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再讨论 Token 的特征、Token 对区块链平台型项目的影响、区块链的治理功能以及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等问题,最后总结并讨论区块链应用领域。

  

论文称,总的来说,目前真正落地并产生社会效益的区块链项目很少,除了区块链物理性能不高以外,区块链经济功能的短板也是重要原因。应在持续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理性客观评估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

  

对于共识概念,论文认为,目前对区块链共识的讨论,涉及三种不同语境下的共识概念——机器共识、 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其中治理共识和市场共识可以称为“人的共识”。很多误解就源于混淆了这三类共识,或者泛化了共识的范围和性质。

  

三类共识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机器共识是对等式网络的节点运行算法规则的产物,治理共识反映由人(包括网络节点的拥有者或控制着)来制定或修改算法规则的过程。市场共识受机器共识和治理共识的影响。比如,如果分布式账本的安全性没有保障(即机器共识失效),比特币新闻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将受到毁灭性冲击。

  

论文表示,去信任源于 Token 被交易时,Token 的状态变更和交易确认同步发生这一安排。因此,区块链内的去信任环境,不能简单外推到区块链外。一旦脱离 Token 交易等原生场景,区块链要解决现实中的信任问题,往往需要引入区块链外的可信中心机制予以辅助。

  

  


  


  

Token范式概括

  


  

基于“Token”范式,论文分析了区块链的 4 类主要应用方向:

  

1。无币区块链。这类应用发挥区块链的公共共享账本功能以提高劳动分工协作效率,不直接涉及产权和风险的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区块链外信息在源头和写入区块链环节的真实准确性。联盟链因为仅对授权节点开放并依靠现实世界的约束,比公有链更适合这类应用。

  

2。以非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代表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以改进这些资产或权利的登记和交易流程。但Token 在物理上只是一段代码,Token 是否对应着区块链外的资产或权利,以及 Token 的状态和交易是否对区块链外的现实世界有约束力或影响力,取决于区块链外的的法律和制度是否赋予 Token 以超越区块链 的内涵。

  

3。以公开发行交易的 Token 作为计价单位或标的资产,但依托区块链外的法律框架的经济活动。因为很难根据基本面准确评估 Token 的内在价值,这类应用 只能参考 Token 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但 Token 价格往往表现出高波动性,限制了这类应用的开展。

  

4。用区块链构建分布式自治组织。这方面至今没有广受认可的成功案例,主要受制于以下障碍:公有链的物理性能不高,支撑不了大规模交易;智能合约的功能短板;Token 价格的高波动性限制了 Token 作为支付工具和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加密经济学模型设计不合理。

  

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作者:坎村,版权归火星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ID:hxcj24h)”,若违规转载,火星财经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content_hash"!"0836ab5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