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

最近大家可能也是在找关于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相关内容吧?为了整理这篇内容,我特意和朋友,还有公司身边的同事,沟通了很久...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通过对“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的相关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

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

日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的“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建设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示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成为全国首个以化学中毒救援体系为依托、三级综合医疗服务为支撑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记者获悉,根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以即将建成的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为指挥中心辐射全市,广州地区化学中毒救援平均时长将由目前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预计急性中毒伤病员救治率将大大提高。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应急队员在演练中搭建洗消帐篷 通讯员 廖温勃 供图

信息技术打通化学救援“堵点”

这个项目将如何发挥作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描绘了项目规划的应用场景:

化工企业中,一股白烟突然冒起,是化学品泄漏!早已布置在其上方的摄像头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异常,在5G技术的支持下,后台人工智能(AI)进行智能预警,警笛即刻响起。糟糕的是,一位员工不小心吸入了一些快速扩散的化学品,出现了中毒症状。

此时,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应急救援队伍已经收到AI预警紧急出动。根据前期录入的该工厂信息,移动仓库智能推荐调配物资,大大减少了队员的出动时间。

此时,道路拥堵影响了救护车通行,怎么办?一架无人机载着必要的药品和机械在车上起飞,快速抵达现场辅助开展救援。

当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应急救援队抵达现场,无人机盘旋高空侦察、无人机车自动采样,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化学毒物种类、浓度、风向风速等数据,现场数据通过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即时回传,指挥中心快速建模生成救援方案。

现场收治的伤病员信息生成唯一条码扫描即可读取,病患体征以及病情等大量生命信息数据实时回传到后台指挥中心,帮助院内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应急队员参加年度应急演练列队 通讯员 廖温勃 供图

“项目完成后,广州地区化学中毒救援平均时长将由目前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预计急性中毒伤病员救治率将大大提高。”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易灵敏表示,近年来,围绕广州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建设,该院建成了融合化学毒物检测、院前急救、综合临床支撑为一体的化学中毒救援体系,建立了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队伍以及临床救治专家队伍,每年成功处理数十起化学中毒事件。

他指出,此项试点项目的成功申报,意味着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迎来新时代智能医疗5G风口,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再次探索“广州经验”。

三大优势实现“无急可应,有急必应”

“突发化学中毒事件是常见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王致介绍,以往的中毒处置均由化学中毒应急救援队员穿着防护服,手持采样检测设备进入现场进行采样检测确定导致中毒的化学物种类。在中毒事故发生的初期,这个方式增加了应急救援人员的风险,且时效性不足,不能及时获得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救治参考。

王致说,建设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并利用5G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能实现对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监测、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实现“无急可应,有急必应”的应急救援模式。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埔新院区规划图 通讯员 廖温勃 供图

易灵敏介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将以此项目为契机,以正在建设的黄埔新院区智慧医院建设为依托,开展5G+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风险体系建设,从5G+院前急救、5G+智慧预警、5G+应急处置等方面全面提升医院卫生应急救援与化学中毒处置能力。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廖温勃

【作者】 朱晓枫

广东健康头条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1小时完成化学中毒救援!这个国家项目落户广州这家医院的相关内容以及这类内容周边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希望通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我们还会更新更多关于的相关资讯内容,关注我们,每日了解最新热点资讯,关注社会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