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行数字货币(人民币大变革!央行数字货币即将发行,是什么?怎么用?)

  怎么发行数字货币(人民币大变革!央行数字货币即将发行,是什么?怎么用?)

您有多久没有用过现金了?

  

  

现在出门,无论是吃饭、购物还是打车,只要一部手机移动支付统统都能搞定了。

  

  

不久的将来,央行数字货币的面世将会带来更多新变化。

  

  

究竟什么是数字货币?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数字货币?它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说起数字货币,大家都会想到比特币,它其实是数字货币的一个原型,或者说是一个开端。

  


  

那么,数字货币就是代替现金,用于支付的一种货币体系。

  


  

在我国,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

  


  

其简称为DCEP,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缩写。

  


  

它实际上属于DIGICCY(数字货币)的一种。

  


  

DCEP 的定位是纸钞的替代品,也就是数字版的纸钞。

  

  


  

作为纸钞的替代品,纸钞所涉及的支付场景,原则上 DCEP 也能够实现。

  


  

与比特币等其他虚拟币的不同在于,央行数字人民币是法币,与法定货币等值。

  


  

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为什么我国

  

一定要发展数字货币?

  


  

首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货币一直在发生变化。

  


  

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贵金属阶段,再到我们熟悉的纸币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货币逐渐向虚拟化过渡。

  


  

那么下一个阶段,货币的发展走向何方?

  


  

就像大家看到的,我们即将迎来数字货币阶段。

  


  

第二,近年来,纸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针对这种情况,各界纷纷布局数字货币。

  


  

如美国Facebook 发布了 Libra 白皮书,各国央行也在加速研发中心化数字货币。

  


  

第三,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极大地提高跨境结算速度,其安全性也会比传统跨境结算高很多。

  


  

第四,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可控并匿名的特点,可极大降低外国人使用门槛,也会促进外国人在境内外使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国家发展的数字货币还可以应对民间数字货币的竞争。

  


  

从2014年开始,央行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从业务运行框架到技术流通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16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推动数字货币发行的准备工作。

  


  

央行对数字货币始终如一地稳步推进,说明数字货币的发行意义和作用绝非一般。

  


  

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对于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都有重要意义。

  


  

厘清

  

“虚拟货币”、“数字货币”

  


  

想要理解、区分“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两个概念,需引入“电子货币”概念。

  


  

“电子货币”: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它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银行卡、网银、电子现金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这些电子货币的源头都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

  


  

“虚拟货币”:非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虚拟货币是互联网社区发展的产物,我们可以简单将它理解为虚拟世界中流通的货币。

  


  

这些虚拟货币往往通过现实中的法定货币购买获得,用以完成虚拟世界的任务。

  


  

举个例子,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游戏氪金”,就是指用电子货币购买游戏中的虚拟货币,来实现购买游戏装备、游戏服饰等目的。

  


  

这些虚拟货币仅仅只在虚拟世界中存在、流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流通和使用。

  


  

“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

  


  

它不能完全等同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

  


  

因为它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中。

  


  

央行数字货币

  

与Libra、比特币的区别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着手研究和发行由政府主导的数字货币,被民间称为法定数字货币。

  


  

如上文所述,比特币汇率央行数字货币(DCEP),它是与人民币纸币一样的法定货币,是以中国主权为信用背书的数字形态货币。DCEP是央行纸钞的替代。

  


  

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不同于支付宝或者微信,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时不需要网络,不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只要手机有电就能完成转账。

  


  

Libra则是美国Facebook发行的一种数字货币。

  


  

其采用区块链技术,并与“一篮子货币”(包含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四种货币)的存款或政府债券挂钩,保持币值的稳定。

  


  

Libra的目标是充当数字化的世界货币。

  


  

DCEP与Libra相比,有以下区别:

  


  

一,两者面对的用户数量和区域不同。DCEP主要面对中国用户,而Libra面对的是全球用户;

  


  

二,从资产储备来看,DCEP以人民币作为资产储备,没有汇率风险,但有通胀风险;Libra以一篮子货币作为资产储备,可以兑换任何币种,会有汇率浮动;

  


  

三,从运营机制来看,DCEP与现在人民币的投放方式和渠道基本一样。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对普通消费者;Libra则是借助区块链技术,联合多家机构,储备法币和政府债券。

  


  

综上, DCEP 比 Libra 更有优势:

  


  

一,DCEP与人民币可以1!1自由兑换,支持连接中央银行;

  


  

二,DCEP采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双层制度,更适应国际上各主权国家现有的货币体系。

  


  

再说比特币,它是一种P2P(点对点)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

  


  

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DCEP与比特币相比,有以下区别:

  


  

一,DCEP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属于国家主权货币;比特币是没有任何信用做担保的,价格波动非常大;

  


  

二,DCEP由央行先将其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它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比特币则是采用去中心化的挖矿方式发行,发行过程中不涉及央行,也不涉及商业银行,直接面向大众。

  


  

数字货币怎么用?

  


  

今年7月,互联网公司滴滴出行表示,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

  


  

苏州市数字征信实验区、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三大国家战略试点,通过“智慧商圈”服务,推动核心街区数字化改造,融入数字货币应用,提高智能服务水平。

  


  

杭州市提出,在央行数字货币加速试点推进过程中,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和率先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结算试点。

  


  

深圳等地正在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

  


  

央行牵头,各家银行此前数月正在就落地场景等进行测试。

  


  

目前,部分大行内部员工已经开始用于转账、缴费等场景。

  


  

“数字人民币”App还处在大规模测试阶段,App暂时不能公开下载。

  


  

从以上数字货币具体落地场景看,它可以实现充值、提现、转账、扫码消费等等。

  


  

如果你想使用数字货币进行转账,仅凭对方手机号就可以进行。

  


  

其支付逻辑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类似,用户也可互相扫描二维码支付。

  


  

央行数字货币

  

将取代支付宝、微信支付?

  


  

从根本上来讲,不存在取代和不取代一说。

  


  

首先,从概念上来讲,二者就不属于同类。

  


  

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只是支付方式。

  


  

这就好比房产所有人和房产中介的关系,支付宝只不过是在当中承担起了一个类似交易的中间商角色。

  


  

其次,现在支付宝的用户群体已经达到了10亿之多,且占据每年的支付市场份额第一位,用户规模庞大。

  


  

短期内,就算央行数字货币直接嫁接到每个商业交易当中,也不会对支付宝形成非常强烈的冲击。

  


  

这与用户群体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支付习惯密切相关。

  


  

例如前一阵,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习惯用支付宝支付的用户做出取舍,使对手“饿了么”APP下载量登顶7月份下载榜。

  


  

除此之外,数字货币更多只是满足于支付这一层面,而对于其他方面并没有过多渗透。

  


  

反观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充话费、看电影、打车……不仅仅是支付工具,更像是一个能满足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服务平台。

  


  

因此,数字货币不会对支付宝、微信支付造成过多的影响。

  


  

数字货币的安全保障

  


  

首先,作为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更安全、方便。

  


  

国家担保,法律效益,有这两条就足够了。

  


  

第二,数字货币更隐蔽,同时也有跟踪记录,不用担心被盗刷的风险。

  


  

虽然数字货币与你个人绑定,个人信息也在数字货币里。但在界面内或交易中,都是不记名的。不过,钱的流向是可以进行跟踪,基本避免了被盗刷的可能。

  


  

同时,数字货币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透明化。

  


  

最显著的就是大额资产的转移,能够直接找到出处以及流向,这就会间接让金融犯罪无所遁形。比如企业的财税问题,偷税漏税一查便知。

  


  

揭开

  

以“数字货币”为幌子的骗局

  


  

老杜给各位讲一起涉案金额高达3。8亿的数字货币诈骗案。

  


  

2018年5月,以夏某某为首的犯罪集团在安徽合肥一高档写字楼内成立总部公司,然后先后在安徽、马来西亚、深圳等地分别成立金融科技分公司。

  


  

这些公司对外假称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有正规的数字货币发行资格,实际上通过技术团队研发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为诈骗活动提供场所。

  


  

平台有了,那客户从哪里来?

  


  

通过审查发现,诈骗集团发展了很多代理商业务员,让他们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微信、QQ等方式拉拢客户,并推荐“股票分析师”给客户。

  


  

讲师一开始分析股票知识,后以唱空股票市场,谎称投资数字货币可以获取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客户到公司开发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进行投资。

  


  

投资人最终将资金投入诈骗集团先后开发的多款数字货币诈骗软件中。

  


  

根据这个案例,老杜给大家总结一下“数字货币”常用的伎俩:

  


  

这类骗局通常以传销模式,通过拉人头的方式来积聚财富,骗取大家的钱财。

  


  

骗子往往会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一个与所谓的数字货币平台相似的网站或APP,同时声称“可以挖矿”,“可以交易”,宣传各种关于数字货币的理念。

  


  

他们往往利用大多数人对区块链技术一无所知或向往比特币天价神话的心态屡屡成功,然而他们所谓的数字货币,其实与区块链或比特币没有任何关系。

  


  

数字货币诈骗案中还设有许多“求职坑”,因缺少分辨能力,毕业生网上求职容易被吸纳进团伙成为犯罪分子。

  


  

老杜在此就要提醒大家了,其实这些套路往往利用的都是我们的贪念。

  


  

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讲师”和高额回报的投资,要通过正当途径投资获利。

  


  

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们更要守住底线,擦亮双眼,明辨是非,谨慎求职。

  


  

一旦发现所从事的工作有诈骗、传销等犯罪嫌疑,应保留证据,保护自身安全,及时离职并报警。

  


  

数字货币

  

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法定数字货币想要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呢?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障碍。

  


  

支撑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无法支撑庞大的支付系统。

  


  

其次,更严密的监管体系设计要跟上。

  


  

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会使点对点交易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原有的监管体系,容易为非法交易提供便利。

  


  

此外,法定数字货币在使用过程中会获得大量用户资料和交易信息。

  


  

如何存储、管理这些资料,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安全等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从探索到发行,再到被人们接受,仍然任重而道远。

  
","content_hash"!"cf9ecffb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